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方法論

2020-11-28 中國法院網

2011-02-17 08:46:53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張 軍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張軍(資料圖片)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法學理論的基石,也是指導做好新形勢下司法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更加重視秩序、更加強調法治、更加尊重權利的時代,人民群眾對司法的需求和期待越來越高。在司法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方法論,有利於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一、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基石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適用及法律發展等法律現象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關於法律現象的認識論、方法論及發展觀的科學概括和總結。它以法學為體,以哲學為用。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居於法律科學體系的最高層次,揭示了人類司法活動應當遵循的認識論、方法論及發展觀的科學規律。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確立了司法工作的思想方法。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所提供的不是法律適用的具體知識和技能,而是確立一種價值尺度和思想方法,教給司法工作者如何尋找正確答案。保持馬克思主義法哲學上的清醒,是司法工作者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基礎和保證。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哲學,能夠使廣大司法工作者更加自覺地抵制對我國司法制度的各種錯誤觀念和偏見,更加堅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揭示了司法制度的本質屬性。司法制度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維護統治階級利益。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毫不掩飾法官角色的政治屬性。我國政治性、人民性與法律性高度統一的司法制度、堅持「三個至上」的人民法院工作指導思想、「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司法工作方針,既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符合人類各種司法制度及其活動的共同發展規律。司法工作者講政治、顧大局,就是在踐行馬克思主義法哲學,運用法哲學開展司法審判活動。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闡釋了司法活動內在的價值追求。法律要以人為本,司法也不例外。司法作為國家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基本方法,無不追求實現符合本階級利益的和諧。我國司法工作是以追求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實現個案公正、協調個體利益、化解局部矛盾,貫徹法治精神、追求實質正義,以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安定和諧。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明確了司法活動外在的方式方法。司法機關作為司法權的行使主體,主要職責是適用法律。因此,司法活動的首要任務是尊重法律文本,維護法的權威性。但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發展變化的,法律文本也有可能滯後,需要對法律進行立、改、廢或通過立法解釋、司法解釋等方式來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教導我們不能把法律當成僵死的教條,在司法活動中除了要尊重法律文本、實現形式正義,更要貫徹法治精神、追求實質正義。

  二、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司法工作者提高司法能力的智慧源泉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我國各部門法學的基礎。深厚的法哲學素養是指導法律適用的基礎,也是使法律規則富有生命力的智慧源泉。法哲學作用於司法工作者的法律思維和司法方法,直接影響著司法工作者司法能力的提升。

  法官司法首先要嚴格依法。司法的目的在於維護社會秩序,實現社會公正。法官司法首先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司法公信力不足、司法權威性不夠、司法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的情況下,法律規定得越具體、越明確,就越能排斥法官的恣意裁判,使司法工作獲得更好的效果。普遍的法律的權威,永遠高於個別的法官的權威。

  法官司法要注重綜合效果。在司法工作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努力追求法律效果、社會效果與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單純強調「依法辦事」,就案辦案,不重視矛盾化解,往往導致案件處理形式上合法,實際問題卻得不到有效解決。司法工作要做到既能解開當事人的「法結」,又能解開他們的「心結」,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定分止爭、案結事了,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司法價值。

  法官司法要善於運用法哲學。法律具有穩定性,相對於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和不斷發展,法律往往還存在滯後性。如果承認任何法律均存在漏洞或不足,那麼法官簡單地依法條辦案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與政治效果的統一。特別是在處理疑難案件、解決疑難問題時,往往沒有現成的、明確的法條可循。正確的法律解決辦法往往都存在著對倫理因素和政治因素的考量。沒有法哲學的指導、引領,法官的司法審判實踐很容易成為法條指揮下的機械操作,一旦遇到立法滯後等情形,就會難以適從。法哲學的功能,就在於不斷提醒司法者發現並把握法的本質,避免把法條當作僵化的教條。

  三、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司法工作者必須掌握的思想武器

  司法工作者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營養汲取者,也是實踐創造者。他們通過司法實踐發現現行法律的不足,其創造性的司法活動為法哲學的發展提供了實踐基礎;而洞幽察微的法哲學又照亮了司法工作者的思想空間,使他們視野更寬廣、處世更練達。只有將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充實於心,司法工作者的司法活動才不會盲目。

  法律不只是作為條文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原則和精神而存在。研究法律問題,有時必須跳出法律;研究具體案件,有時必須跳出具體案件;研究部門法理論,離不開法的基本理論特別是法哲學的指引。歸根結底,要看怎樣處理問題才更有利於促進公平正義與實現社會和諧。用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指導司法實踐,是法官司法的內在要求,也是能動司法的內在動因。

  司法是一個理性的職業,大有學問,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司法工作者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哲學,要做到「學以致用、用學相長」,既要從書本中學習法哲學,又要在司法實踐中總結好、運用好法哲學。司法審判機關的審判實踐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指導,那些「用群眾接受的語言詮釋法理、用群眾信服的方法化解糾紛」的優秀司法工作者在能動司法上的卓越表現,無不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光輝。

  (全文轉載於《求是》雜誌2011年第4期)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它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並將之作為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之一,強調這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 經濟日報:始終堅持正確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一重要經驗,對於推動改革沿著正確道路、向著總目標協調有序地推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世界萬物複雜紛繁,改革開放更是面對千難萬險。
  • 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
    原標題: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指出,「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把握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是貫徹《綱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的題中應有之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有什麼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 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擲地有聲的話語,充分說明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什麼是顛覆性錯誤?就是方向性、戰略性和道路性選擇的失誤。
  • 尹漢寧:談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的方法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和掌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正確的方法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建設的重大任務。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黨員幹部讀本)》(以下簡稱《十講》),緊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緊貼黨員幹部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受廣大黨員幹部歡迎。
  • 哲學的價值在於方法論,而非本體論
    引言:數學屬於認知方法論,和其他方法論一樣,所有的基礎本身都是源自經驗。方法論和本體論不同,本體論是抽象存在,方法論則用抽象存在構建結構,用構建的結構與感應信息同構、與經驗認知對應。方法論的本質是用抽象存在重構感應信息。
  • 人民日報新論: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擲地有聲的話語,充分說明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什麼是顛覆性錯誤?就是方向性、戰略性和道路性選擇的失誤。
  • 淺析新興產業哲學與方法論
    論文關鍵詞:新興產業,國家安全,產業集群,區域競爭   最近關於新興產業的議論很多,本文認為關於新興產業的討論應該重視產業哲學和方法論。為此,想從產業分類、產業規律、產業創新、產業哲學與方法論四個方面談談。   一、產業分類   產業分類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
  • 期待可能性理論在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的可行性分析
    結合我國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大力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新形勢,借鑑其對我國當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別意義和積極作用。相關司法解釋中也體現了這種精神,如根據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對於那些迫於生活困難,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而出賣親生子女的,可不作為犯罪處理。在審判實踐中,婦女因遭受自然災害外流謀生而重婚的,因丈夫長期外出下落不明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而與他人結婚的,因強迫或包辦婚姻或因婚後受虐待外逃而重婚的,因被拐賣後重婚的都不以重婚罪論處。
  • 專題十 哲學思想與唯物論、認識論
    1.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 (思考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智慧之學。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抽象和概括,對具體科學的發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2.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的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
  • 高考政治必備的哲學知識點框架
    【方法論】:(1)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2)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3.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1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的精髓。  四、分析題  15試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16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集中體現為它的階級性?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二、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係(6分)  世界觀是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  方法論是人們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關係:一般說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致的,對世界的看法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會如何,既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倫;反過來說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體現了不同的世界觀。  因此,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 中國強起來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指導
    2013年12月3日下午,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根本改變了哲學與時代、哲學與實踐、哲學與革命、哲學與人民的關係,終結了思辨哲學的統治,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提供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哲學世界中的變革,更是變革世界的哲學。
  • 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不斷提高治國理政水平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堅持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歷史思維。這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活學活用,而且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在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豐富和發展,發揚光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品格,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靈活運用創造性地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強化戰略思維。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 尋求圖書評價的哲學基礎
    ,而指導評價的價值觀和方法論體系,即構成了圖書評價的哲學基礎。筆者認為,我們在圖書評價過程中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同時借鑑中國傳統哲學以及西方哲學中的精華部分,從而使評價結果更具科學性和完整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圖書評價的指導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相統一,這要求我們在圖書評價中既要考察圖書產生的宏觀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體現唯物論。
  • 堅持把辯證唯物主義貫穿實踐全過程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黨員幹部,更要把辯證唯物主義貫穿到實踐全過程中來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就要一切從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