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路由電源、電鍵、用電器、導線等元件組成。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電器短路等現象。
2、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酸、鹼、鹽的水溶液。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木頭、玻璃等。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3、串、並聯電路的識別:串聯:電流不分叉,並聯:電流有分叉。
【把電路實物連接圖轉化為電路圖的方法:採用電流流徑法。】
4、電荷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
5、電流I: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叫做電流強度。
電流單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
電流方向: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
測量電流用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並考慮量程適合。
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
6、電壓U: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單位:伏特(V)
測量電壓用電壓表(伏特表),並聯在電路(用電器、電源)兩端,並考慮量程適合。
7、電阻R: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單位:歐姆、千歐、兆歐ρ:材料
8、導線電阻:跟長度成正比,橫截面積成反比,還與材料有關。[page]
9、歐姆定律:公式:I=U/R
推導式:U=I*R
R=U/I.
s:橫截面積
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歐姆定律的內容)
10、導體電阻R=U/I.對一確定的導體若電壓變化、電流也發生變化,但電阻值不變。
11、串聯電路特點:
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電阻不同的兩導體串聯後,電阻較大的兩端電壓較大,兩端電壓較小的導體電阻較小。
12、並聯電路特點:
①U=U1=U2 ②I=I1+I2 ③I1*R1=I2*R2
電阻不同的兩導體並聯:電阻較大的通過的電流較小,通過電流較大的導體電阻小。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攻略」,下載教師資格考前秘籍!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教資面試試講答辯音頻+結構化備考資料!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