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藍科技
酷開電視已經錯過了網際網路電視發展的先機同時也忘了為自己構築一座牢固的基礎設施。
對酷開電視的未來不看好是有原因的,或者說酷開電視本身有其「原罪」。
沒有智慧型手機提前卡位 網際網路電視難有作為
商場如戰場,戰機稍縱即逝,而一旦錯失良機,換來的結果除了失敗別無他選。
討論網際網路電視之前必須要先談談智慧型手機。
移動網際網路時期最大的成就便是催生了國產智慧型手機的崛起,也促成了全球手機行業大洗牌。
摩託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等等以為憑藉曾經積累的品牌老本就可以繼續馳騁全球市場,以為只專注於硬體本身就可以忽略行業生態格局快速的轉變,當然我們並不能忽略其在硬體產品上的成績和地位,但是他們卻只顧著低頭走路,沒有看清未來的方向,結果也只能是越走越窄、越做越錯。
移動網際網路最重要的終端產品就是手機,反過來手機市場的不斷壯大又推動著網際網路通信技術持續變革,二者相輔相成,這就是行業趨勢。
與小米同時期押注網際網路電視的樂視倒了,隨之引發的便是整個行業集體沉淪的骨牌效應,隨樂視「英勇就義」的一大批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都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把重心都壓在了一個電視業務上,等於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樂視雖然也有手機業務,當然還有汽車、互金、體育、雲業務等等,從布局來看的確盤子夠大,也喊出其自己所謂的生態,由於太過於分散,反而沒了重點,相互之間又沒有打通,就像一款系統,各種軟體相互不兼容,根本沒有找準做生態體系的突破口。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做不能移動的網際網路電視,這本身就是邏輯顛倒、押錯了寶。
所以但凡是手機業務做得好的廠商,不論是其網際網路電視硬體還是電視生態都不差,例如小米還有剛剛冒頭便能迅速佔領一片市場的榮耀智慧屏。
而小米能把網際網路電視做的比較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規避了以上的錯誤,他的思路很清楚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只有智慧型手機才能把整個業務生態體系串連起來,電視生態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平移「手機樣板」的。
因為在過去的十年是國產手機品牌迅速崛起並佔領國際市場高地最重要的黃金十年,誰能在這十年當中牢牢地把握住手機市場份額誰就能夠在以後所有相關聯的周邊業務拓展上順風順水,如電視、空調、冰箱等所有家電產品還有網際網路消費業務、廣告業務、金融業務、其他服務業務等等。
手機作為流量入口,可以承載無限多內容、應用、服務,它是一座可以無限開採的礦山。
由於華為、小米手機在手機市場上的成績,也都各自收穫了一大批粉絲,這種品牌效應會進一步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以及後續諸多衍生業務的發展,每一件產品都會涉足一個領域,每一項服務又會讓他們快速滲透一個行業,水到渠成。
而且還會發現這些品牌都是先在手機領域站穩腳跟後,電視業務才開始大有起色。
另外,關鍵一點是,華為、小米已經用多年積累的手機業務打通了各自的生態體系,從這一點來看酷開已經錯失先機很久了。
少了手機業務的支撐,此時的酷開就好比先天性的營養不良,即便網際網路電視未來前景可期,在幾大強勢對手早已成熟穩固的生態體系面前,酷開又能佔到多少便宜?
就算手機是移動端的流量入口,電視屬於固定端入口,兩種終端都可以接受流量導入,但是如果少了移動端的支持和配合,酷開的生態體系構建起來會非常難,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提出轉型後 酷開依然對方向含混不清
網際網路電視陷入集體沉淪後,2018年創維CEO宣布,酷開從4月1日起,正式剝離電視業務,專注構建開放統一的超級電視生態。
其實這一決定透露出兩個意思:第一,側面宣布酷開單純做電視硬體基本沒戲(主要是未來硬體盈利空間有限)。第二幫助酷開找準定位。
這個定位就是要捨棄對硬體的單純追逐,而要加大力度從軟體著手,具體就是要為酷開選配更多的「內容」。
既然方向明確了,就不要過分糾結硬體了,當然硬體也很重要,只是核心要放在內容的搭建上。
最近,酷開總經理葉柳以發布長圖的形式懟小米電視,其大意認為:小米電視這麼多年一直在模仿酷開電視的外觀設計,但可惜的是一直在模仿,卻從來未超越。
並且以小米電視缺少防藍光護眼技術來吐槽小米。
那麼在硬體配置上酷開有如此的信心,不知道在內容生態上是不是也頗多建樹呢?
為何轉型「超級電視生態」幾年之後,突然又開始公開強調自己的硬體特點?這一會兒內容生態一會兒又硬體無敵的,在戰略定位上確實會給外界一種含混不清意思。
所以說既然明確了轉型方向,酷開還是要在內容上多下功夫,畢竟華為、小米已經在網際網路電視內容生態的布局上已經有聲有色了,不過用硬體來蹭蹭熱點倒也無妨。
(圖片1來源:大作)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本站原創文章所有權歸藍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