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緬甸大金石

2021-01-13 醉美緬甸

很多人眼中,大金石就是緬甸的象徵,這塊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巨大巖石也曾被《Lonely Planet》當做封面 神奇的景觀以及相關的神奇傳說 深深地吸引著佛教徒們來此朝聖 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前來一睹它的風採。


大金石,又名吉諦瑜(Kyaiktiyo)佛塔。


這是緬甸一處著名的佛教朝聖地,緬甸的國寶,地處孟邦境內,距離勃固市區約2小時左右的車程。


這是一塊岌岌可危地聳立在懸崖邊的,被貼滿了金箔的巨大石頭。它像是隨時都可能會落下懸崖,卻仍有不少信徒專程從各地趕來虔誠膜拜、為它貼金、撫摸甚至親吻它。


這塊巨大的金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很小,風吹過時甚至會隨風搖動,實際上,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晃動這塊巨石,但,它卻不會真的墜落。據說,是神靈特意將它安放在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


為此,人們又在這塊巨石的頂部建造了一座精巧的佛塔,並將佛祖的頭髮供奉在內。也有傳聞說,正是因為佛發的法力,巖石才得以保持平衡。


如此神奇的景觀與神奇的傳說,深深地吸引著虔誠的信徒們,不論颳風下雨,前往朝聖的信徒是常年絡繹不絕。


PS:在全球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緬甸,卻依然沿襲著男尊女卑的傳統。在緬甸,和尚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公民,女人和尼姑是三等公民,最末等是人妖。


撇開其他不說,單是在佛教場所,最靠近佛的朝拜區只限男性,而女人則不得靠近,只能被遠遠地隔開。


大金石朝聖也是如此,金石是絕對禁止女人觸碰的,貼金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能遠遠地望著……真心希望這種男尊女卑的陳舊觀念能隨著時間的長河奔流向前而衝刷殆盡,永不再來!


  


勃固一帶為緬甸三角洲地區的所在 這裡河道密布,土壤肥沃 是緬甸的天然糧倉,一年要種植好幾季的水稻

  

前往大金石的路上 放眼望去,沿途都是綠油油的稻田,農舍、耕牛點綴其間 緬甸在60年代曾是全球重要的大米出口國之一。


後來由於受到經濟制裁,大米出口受到影響 而今,緬甸已結束了長達50年的軍政獨裁統治,擁抱民主自由 大米出口大國的地位也將漸漸恢復。



所有的車輛都只能開到大金石山腳下的Kinpun Camp 然後換乘景區指定的卡車上山 上山的大卡車2500緬幣/人(往返5000緬幣)。


好像是一小時發車一班 卡車的車廂裡放有8條的長板凳,每排規定坐6人 板凳很窄,每排座椅之間的空間也很狹小,稍胖些的人估計坐著都難受 上山的路也真夠驚險刺激的。


持續的上坡下坡,車速還很快,跟過山車似的 大家就這樣前胸貼後背地在盤山路上一路狂奔


  


第一次搭乘這種車,個個都很興奮,坐在卡車裡各種拍照 笑談我們都成了運輸車上的「豬仔」。

  

隨著海拔的升高 山間的氣溫開始下降,車上的人都紛紛穿上了外套 可憐我們幾個事先沒做好功課,個個短袖吊帶的 被清冷的山風吹得擠成一團。



正值雨季,滿山的霧氣,一片灰茫茫的世界 如果天氣清亮,是可以遠遠望見大金石的 可是霧氣越來越濃,濃得連較近的山也看不清了,是快下雨的徵兆。

  

這樣的霧氣倒也應景 神奇的仙石本應就是仙境裡的,而仙境本也該是朦朧而飄渺的 這種霧裡看花的朦朧之美,美得如海市蜃樓。

  


當地盛產的一種大豆 製作成豆泥後是佐餐的佳品,山門附近建有幾間酒店 若不是在雨季來此,其實可以選擇住在山上 傍晚看日落,晨起看日出,便利得很。



吃苦耐勞的緬甸女人 頭頂重物依然能保持平衡,行走自如




這兒便是山門了 小乘佛教的寺廟為了表示對佛的尊重,進去都得脫鞋 因此,從這兒開始就必須脫去鞋襪,赤腳前行 此處行至大金石大約還有10分鐘的路程。




大金石前的廣場



在緬甸,寺廟不僅是朝拜的地方 也是人們聚會、休閒娛樂的場所,儘管地面很溼滑,但席地而坐的人比比皆是。



見著一個抽菸的僧人,開始還有些詫異 後來得知,緬甸僧人並沒有太多的口舌禁忌 例如,他們也並不禁止吃葷,只是不能自己動手殺死動物。




有那麼一瞬,大霧被風吹散 終於得見大金石的金身

  


鐵柵欄圍起的男性朝拜區,禁止女性進入.....

 

 

女性只能在後方的朝拜區遠遠地進行朝拜


  

廣場上忽然騷動了起來,歡呼聲、尖叫聲此起彼伏 原來,是有人正往空中拋灑紙幣進行布施 引得眾人爭搶

  


這樣的布施持續了近十分鐘,看樣子還真是大手筆

  

  


收穫頗豐 上前八卦了一下,多為200元面額的鈔票,還有些更小的



另一處朝拜區 又是嚴令禁止女性入內.....



商業街上的午餐

  


山門外,父子兩 詫異吧,和尚怎麼會有孩子 這在緬甸不奇怪,因為,和尚是可以隨時還俗的 俗世裡呆膩了,又可以隨時出家。


  

下山時就沒上山那會兒那麼幸運了,中途趕上了大雨,幸好上車前大家都買了雨衣,雖然超薄,聊勝於無 隨身帶的雨傘也都撐了起來。


一車人都貓著腰低著頭縮在雨衣和雨傘下方緊緊挨在一起,卡車車廂內灌入的雨水淹到我們的腳踝,如此大雨加霧氣再加上陡峭的山路,司機卻毫不減速 轉個大彎。


全車的人都朝一個方向倒了過去 一路那個驚心動魄啊~~~ 有孩子在車上不停地哭鬧,許是被雨衣悶得難受,一路我的心都是揪著的,但我前方一姑娘居然睡得前俯後仰,後來直接靠我身上了,真是服了,哈哈~~ 不管怎樣,這都是一趟令人難忘的經歷 。




---走進緬甸 感受寧靜與奢華---


相關焦點

  • 緬甸懸崖邊上懸空的大金石,千年不倒!
    緬甸有個可以稱為奇蹟的地方,那就是緬甸大金石,我們也叫它潔梯優佛塔,它是緬甸三大佛教之地,是緬甸人心目中最神聖的朝聖地之一。緬甸大金石位於緬甸孟邦丹那沙林海邊小鎮齋託附近。從緬甸最大城市仰光過去需要3.5-4小時的車程。
  • 緬甸懸在崖壁的「大金石」,屹立2500多年依然不倒,禁止女性觸摸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都是中國的鄰居,比如:泰國、緬甸、越南。而這三個國家中最受到歡迎的國家當屬緬甸。緬甸,神秘的東南亞之國,一個全民信佛的國家。緬甸的旅遊資源特別豐富,白色的奶油蛋糕塔、茵萊湖、維桑海灘、維桑海灘、萬塔之城蒲甘、震驚的千人僧飯,各個都極具異域風情和特色。今天,老王就跟大家聊一聊緬甸獨具風格的佛塔——潔梯優佛塔,又叫千年不倒大金石。
  • 緬甸最魔幻的大金石,立在懸崖千年不倒,女人無法近距離接觸!
    相信大家都會喜歡黃金吧,黃金由於其自身的稀有性,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其自身價值,可在緬甸有一塊重達600多噸的大金石,雖不是由黃金製成,只是在其表面貼有人工製成的金箔,但因為其特殊的位置和形狀而受到很多遊客的喜愛,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緬甸「大金石」,屹立懸崖邊卻千年不倒,傳說裡面有佛祖的頭髮!
    緬甸是全世界擁有最多佛塔的國家,到緬甸旅遊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大金塔,卡拉威宮,喬達基臥佛寺等等。小夥伴們再到緬甸旅遊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了解一下當地的禁忌和風俗。
  • 緬甸這塊大金石一直掛在懸崖邊,重達611噸,科學家都搞不懂!
    要說起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是什麼,好像每一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心中的答案,有的人覺得是我們人類,因為我們人類運用了自己的智慧創造了那麼多為自己服務的東西。有的人覺得是動物,因為不少東動物的發展歷史遠比我們這些人類多很多年,而且也擁有了屬於他們的智慧,而我覺得在世界中會神奇的,還是我們那個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了!
  • 緬甸懸在崖壁的大金石,重600多噸表面貼滿金箔,禁止女性觸摸
    近些年緬甸旅遊非常火熱,風景好價格低是它的優勢。談及緬甸總會講到佛教,緬甸是個信奉佛教的國家,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11世紀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延續至今。作為佛教盛行的國家,寺廟在緬甸非常常見,而且有不少是超乎人們想像的,比如緬甸大金石,這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佛塔。大金石是緬甸一處著名的佛教朝聖地,位於孟邦丹那沙林海邊小鎮齋附近。
  • 緬甸一座神秘佛塔,建造600多噸的黃金石頭上,卻禁止女性觸碰
    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堪稱世界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的緬甸,當然,古代的緬甸不叫洪沙瓦底,據說它的歷史可以直接追溯到5000多年前,在那個時候,這個國家對佛教的推崇絕對是根深蒂固的,當然,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緬甸人基本上都有一個愛好:樂善好施。
  • 世界上最神秘的大金石,重611噸聳立懸崖邊,為何禁止女人觸摸它
    導語:世界上最神秘的大金石,重611噸聳立懸崖邊,為何禁止女人觸摸它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說到緬甸,大家一定會想到緬甸的大金塔、波特濤塔還有喬塔吉臥佛塔。緬甸是一個佛教的國家,這裡到處都充斥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在緬甸無論男女都要遵守一定的習俗。今天小威要帶大家去看一看位於緬甸的世界上最神秘的一大奇觀——緬甸大金石。緬甸大金石事實上是一座具有造型獨特的佛塔,又稱潔梯優佛塔。
  • 緬甸一神秘巨石:屹立在懸崖邊超2500年,貼滿金箔卻禁止女性觸摸
    緬甸一神秘巨石:屹立在懸崖邊超2500年,貼滿金箔卻禁止女性觸摸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讓許多與佛教有關的景點也逐漸通過各個渠道顯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並漸漸被大家所知曉,成為了很多喜歡佛教和信仰佛教的遊客們的參觀打卡地點。
  • 神奇的石頭,離地面一千米懸掛在懸崖邊
    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緬甸的海邊小鎮附近,他就是大金石景區裡的一座大型佛塔,是緬甸著名的朝拜聖地。這座大型佛塔離地面有一千多米,底部是一塊石頭,這塊石頭重約600多噸,等於是120萬斤重了。在石頭的頂端,修建了一座佛塔,佛塔的高度有7.3米。這個佛塔的萬有引力仿佛消失了一般,成為了我們所看到的超自然現象。
  • 植物緬甸(一):熱帶花木初印象
    緬甸的植物,有許多在我國南方也屬常見,特別是廣東、福建、海南與雲南。或許,不同的只是微妙的風貌:當這些植物出現在緬甸,與冬天裡的朗朗晴空、特別是緬甸人家的家門前,便呈現出不同的異國風情來。為什麼偏愛緬甸?六年前,我第一次到緬甸旅行。
  • 來自緬甸的調味品:神奇草果可除土味?
    說起草果,中國人和世界華人圈對它並不陌生,我去越南、緬甸做田野調查期間,見識到當地華人運用草果熬出上好、香噴噴的河粉湯頭;緬甸人愛吃伊洛瓦底江捕撈的鯰魚、鱧魚和吳郭魚,用來熬製魚湯麵(Mohinga),由於魚有很重的土味,緬甸人就以草果來除味,神奇的是土味不見了,一鍋清澈香甜的高湯讓人驚豔!
  • 緬甸村民發現神奇生物,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
    德林達依鎮一名村民設下的陷阱中,抓捕到了一個神奇生物,其貌「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乍看便是極為不凡,這可不得了,莫非是誤入人類世界的精靈?【緬甸中文網訊】德林達依省警局消息,德林達依鎮一頭稀有物種貘掉進民眾設下的陷阱之中被逮捕。
  • 緬甸
    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谷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中心為一個由谷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谷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誌。頂端為一顆五角星,在其兩側和谷穗周圍裝飾著緬甸花卉;底部的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 2020年中緬文化旅遊年,從騰衝出發遇見緬甸密支那
    騰衝是風光獨特的所在,自然風光神奇瑰麗,人文歷史源遠流深,一直以來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遊覽完騰衝的風光,還可以前往緬甸密支那,來一次跨越國境的旅行,領略獨特的異域風情。緬甸北部城市密支那,距離騰衝僅200餘公裡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的涼季是緬甸密支那的最佳旅遊季節密支那是緬北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克欽邦最大城市
  • 緬甸交通通信部:緬甸手機普及率超110%
    《今日商報》5月30日報導,緬甸交通通信部消息稱,目前緬甸手機普及率達110.43%,相較2016年的86.2%,增長了22%。2017/18財年緬甸手機用戶量為5680萬,比2016/17財年的5630萬增長了50萬用戶。
  •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為緬甸克欽邦流離失所者捐款
    洪亮代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向緬甸和平委員會捐款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洪荃詮):中國駐緬甸大使館6月1日向緬甸和平委員會捐款4千萬緬幣(約合19萬元人民幣),用於幫助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緬甸北部克欽邦民眾。
  • 緬甸矽化木
    」緬甸矽化木主要產於緬甸中北部曼德勒( 也稱為「瓦城」)周邊的丘陵平原地帶,以其美觀、耐久的特性深受人們青睞,其質量評價具有一定的經濟指導意義。目前,除了鑽石在世界上根據顏色、淨度、重量、切工等因素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質量分級外,其他寶玉石均無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質量分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