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我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中,活躍著三種銷售理念與經營方式完全不同的廠家。一種是以華為為典型代表的,硬體出身,具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手機廠商,一種是以小米為代表的軟體出身轉戰手機的手機廠商,還有一種就是以OPPO和VIVO為代表的廣泛設立線下體驗店,以充足的供貨量來獲取利潤的廠商。其中,華為與小米的不同可謂是最大的,也是最引人注意的。可以說,華為與小米的區別,是一家科技公司與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區別,是一家硬體公司與一家軟體公司的區別。
華為是做硬體起家的,靠著交換機在國內啃下了一塊市場後逐漸做大做強,而在進軍手機行業之後,利用其強大的科研實力,依靠自身的創造力迅速做大做強。而雷軍是做軟體起家的,在金山公司完成了積累後,成立了小米公司並推出了系統:MIUI,隨後利用軟體的積累開始做手機。可以說,做硬體與做軟體思路的不同,決定了小米與華為兩種完全不同的基因。
正因為華為自身的硬體基礎,所以華為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做硬體所需要耗費的大量資源,開始一步一步地進行科研投入。而由於雷軍是做軟體出身,所以他才會說出「晶片當沙子賣」的「豪言壯語」。當然,這並不是說華為的優勢與小米的劣勢,畢竟問題都有正反面。正是由於華為做硬體出身,所以華為的系統EMUI用上去總給人很僵硬的感覺,少了很多細節與人性化;而小米的系統MIUI卻因為各種貼心的設計與便捷的細節為大批用戶所稱讚。
華為的基因決定了它需要不停地投入大量資源在硬體上以取得突破,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華為總是可以不斷拿出令人驚豔的產品的原因,而著同樣也是華為的一個隱患,因為華為所有的道路都要靠自己摸索,一旦選擇的道路與市場和消費者有偏差,那麼這家公司就會面臨嚴重的問題。探路者總是偉大的,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公司受到眾多消費者尊敬的原因。
而小米公司的起步決定了它思維的局限性,雷軍的優勢在於軟體,金沙的WPS儘管遭人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仍是國產最好的Office辦公軟體。雷軍作為一個五十歲的人們仍然能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並且自我突破,可以說,小米的未來是大有可期的。
其實軟體與硬體並沒有誰比誰更高級,輕硬體而重軟體,容易犯雷軍的錯誤;輕軟體而重硬體,容易犯華為的錯誤。華為的Mate X讓人感到激動,而小米的雲服務也讓人感到貼心。可以說,沒有華為,我們用不了智慧型手機;而沒有小米,我們用不起智慧型手機。華為造出了別人造不出的手機,而小米造出了別人造不起的手機。華為代表了中國最好的自主研發技術,而小米代表了中國最好的整合能力,華為和小米都是中國最好的手機公司,他們的前景都應該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