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騰訊早晚有一戰?手機廠商和軟體公司或還會摩擦

2020-12-05 有意思兒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人工智慧在中國市場大勢興起,以至於手機廠商與軟體公司的交集越來越多。從曾經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如今開始分道揚鑣;特別是今年智慧型手機廠商與網際網路企業間的糾紛尤其多:蘋果公司抽成網際網路企業30%的讚賞費、OPPO手機應用商店惡意幹擾騰訊手機管家正常下載、華為Magic手機因獲取微信用戶信息與騰訊起衝突等。

不過,話說在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那會兒,手機廠商和提供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是上述看到現象。相反則是APP廠家與手機廠商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手機廠商依靠著強大的出貨量,在出廠的時候對合作的APP進行直接預裝,甚至難以卸載,然後收取APP廠商一定的費用。據了解,當時可是一個APP的預裝費用在3到10元人民幣左右,一臺手機僅僅在預裝APP上就能獲利近百元;而APP廠商依靠著企業的預裝迅速的獲得海量用戶。

除了手機預裝APP獲利,手機廠商還有獲利的地方就是應用商店。這裡可以讓APP廠家付費推廣,遊戲廠商可以聯合運營;對於這些APP廠商來說,手機廠商的渠道還是穩定的,並且隨著手機廠商的品牌越來越集中,手機廠商的分發勢能越來越大,特別是在手遊中手機廠商的渠道勢能更加強大。舉一個例子:2015年小米遊戲中心分發量達到14.億,總體營收達到26億,開發者分成11億。

所以,對APP應用廠商而言,手機廠商越來越成為其重要的分發渠道。但是,這些對做應用商店的網際網路廠商來說,簡直是一個噩夢。獨立的第三方應用商店紛紛賣身或者關門:PP助手賣身UC、豌豆莢賣身阿里巴巴、機鋒賣身愛施德;老牌的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等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華為、小米、OPPO等自建應用商店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並且這個優勢將再未來更大;第三方應用商店很難有生存的空間。

現在,不僅僅應用商店市場份額被手機廠商蠶食,甚至連自家的APP用戶數據也要被手機廠商拿走。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無論你的算法再厲害,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數據做基礎,同時數據越多,你的人工智慧才越智能。而手機廠商作為傳統的硬體廠家,在網際網路用戶上市極其欠缺,可為了推進AI戰略,開始抓取APP廠家的用戶數據,雖經過了用戶的同意,也不會上傳信息。但是這是誰的數據呢?

在華為和騰訊各執一詞的時候,無非還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用戶的隱私是用戶的,不是其他軟體或者硬體廠商的。再退一步講,用戶在哪家APP上使用的數據即是那家的數據;APP廠家從研發到推廣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去圈用戶,手機廠商想要順手牽羊,很明顯是前者所絕不會允許的。

另外,未來人工智慧時代是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是一個更加智能的時代。目前硬體廠家、軟體廠家都在大力推薦人工智慧,而關於這些論戰,還是未來AI控制權的問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APP廠家是自己的主宰,下遊是用戶或者企業付費;在AI時代,如果這些APP數據被手機廠家拿走,那麼它們將成為一個信息管道,為AI手機廠家源源不斷的輸送數據,屆時主宰它命運的將變成手機廠商。

因此,在我看來AI時代的主導權問題,APP企業必將和手機廠商還會有更多的摩擦。

最後,無論AI發展的有多厲害,最基本的要求還是要尊重用戶的隱私。這一點在國內做的還不是很完善,用戶隱私洩露的問題很嚴重。我們既要發展人工智慧,還要保護用戶隱私,而且手機廠商與APP企業並非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故而,在尊重用戶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解決,共同發展才是王道。

相關焦點

  • 硬體VS軟體,華為和小米到底有哪些不同?
    當前在我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中,活躍著三種銷售理念與經營方式完全不同的廠家。一種是以華為為典型代表的,硬體出身,具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手機廠商,一種是以小米為代表的軟體出身轉戰手機的手機廠商,還有一種就是以OPPO和VIVO為代表的廣泛設立線下體驗店,以充足的供貨量來獲取利潤的廠商。
  • 華為PC端應用市場即將上線:沒有廣告、沒有捆綁軟體
    根據微博網友爆料,華為不久後將舉辦一場筆記本電腦的新品發布會,屆時將發布PC 端的華為應用市場。 應用市場這個詞,小黑心目中一直與智慧型手機劃等號,印象中iPhone、安卓手機都是在各自應用市場中下載安裝軟體。
  • 華為騰訊神仙打架,解局背後「安卓稅」「蘋果稅」和手遊「蛋糕...
    巨頭掐架非首次,騰訊曾「三戰」蘋果事實上,作為應用軟體開發大戶的騰訊,它「掐架」過的渠道商並非只有華為一個,除安卓系統,騰訊在iOS端與蘋果間的戰況更為激烈,新時報記者梳理發現,短短4年時間,騰訊就和蘋果至少「較量」了3次。
  • 惠普、華為、騰訊等親臨51Testing軟體測試專場招聘會現場
    據了解,一家國內知名的軟體公司開出月薪8000元居然招不到自動化測試工程師,最後月薪提高到12000元。深信服公司在本次深圳專場招聘會提供年薪20萬招聘高級軟體測試工程師。  為了滿足IT企業對中高端軟體測試人才的需求,在惠普中國、華為、聯想、支付寶、搜狐、騰訊、東軟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要求下,國內知名軟體測試培訓服務提供商51Testing
  • UCWEB指責騰訊手機QQ桌面軟體90%抄襲
    【搜狐IT消息】10月20日消息,UCWEB CEO俞永福公開表示,騰訊手機QQ桌面軟體「複製」UC桌面,從功能架構到界面相似度超過90%,並提供了證據截圖。
  • 美國不管阿里和騰訊,為何偏偏針對華為?真是軟體和硬體的區別?
    現在人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而隨著這個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腦等產物也成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伴隨著這樣的時代,我國也崛起了很多大型企業,像騰訊,阿里,華為等都是我國的代表性企業,在我國,相比騰訊和阿里,華為的地位還是弱了一些,但是就是這樣的華為卻遭到了美國的針對,而對美國卻對騰訊和阿里卻聽之任之
  • iPhone劉海屏幕被國產手機按在地上摩擦
    ,不少網友和媒體還認為蘋果手機屏幕質量差,不值得購買,網絡上更是鋪天蓋地的差評...說實話,iPhone 這塊劉海屏幕已經被國產手機按在地上摩擦了。 這樣來看,國產手機的創新能力可比老美高的不知道哪裡去了。我們都有啥酷炫的屏幕?一起來看看~ 不知道你們見沒見過聖旨,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個,國產廠商 OPPO 把手機屏幕也搞成了這個樣子。這臺概念機使用的是可捲曲 OLED 顯示屏,能夠從6.7英寸的拉伸成7.4英寸的平板,6不6?
  • 谷歌暫停與華為部分合作,華為用戶怎麼辦,華為手機還能買麼
    那麼我們就以此為界,分別談一下緩衝期結束前和結束後的情況。首先,從現在到緩衝期結束以前。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個階段,無論是國內的華為手機用戶還是國外的用戶,只要是在這個時間段和以前買的華為手機,那就完全不會受影響。對於這一點,谷歌在相關的說明中也已經明確指出了。因此,在這個階段,不管是國內用戶還是國外用戶,對華為手機的使用完全不會受到影響,並且購買手機也完全沒問題。
  • 如果蘋果手機真的下架微信和QQ,你會換安卓手機還是換聊天軟體?
    此時有一位網友的提問我認為很有趣,那就是如果蘋果真的下架微信和QQ,你會換手機還是換軟體?首先說說我的觀點,如果蘋果手機真的下架微信和QQ,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換安卓手機。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聊天軟體就會使用微信和QQ,不會用什麼Facebook、推特、Kakao Talk等其他聊天軟體,況且身邊人也不用啊,你下載到手機會發現完全沒用,我實在找不出放棄微信和QQ而選擇蘋果手機的理由。
  • 摺疊屏手機的這些量產難題,三星/華為搞定了嗎?
    MNfednc2017 年,各個屏幕元器件公司就已開始展示摺疊屏、柔性屏,2018年10月,柔宇發布全球第一款摺疊屏手機柔派,2019年,三星、華為、OPPO等廠家的摺疊屏手機也將現身。MNfednc時隔多年時間摺疊屏手機終於有突破性的實體展示在大眾面前。歷經幾番周折,從概念到真正出現,摺疊屏手機為何那麼難量產呢?
  • 車載系統大戰:左邊是BAT,右邊是華為小米們
    阿里在車載系統領域的布局,則是以AliOS為核心,將高德地圖的定位功能,和阿里的電商、支付、文娛領域的生態融入其中,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便捷服務。比如,阿里和殼牌等汽車服務公司合作推出的車載系統,就能為用戶提供智慧加油、停車等線上支付服務。經過多年的積累後,率先在車載系統領域展開布局的BAT,已經進入拓展市場的階段。
  • 華為麒麟990採用7nm EUV製程和蘋果A13一樣,華為有勝算嗎?
    晶片方面,華為算是國產手機廠商中最具有實力的。麒麟晶片,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現在可以抗衡高通和蘋果,確實經歷了很多的磨難。2019年華為的麒麟晶片更是要發布新版本,而且這次的麒麟晶片也是和蘋果A13一樣的製程工藝。華為麒麟990採用7nm EUV製程和蘋果A13一樣,華為有勝算嗎?
  • 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歷程(個人觀點)
    安卓2.0的頁面安卓2.0當時的安卓系統給我的感覺就是卡和停止運行。早期的安卓系統不成熟,且大多廠商採用安卓原生系統,而且手機廠商的自帶軟體如同流氓垃圾一樣,我記得那時候還會下一個像電腦一樣的360加速球,在屏幕的邊邊,雙擊清理垃圾(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早期的彈窗,十分無解,配合著安卓早期的漏洞,使安卓手機使用體驗不好。
  • iPhone手機的測距儀你用過嗎?華為手機可有類似軟體?
    iPhone手機的測距儀你用過嗎?華為手機可有類似軟體?iPhone手機和iPad等設備原廠就配備的工具類軟體很多,而iOS12系統及以上版本增加的測距儀算是最實用的一個,你用過沒有?感覺其準確度如何?今天我就來詳細的說一說這款軟體。
  • 華為OPPO領跑一眾國產廠商,5G手機天線性能差距明顯
    此次評測共涉及13個品牌的41款手機,共分為4個價格區間,從手機的4大維度、18個場景和27項指標進行全面評測,其中華為、OPPO和榮耀等手機品牌表現優異。其中在5G通信能力方面,主要是從手機晶片、天線和軟體優化能力綜合對比後發現,華為、OPPO、榮耀和vivo的天線性能表現最好,其他廠商仍有差距。
  • 解密Qphone:聚焦山寨手機 定位軟體管理系統
    尤其是一款內置騰訊全部產品、套用QQ用戶界面,貼著QQ標識的「Q-phone」,更是眾多手機廠商、軟體開發商甚至手機設計公司的夢魘。  騰訊必須面對這一問題。直到今年下半年,騰訊才明確表示,並不進入自己並不擅長的硬體,而是專注於服務層面推出Q-service。據悉,騰訊目前已經和MTK、聯想、天宇等廠商形成合作,到明年三四月份,就將有預裝Q-service的手機上市銷售。
  • 鴻蒙內外:華為的燈塔和星光在哪裡?鴻蒙和HMS到底是什麼?
    首先,以往大家熟知的華為是一家硬體盒子公司,聽聞華為要開發作業系統,外界的疑問是:華為的軟體能力行嗎?而很少人知道華為在軟體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只是集中在系統軟體層面,和華為自己的硬體搭配,再對B端客戶(運營商等)進行銷售,並不單獨對第三方銷售。這一類型的軟體在華為內部被稱為工程軟體,長年以來已經培養了強大的軟體能力。
  • 華為手機2018年全球第二!餘承東對歪果仁豪言
    【PConline 資訊】根據外媒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CEO餘承東在德國柏林接受採訪,表示華為爭取在2018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這並不是餘承東第一次表示華為要成為全球第二的目標,在IFA2015的時候,華為給出的期限為4到5年,而現在這個預測的速度有所加快,說明華為對前景充滿信心。
  • 華為迎來Here WeGo地圖軟體 擺脫谷歌限制
    由於美國禁令的影響以及為尋找Google Maps替代品,華為與TomTom籤署了一項協議,有傳言稱該公司將向華為提供地圖數據。現在,華為通過在其AppGallery上提供HERE Maps,找到了Google Maps的替代產品。業內人士稱,作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自己全力搭建HMS生態。
  • 國泰君安證券:公有雲廠商發展的兩個核心邏輯
    前言:公有雲廠商發展的核心邏輯就兩個,一個是規模效應,第二個是客戶粘性。第一個通過先發優勢和巨額虧損解決,第二個通過向PaaS和SaaS層延伸實現。1. 公有雲的發展路徑是自下而上當我們談論雲計算的時候,通常在討論兩條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