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興產業哲學與方法論

2020-12-01 中華會計網校

  論文摘要:對一個產業判斷是否具有戰略性應該以國家安全為主,而不應該以經濟發展為主。如果面過寬,就會導致戰略重點不突出。「十二五」是中國產業主導權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十二五」應該以新興產業發展為核心。充分發揮中國的優勢,要在區域層面發展新興產業,要在新興產業中形成充分而廣泛的區域競爭。鼓勵中國的產業集群在世界進行跨區域創業,鼓勵產業集群中誕生全球新的產業,尤其是新業態的新興產業。只要產業發展業態變化,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產業集群及時抓住變化,就會發展出新興的細分產業。

  論文關鍵詞:新興產業,國家安全,產業集群,區域競爭

  最近關於新興產業的議論很多,本文認為關於新興產業的討論應該重視產業哲學和方法論。為此,想從產業分類、產業規律、產業創新、產業哲學與方法論四個方面談談。

  一、產業分類

  產業分類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在計劃經濟時代工業和農業是產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按照國際通行慣例使用三次產業的分類。

  最近幾十年,由於全球化的推進,產業價值鏈日益分解,產業業態不斷創新,產業分類就顯得越來越複雜。產業發展呈現出細分產業、新興產業不斷湧現的態勢。近來,各方面都在關注新興戰略性產業或戰略新興產業,我認為「新興」與「戰略」是兩個不同的分類角度。前者對應的是一個產業出現的時間;後者則對應的是一個產業在國家發展與安全方面的作用。把「新興」與「戰略」結合起來的詞組,無論誰修飾誰,都說明這種產業在中國第一具有新興性,第二具有戰略性。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同時具有這兩性的產業並不多,因此對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範圍不宜界定過廣,不能把高技術領域裡新出現的產業都界定為新興戰略性產業。對一個產業判斷是否具有戰略性應該以國家安全為主,而不應該以經濟發展為主。如果面過寬,就會導致戰略重點不突出。

  二、產業規律

  我們一直在研究產業規律,包括了產業價值鏈規律、產業成長規律、產業組織規律,其被稱之為產業的三大規律。

  通過十餘年的產業研究總結,我們認為產業發展規律一方面包括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集中體現為產業成長規律和產業價值鏈規律。對這兩大規律的理解,有助於我們建立觀察產業發展的多方位視角,幫助我們系統化理解產業發展中眾多表層特徵,把握產業發展內在機理。另一方面,產業發展中存在穩定的可控機理,這集中體現為產業組織規律。對於產業組織規律的理解,有助於找到促進產業發展的途徑、手段,優化稀缺要素的配置,以產業組織創新為組織工作的核心來促進產業發展。

  三、產業創新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改革了經濟體制,創業作為經濟活動的基本動力,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今後三十年,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關鍵三十年。在發展方向上,產業創新成為自主創新的主要方向,這就要求在中國能誕生一批全新的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和我國前三十年的新興產業區別在於,今後三十年在我國誕生的新興產業是全新的、原創的。

  只有創造出若干新興產業,中國才能在產業發展上取得主導權。由於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產業組織的變革,產業主導權的博弈從公司的個體行為逐步演變為區域性產業行為,產業集群發展尤其是新興產業的集群發展是獲取產業主導權、使新興產業能順利誕生的關鍵。在產業集群中,創業永遠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我認為,「十二五」是中國產業主導權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十二五」應該以新興產業發展為核心。

  四、產業哲學與方法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產業活動非常複雜,變化很快,新的產業現象層出不窮。這些現象僅僅用經濟學無法圓滿解釋,必須用多學科的知識甚至要用哲學的思維去考察、分析、判斷和預測它。

  當前,正是思考關於怎麼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時候。有的人認為,選出新興產業,國家往裡砸錢,就可以發展出一個大產業。我認為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仍然需要以試錯為主,仍然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在這種情況下產業哲學的研究很有意義。

  在科學哲學界有一個波普爾,他認為沒有永恆的科學真理,所謂科學的判斷就是能夠證偽,凡是不能證偽的都不能稱之為科學。將他的思想用在創業方面,就是以創業來試錯,以創業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如果前三十年是以創業試錯為主的話,那麼後三十年就應該以產業試錯為主。產業試錯仍然需要以創業試錯為基礎。所不同的是,如果創業成功就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成功,而是一批企業的成功,一個新興產業的誕生。產業試錯應該在集群中進行,也就是必須在高新區之內的產業集群、專業園中進行。

  充分發揮中國的優勢,要在區域層面發展新興產業,要在新興產業中形成充分而廣泛的區域競爭。鼓勵中國的產業集群在世界進行跨區域創業,鼓勵產業集群中誕生全球新的產業,尤其是新業態的新興產業。只要產業發展業態變化,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產業集群及時抓住變化,就會發展出新興的細分產業。

  這就需要正確地總結前三十年的經驗。我認為,前三十年主要是中國以正確的做法應對了全球化的挑戰。這個正確的做法有三條核心:一是中國人的靈敏,這是全球化中最有價值的文化素質。二是創業,以創業應對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這使得中國經濟煥發出不竭的動力。三是集群,中國有3000多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有中關村、東莞、義烏、壽光……各種不同產業層級的產業集群在中國充分發展。在這些集群中,不同類型的企業家、專業中介機構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地方政府也在區域競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它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 哲學的價值在於方法論,而非本體論
    引言:數學屬於認知方法論,和其他方法論一樣,所有的基礎本身都是源自經驗。方法論和本體論不同,本體論是抽象存在,方法論則用抽象存在構建結構,用構建的結構與感應信息同構、與經驗認知對應。方法論的本質是用抽象存在重構感應信息。
  • 尹漢寧:談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的方法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和掌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正確的方法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建設的重大任務。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黨員幹部讀本)》(以下簡稱《十講》),緊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緊貼黨員幹部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受廣大黨員幹部歡迎。
  • 在司法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方法論
    在司法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方法論,有利於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一、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基石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適用及法律發展等法律現象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關於法律現象的認識論、方法論及發展觀的科學概括和總結。它以法學為體,以哲學為用。
  • 2018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望:新興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新興經濟體紛紛出臺政策措施,如巴西加大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的補貼,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等。在 2018 年,全球各主要國家和地區仍需加強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新業態和新模式探索,以搶佔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近年來,新興產業領域投資快速增長,科技巨頭在引領資金投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
    本報訊 (記者段曙東)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今年1-7月,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增速較2016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部分營業收入增速為13.9%,持續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七大產業均實現全面回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提速。這是近日發布的《2018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披露的。
  • 餘江陳銳張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及「中國路徑」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指出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有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作為一類特殊的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給相關的創新發展政策與戰略研究帶來了客觀上的挑戰。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強調:「大力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律。」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構建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導和儲備1000個各具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的發展格局。適時啟動新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 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
    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 2015年01月14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梁建洪 字號 內容摘要: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三大困境奧地利經濟學家米賽斯指出:經濟學借用自然科學方法
  • 高考政治必備的哲學知識點框架
    【方法論】:要求我們看問題時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質。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9.量變和質變相互關係原理及方法論(事物發展狀態原理)  【原理內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 多維發力 促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已經成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在多地的2021年產業規劃中,新興產業成為關鍵詞。不少地方提出,「把新興產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培育壯大」、「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與此同時,多地密集謀劃籤約規模超百億的新興產業項目,加大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相關產業項目密集落地有利於發揮穩投資效應,形成較強的支撐帶動作用,積蓄經濟發展新動能。
  • 2020軍隊文職考試哲學備考資料:哲學的含義
    哲學的含義(一)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係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這裡說到哲學是怎樣的世界觀,說明哲學和一般人的世界觀是有區別的。
  • 盛朝迅: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洋經濟已跨入以高新技術引領的新時代,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各國爭相搶佔的科技制高點。應進一步破解制約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難題,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在我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有關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的帶動下,創新要素和社會資金向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集聚態勢明顯,重點領域技術加快突破、示範應用逐步增多、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規模日益擴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
  •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和糧食危機等全球性問題的挑戰,世界主要國家加快調整發展戰略,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正在不斷展開。   國家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大戰略舉措和「十二五」時期的重點任務,制定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該時期自然辯證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與自然辯證法的社會實踐中,研究進路主要是依據哲學對科學的思辨來指導社會實踐,自然觀是中心論題。在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下,自然觀、認識論與方法論是統一的,自然觀的變化會引致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改變。每一次科學革命均會引發自然觀的變革。科學觀直接影響著自然觀,進而帶來認識論與方法論的重大變革。
  • 就《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發布答記者問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適用於對「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划進行宏觀監測和管理,各地區、各部門將依據此分類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監測評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奠定了統計基礎,有利於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因為,科學把人類的知識限定在經驗所能達到的現象範圍內,排斥了許多傳統哲學討論的形上學命題。同時,實證主義強調真正的哲學應當以實證自然科學為基礎,使之成為科學的方法論與認識論,為科學理論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指導。而經濟學之所以被稱為「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歸根結底是因為較之其他社會科學門類,經濟學更徹底地在理論建構和研究中貫徹了科學哲學對方法論的要求。
  • 關於發布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綜合指數和
    成份指數的公告為進一步豐富指數體系,為投資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資標的,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將於2017年1月25日正式發布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綜合指數(簡稱:新興綜指),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成份指數(簡稱:新興成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