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導
參與:杜偉、澤南
自去年起,美國政府將華為等科技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導致谷歌等公司宣布停止部分合作。對於國內廠商而言,在服務框架上儘早尋找替代方案是很有必要的事。最近的消息似乎表明幾家國內科技公司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手機大廠聯合推出應用商店」的願景看來即將實現了。昨日,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四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小米、OPPO 和 Vivo 正聯手推出一個對標谷歌 Play 商店的生態平臺,其目的是讓非本土開發者將應用實時上傳到它們的應用商店中。
這個新平臺被稱為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Global Developer Service Alliance,GDSA),藉助於該平臺,遊戲、音樂、電影和其他應用的開發者能夠更方便地在全球市場營銷他們的應用程式。
消息人士稱,GDSA 平臺原定於今年 3 月份推出,但目前來看,推出計劃可能會受到新冠病毒蔓延的影響。平臺最開始將覆蓋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在內的 9 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這四家智慧型手機產商拒絕對此事置評,但有關打破壁壘,聯合推出服務的行動早在去年 8 月就已經開始了。去年 8 月,OPPO、vivo 和小米還宣布成立了「互傳聯盟」致力於改善安卓平臺的文件互傳體驗。按照計劃,使用這三個品牌的手機用戶無需下載第三方 app 即可實現快速的點對點文件傳輸。
在去年的公告中,三家公司曾表示「歡迎更多廠商來共建生態」,有一點向華為拋出橄欖枝的姿態。畢竟作為國內手機銷量最高的廠商,華為的態度顯得比較重要。
如果華為加入聯盟,新的應用市場必然會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Counterpoint Research 和 Canalys 今年 1 月 29 日發布的報告,在 2019 年,華為、小米與 OPPO 的銷量分別排在全球第二、四、五位,而 vivo 去年的全球 5G 手機銷量也排在了第三位。
如果這四家公司的聯合應用市場上線,其覆蓋範圍將佔到全球市場的近 40%。
立足自身優勢,挑戰谷歌,分得應用市場一份羹
谷歌在 2008 年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經過 12 年的發展,谷歌 Play 商店已經成為覆蓋全球 190 多個國家/地區、數十億名活躍安卓設備用戶的開發者平臺。
此外,對於在 Play 商店中銷售的電影、書籍和應用程式等內容,谷歌會抽取 30% 的佣金。Sensor Tower 分析師 Katie Williams 表示,谷歌 2019 年在全球 Play 商店(中國除外)上的銷售額為 293 億美元,營收約為 88 億美元。
圖源:SensorTower。
所以,GDSA 聯盟的出現想必也是華為、小米等四大手機產商想要分得全球應用市場一份羹的體現。並且,這四家公司擁有各自的優勢,比如小米在印度擁有非常強大的用戶基礎,Vivo 和 Oppo 在東南亞地區表現搶眼,華為在歐洲手機市場佔有較大的份額。
此外,Canalys 移動業務副總裁 Nicole Peng 表示:「GDSA 聯盟也有助於這四大手機廠商提高自身話語權,從而在與谷歌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據諮詢公司 IDC 統計,2019 年第四季度,這四大手機廠商佔全球手機出貨量的 40% 左右。小米、Oppo 和 Vivo 在國際市場上可以無限制地使用谷歌服務,但由於 2019 年美國禁令的影響,華為不再可以使用谷歌服務,轉而大力開發自己的鴻蒙作業系統。
IDC 智慧型手機分析師 Will Wong 表示:「隨著硬體銷售的放緩,中國手機產商正努力擴大自己在軟體和服務市場的份額。應用商店、預加載應用、廣告和遊戲等都是可以創造新營收的領域。」由此可見,GDSA 平臺也是手機廠商追逐利益的必然趨勢。
在 GDSA 網站,香港安卓生態系統平臺 Wanka Online 的 logo 也位列其上,不過目前玩咖歡聚拒絕證實與其的聯繫。
分析人士認為,GDSA 可能會通過提供相比 Google Play 更高的曝光率來吸引應用程式開發人員,而且新平臺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資金激勵。「通過讓開發者能夠更便捷地在華為、OPPO、vivo 和小米應用商店中推送自己的產品,這些公司將逐漸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帶來更多的應用,」Williams 表示。
不過幾家彼此呈競爭關係的同行如何將一個聯盟做大做強,看起來這個任務頗具挑戰性。「這一工作執行起來肯定是困難的,很難說哪家公司會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此前還沒有過成功的案例。」Nicole Peng 說道。
參考內容: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mobile-exclusive/exclusive-chinas-mobile-giants-to-take-on-googles-play-store-sources-idUSKBN2001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