■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5年前,說起深圳的明星企業,自然是華為、中興、騰訊、招商銀行,多集中在IT和金融領域。而今,這份耀眼的名單中又多了華大基因、光啟、柔宇科技、大疆創新、超多維等新興企業,而且更多地集中在基因、超材料、柔性顯示以及裸眼3D等全新的新興產業領域。
這一切,得益於深圳實施「孔雀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為深圳創新驅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使深圳創新創業生態鏈得到優化。
新興產業引來「孔雀」棲息
普門科技,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深圳企業,因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而名聲大噪。原來,在引入原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的海歸博士周明帶領的「孔雀團隊」後,普門科技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我國體外診斷領域的「鯉魚跳龍門」——新一代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一舉打破國外產業巨頭的技術壟斷,形成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填補該技術的國內空白。
2010年落戶的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其第三代水稻雜交育種實現全球首創,目前水稻已經在深圳光明新區試種。團隊負責人鄧興旺介紹,「新一代雜交技術」的收益方式多樣,如將技術授權科研院所和企業,收取核心技術專利費,或提供技術服務,或進行作物親本繁殖進行經營收益。
此外,還有王俊、劉若鵬、劉自鴻、李屹等一批「東南飛」的「孔雀」人才,他們在深圳紮根創業,建立起一個個全新的創新型科技企業。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孔雀計劃」個人和創新團隊棲息的平臺,更是他們大展拳腳的舞臺。
當下,以創新技術為主要產品,以提供核心技術、進行專利授權、提供科技服務等「軟資產」方式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新的企業形態在深圳初露端倪。李屹就是這樣一隻「孔雀」,他所創立的光峰光電,在全球率先發明革命性的ALPD雷射螢屏光顯示技術,研發出全球首款100英寸雷射電視,目前已擁有1000餘項專利技術。去年,光峰光電營收近2億元,今年有望實現3倍的高增長。技術上的領先,引來 LG等國際巨頭為其做「代工」。
今年6月,依託華大基因組建、運營的首座國家基因庫啟動試運行。目前,基因庫存儲生物資源樣本1000萬份,基因信息數據存儲支持能力達60PB,初步建立基因信息數據和生物樣本採集、存儲、管理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多項指標處國際領先水平。華大基因的基因測序產出能力佔全球50%以上。
「孔雀」紮根深圳展屏,創建的企業在短時間內顯現產業化效益。目前,19個「孔雀團隊」已實現產業化,實現銷售收入累計超過25億元,上繳稅收超過1億元。其中,邁瑞引進的醫學超聲影像世界級工業創新團隊累計銷售收入超過9.7億元。
「孔雀」推動產業源頭升級
「千人計劃」專家、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陳寧帶領一支矽谷的海歸博士團隊在深圳成立公司,併入選深圳市「2015年孔雀團隊」,打造基於深度學習處理器和視頻大數據的智能視覺計算平臺。目前公司第一代視覺智能系統已在深圳龍崗公安進行試點,通過人臉識別和大數據分析,僅用10秒時間,就可在百萬人區域內搜索出某個嫌疑人最長達兩年的歷史軌跡。
尖端人才的引進,為深圳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無限活力。深圳利用孔雀團隊,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布局基礎研究項目,帶動原始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據統計,「孔雀團隊」累計申請超過100項國際PCT專利、3200項發明專利,授權發明專利超過450項,約佔專利授權總量的80%。
「孔雀團隊」的引進,還有效推動了創新基礎平臺建設。如熱帶亞熱帶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創新團隊組建了全球最大的水稻全基因組分子育種與植物基因定點突變技術平臺。目前,全市已有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等45家聚焦於源頭創新、研發與產業化一體推進的新型研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