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追夢的痕跡都該被記錄下來——南極冒險展

2021-02-25 專築

© 橘子關懷基金會

 

© 橘子關懷基金會

人為什麼不冒險?若非那群願意冒險的人們,人類至今依舊只是活動在非洲東側一隅的一群猩猩。橘子關懷基金會相信冒險的價值,堅持作大夢的精神,2008年以長徵北極作為夢想開端,歷經十年不同的極限挑戰,2018年決定組建「前進南極點長徵隊」,為臺灣冒險史立下新的裡程碑。

© 橘子關懷基金會

© 橘子關懷基金會

所有追夢的痕跡都該被記錄下來。「南極冒險展」將「30天」的極限田野經驗,及「2年」訓練及後勤籌備階段的資料,從體驗策展的觀點,藉由展場設計及影像敘事,設計「挑戰任務的艱難」、「天候地形的險峻」及「夢想行動下的號召」等展覽單元,深刻描繪「前進南極點長徵隊」的冒險過程。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入口創造曲折狹窄的通道,讓觀者只能一人且不易地進入展場;「曲折」象徵通往冒險夢想的道路不會是直線,「狹窄」的設計也暗指只有靠自己堅持走下去才能抵達終點。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單元內容展示了「前進南極點」的計劃籌備及實地冒險之第一手資料,包含:歷史研究、地形探勘、路線規劃、風險評估、移地訓練、通訊測試、裝備採購及緊急應變措施。為將南極冒險的知識及經驗推廣給社會大眾,將其科普內容轉化成簡易的圖文展示,並於現場展示橘子南極點長徵隊的裝備,例如:頭套、面罩、手套等,讓其觀者能感受南極挑戰的險峻與困難。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酒吧通常做為冒險者號召資源、計劃交流、交誼之地,「一起去南極bar」展區則是還原冒險前的號召情境,一開始先藉由三位南極探險家的介紹,引導觀者了解百年前的冒險故事,展區中情境裝置能更深刻感受為夢想行動及勇於挑戰的氛圍。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不僅如此,南極點長徵隊在2018年11月出發,南極冒險展在同年12月開展,以「有機性」策展方式,隨著長徵隊挑戰進度,實時豐富展覽內容,更動態地敘說前往南極點冒險的旅程。

© 汪德範

© 汪德範

© 汪德範

南極冒險展期望可以在觀者心中種下勇於追求夢想的種子,南極點將轉化為「為夢想冒險」的代名詞,激勵社會與次世代,喚起曾經在人類DNA裡存在過的冒險精神。

平面圖

 立面圖

業主:橘子關懷基金會 

設計統籌團隊:Gamania Brand Center(http://gamaniabrandcenter.com/)

創意總監:陳秉良

設計執行:

Gamania Brand Center - 洪玉倢、陳又瑋

光洋波斯特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

善良製造 - 楊淳淳

張嘉年

吳苑瑜

項目地點:橘子集團總部(臺北市內湖區瑞湖街111號)

項目類型:展覽 

項目面積:330平方公尺

項目造價:臺幣約500萬 

完工時間:2018. 12

攝影:

- 展館空間:汪德範 

- Gamania南極冒險(4張):由橘子關懷基金會提供

 

相關焦點

  • 所有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南極大冒險》
    影片《南極大冒險》改編自1958年日本派遣越冬觀測隊的真實事件,本片風光壯美,情節感人,非常值得跟孩子一起觀看。故事發生在南極,環境惡劣,但片頭輕鬆愉快,八條雪橇犬和它們的主人傑瑞,還有基地的其他人愜意地生活在一起。它們的工作是給到南極探險的人們拉雪橇,並充當嚮導。狗子們性格各異,端莊美麗的銀灰色雪橇犬瑪雅深受傑瑞喜愛,在團隊中像是一個首領般的存在,而精力充沛、活潑機靈的麥克斯則被認為在「工作上」還需好好教導。
  • 南極破舊小木屋中,發現100年前的相機膠捲,裡面記錄了什麼?
    南極是地球上最為寒冷的區域,在這裡最冷的時候可以達到零下94.2攝氏度,平均氣溫在30~40攝氏度左右,這樣寒冷的地區根本不適合人類生活,卻吸引了無數的科學家,因為他們都想在這片神秘的大陸上實現自己的夢想,徹底徵服這片土地。沒人知道在厚厚的冰層下究竟埋藏了多少探險家的身軀。
  • 《南極大冒險》: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   《南極大冒險》的講述方式雖然平鋪直敘,但它是一個好故事。   1、時刻引人關注   在探險中,雪橇犬救回博士和傑瑞生命,那麼他們該如何救回遺留在南極的雪橇犬,是人們心中一直想知道的問題?
  • 南極發現鋸齒狀冰牆,長達10公裡,是外星人留下的痕跡?
    南極包含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它的總面積大約是6500萬平方公裡,南極大陸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永久居民的大陸,因為南極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所以它有「第7大陸」之稱,南極地下蘊藏著220多種豐富的礦物資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等。
  • 「最瘋狂」夫妻,竟跨越2萬海裡去南極結婚
    那時候他每天都很忙,曾經一個月用30張飛機票,連好好躺下來睡一覺都很難。 就這樣他們一直持續著為錢而拼搏的日子,直到2008年參加汶川救災,他們開始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於是決定珍惜此刻,用現在的積蓄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去實現小時候的夢想。
  • 「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平潭啟航 將助力中國南極科考
    主辦方 供圖  開啟南極極地之旅 探索世界勇敢追夢  2017年以來,東南衛視與「侶行夫婦」合力打造《地球之極·侶行》節目,至今已播出三季,全網播放量超過5個億,其中抖音帳號運營僅半年就收穫近百萬粉絲,播放量突破1個億,用傳媒的力量,鼓勵引導年輕人探索世界、創造價值、勇敢追夢。
  • 「西藏冒險王」獻身冰川的追夢人生:徒步丈量70多座冰川,稱「危險...
    「我只是熱愛大自然,深入其中,只想要去感受他的美麗和能量,拍照記錄,不搞破壞,當我離開那裡的時候,什麼都不會留在那裡。」——「西藏冒險王」王相軍最近有兩個四川人比較火——丁真、王相軍。·王相軍媒體喜歡稱王相軍為「西藏冒險王」「冰川哥」,他的生活和工作就是拍祖國各地的冰川。他徒步丈量過70多座冰川,記錄了冰川消融的景象。連專家學者都認為,他拍攝的影像資料彌足珍貴。
  • 南極氣溫不斷升高,首破20多攝氏度,讓企鵝該何去何從呢?
    大家好,這裡是真香帶你遊世界,很高興與你們相遇,這次帶大家去看下地球的最後一片淨土——南極。一路向南,直到世界盡頭,坐標南極,這裡不僅有冰雪世界的美景,還有成群結隊的冰雪精靈——企鵝。以往的南極是那麼的冰清玉潔,有著萬年冰川的美景,一望無際的流冰如海上雪原,異常壯觀,美麗極了,讓人覺得世界是那麼的寬廣、那麼美妙。每年都吸引著那麼多的探險者來探尋她的美麗的面紗,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冒險來旅遊,為了一睹芳容。
  •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追夢之人,終會開出生命之花……
    那次比賽,我輸了,一向的驕傲被發下來的通知無情地打碎。看著別人拿著獎狀開心的樣子,心裡頓時被自卑所籠罩——這是一場別家的典禮,與我無關。門,吱呀一聲關上,但淚水卻淹沒不了我的茫然。奶奶的笑容依舊,心裡莫名地溫暖了起來。「我這次沒拿獎狀。」
  • 南極大冒險:極地氣候寒徹骨,人狗之情暖人心
    《南極大冒險》是一部根據日本的真實事件改編的美國影片,它講述了人類與狗狗之間的感人故事,人類在面對困難時不得已放棄了它們,它們堅持著等待著與主人相逢的那一天,在殘酷的自然界努力生存。當讓人類也沒有忘記它們也在竭盡所能地救它們。狗狗與人類之間那種純粹的毫無雜質的情感感人至深。該影片場面宏大取景真實歷盡千辛萬苦,絕對是一部對得起觀眾的良心大片。
  • 南極冒險(上),人類首次挑戰登陸南極點
    南極是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一塊大陸,冬季平均氣溫會低至-50℃;事實上,直到今天,這裡都不適合人類長期定居;說句不好聽的,南極的地皮啊,就是免費送給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我估計他們都不想接這項目。而在俄國人之後,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也都相繼走到了南極海岸線附近,但都沒能成功登陸。1899年,挪威探險家博爾赫-格列文克再度探訪南極海岸,最終在被浮冰困住的情況下,他與他的探險隊掙扎地爬上了羅斯海入海口的陸地,成為了事實上登陸南極的第一人。
  • 南極氣溫超過20攝氏度的背後,2020年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該記錄的最高值在南極大陸記錄的迄今為止最高溫度18.3攝氏度(約64.9華氏度),直到近期被打破。先科普一下,南極洲這個神秘的地方,我們可能還不太了解。從2005年到2015年十年間的整體氣溫記錄上看是這樣的:
  • 追夢啦:史上比所有蟒蛇都要大的超級巨蛇就是沃那比蛇
    關於蛇類的世界紀錄我們介紹過很多了(比如:世界上最長的蛇 2016年巴西水庫炸出10米長巨蟒,世界最大的蛇(人工飼養):25英尺長的美杜莎,世界上最長的蛇,世界十大最毒的蛇,海蛇)這些蛇許多我們現在都還能見到,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遠古巨蛇卻都是已經滅絕了的動物了,現在只能見到他們的化石了,沃那比蛇就是其中的一種。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紐西蘭的萬達站曾記錄到當時地球的最低氣溫———零下89.6度,在這樣的低溫下,普通的鋼鐵會變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開水潑向空中,落下來的是一片冰晶。  因為自然環境惡劣,科學家們對南極及其陸架區礦產資源了解得並不多。但已經在南極發現礦床、礦點百餘處。其中鐵礦是南極大陸所發現的儲量最大的礦產,主要位於東南極。南極洲深海也不斷有一些生物新物種被發現。
  • 南極發現神秘金字塔,經常有不明物體出現,鏡頭記錄罕見全過程!
    南極發現神秘金字塔,經常有不明物體出現,鏡頭記錄罕見全過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歡迎收看本期內容。
  • 徒步穿越南極,極地冒險家的光榮與夢想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阿蒙森第一個抵達了南極點並順利返回,而斯科特比他晚到了三十幾天,並於返回途中由於補給耗盡,悲劇性地全軍覆沒。路易斯·路德為他的戰友而來好在這一次,兩人都全須全尾地回來了。雖然也有爭議。旅行記者Peter Winsor寫文章質疑,奧布雷迪真的是「無支援」地穿越南極的麼?
  • 南極22米「人形生物」,122米的「冰船痕跡」,身份究竟是什麼?
    南極22米的「人形生物」,122米的「冰船痕跡」,身份究竟是什麼?南極發現的「人形生物」谷歌地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幫手,前段時間有一位網友在谷歌地圖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人影,它來自於南極地區,這個新發現引發了網友們的紛紛熱議,再加上南極地區絡繹不絕的傳聞,更是給南極地區蒙上了一層更為神秘的色彩,經過比例計算,他們發現南極地區的人影竟然高達22米,有人覺得這只不過是一座冰川在融化之後所形成的影子而已
  • 南極上空的空氣變得非常熱非常快,打破了之前所有的溫度記錄
    罕見的大氣現象使南極洲上空的空氣變得比平常溫暖得多,科學家們記錄了平流層破紀錄的溫度。澳大利亞氣象局的Eun-Pa Lim及其同事注意到,八月底,南極洲上方的空氣變暖。早在八月下旬至九月初,南極平流層上至中平流層的開爾文溫度比正常高約30至35度,這是一年中那個時候創紀錄的升溫。從那以後,平流層中低層的異常變暖幅度降低了約15度開爾文。每年冬季,平流層都會產生快速的西風,平流層是位於地球大氣層對流層上方的第二層。該層的高度約為31英裡,臭氧層位於其中。
  • 自拍視頻記錄198天南極科考之旅
    作為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助理工程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屆畢業生郭安博宇,在2019年10月9日至2020年4月23日之間,跟隨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參加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在這198天裡,他不僅運用專業知識,為南極科考提供精準的氣象參考,還拍攝了南極之行的各種見聞,受到眾多「後浪」點讚。
  • 南極、北極、第三極山地冰芯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
    軌道時間尺度的氣候環境變化 依據南極沃斯託克冰芯中 δ18O 和 δD 的記錄,重建了 4 個完整冰期-間冰期旋迴的氣候變化,並發現該冰芯記錄的冰期-間冰期旋迴的氣溫變化幅度達 12℃ 左右。南極冰穹 C 冰芯將氣候環境記錄追溯到 80 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