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人工智慧在中國市場大勢興起,以至於手機廠商與軟體公司的交集越來越多。從曾經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如今開始分道揚鑣;特別是今年智慧型手機廠商與網際網路企業間的糾紛尤其多:蘋果公司抽成網際網路企業30%的讚賞費、OPPO手機應用商店惡意幹擾騰訊手機管家正常下載、華為Magic手機因獲取微信用戶信息與騰訊起衝突等。
不過,話說在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那會兒,手機廠商和提供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是上述看到現象。相反則是APP廠家與手機廠商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手機廠商依靠著強大的出貨量,在出廠的時候對合作的APP進行直接預裝,甚至難以卸載,然後收取APP廠商一定的費用。據了解,當時可是一個APP的預裝費用在3到10元人民幣左右,一臺手機僅僅在預裝APP上就能獲利近百元;而APP廠商依靠著企業的預裝迅速的獲得海量用戶。
除了手機預裝APP獲利,手機廠商還有獲利的地方就是應用商店。這裡可以讓APP廠家付費推廣,遊戲廠商可以聯合運營;對於這些APP廠商來說,手機廠商的渠道還是穩定的,並且隨著手機廠商的品牌越來越集中,手機廠商的分發勢能越來越大,特別是在手遊中手機廠商的渠道勢能更加強大。舉一個例子:2015年小米遊戲中心分發量達到14.億,總體營收達到26億,開發者分成11億。
所以,對APP應用廠商而言,手機廠商越來越成為其重要的分發渠道。但是,這些對做應用商店的網際網路廠商來說,簡直是一個噩夢。獨立的第三方應用商店紛紛賣身或者關門:PP助手賣身UC、豌豆莢賣身阿里巴巴、機鋒賣身愛施德;老牌的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等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華為、小米、OPPO等自建應用商店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並且這個優勢將再未來更大;第三方應用商店很難有生存的空間。
現在,不僅僅應用商店市場份額被手機廠商蠶食,甚至連自家的APP用戶數據也要被手機廠商拿走。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無論你的算法再厲害,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數據做基礎,同時數據越多,你的人工智慧才越智能。而手機廠商作為傳統的硬體廠家,在網際網路用戶上市極其欠缺,可為了推進AI戰略,開始抓取APP廠家的用戶數據,雖經過了用戶的同意,也不會上傳信息。但是這是誰的數據呢?
在華為和騰訊各執一詞的時候,無非還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用戶的隱私是用戶的,不是其他軟體或者硬體廠商的。再退一步講,用戶在哪家APP上使用的數據即是那家的數據;APP廠家從研發到推廣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去圈用戶,手機廠商想要順手牽羊,很明顯是前者所絕不會允許的。
另外,未來人工智慧時代是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是一個更加智能的時代。目前硬體廠家、軟體廠家都在大力推薦人工智慧,而關於這些論戰,還是未來AI控制權的問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APP廠家是自己的主宰,下遊是用戶或者企業付費;在AI時代,如果這些APP數據被手機廠家拿走,那麼它們將成為一個信息管道,為AI手機廠家源源不斷的輸送數據,屆時主宰它命運的將變成手機廠商。
因此,在我看來AI時代的主導權問題,APP企業必將和手機廠商還會有更多的摩擦。
最後,無論AI發展的有多厲害,最基本的要求還是要尊重用戶的隱私。這一點在國內做的還不是很完善,用戶隱私洩露的問題很嚴重。我們既要發展人工智慧,還要保護用戶隱私,而且手機廠商與APP企業並非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故而,在尊重用戶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解決,共同發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