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已成為全球有機矽產能、產量第一的國家
建國初期,在面臨嚴密技術封鎖的環境下,為滿足國防與軍工產業發展需要,我國自1951年開始有機矽產品的研究和工業生產,並在20世紀50年代末初步掌握攪拌床合成甲基單體技術。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我國有機矽工業在繼續完善攪拌床工藝的同時開展流化床工藝的研發。在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上海樹脂廠等研究院所和工廠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十多年探索實踐,於1971年成功開發我國第一臺合成甲基單體流化床,從而奠定了國內流化床直接法合成甲基單體的技術基礎。1995年,原化工部在江西星火化工廠建成國內首套使用流化床工藝合成甲基單體的萬噸級生產裝置,使我國有機矽生產能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1997年,我國甲基單體總產量首次突破1萬噸大關,2003年首次突破10萬噸。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內企業不斷完善工藝、增建和擴建裝置,有機矽生產形勢不斷向好。同時,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有機矽工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行業發展,我國有機矽工業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根據SAGSI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我國共有甲基單體生產企業13家(含陶氏-瓦克張家港工廠),聚矽氧烷總產能137.6萬噸/年(在產產能126.8萬噸/年),產量102.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61%和13.44%,2007至2017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6.45%和21.14%,行業發展迅猛。據SAGSI預計,2022年我國聚矽氧烷總產能將達185.0萬噸/年,產量達150.0萬噸,2017-2022年期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10%和8.10%。
2008-2010年,我國有機矽新建項目快速擴張,聚矽氧烷產能出現爆發式增長,加之國內企業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導致期間行業產能利用率出現大幅下降。此後,國內產能進入溫和擴張階段,隨著過剩產能逐步消化、行業技術進步以及企業工藝管理水平的提升,行業產能利用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截至2017年,我國聚矽氧烷產能利用率達74.20%,較2016年提高約6.43個百分點,創近十年來最高水平。預計到2022年,我國聚矽氧烷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提升至81.08%。
根據SAGSI的統計,2017年我國主要聚矽氧烷產品矽橡膠、矽油、矽樹脂及其他的產量(未折純)分別為121.5萬噸、28.8萬噸和4.5萬噸。
二、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的有機矽需求增長區域之一
從需求端看,近十餘年,我國的有機矽產品需求較為旺盛,需求量保持了快速增長。根據SAGSI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聚矽氧烷表觀消費量(產量+淨進口)達97.2萬噸,同比增長16.27%,2007-2017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2.18%。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逐步推進,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穩健實施,SAGSI預計聚矽氧烷消費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2017-2022年期間年均增長8.10%,至2022年消費量達到143.5萬噸。
聚矽氧烷製成品主要分為矽橡膠、矽油和矽樹脂。2017年我國聚矽氧烷消費量約97.2萬噸,其中矽橡膠、矽油、矽樹脂領域消費的聚矽氧烷的比例64.2%、29.6%、3.6%。
統計資料顯示,人均有機矽消費量與人均GDP水平基本呈正比關係,而且低收入國家有機矽需求增長對收入增長的彈性更大。目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人均有機矽消費量還不到1kg,而西歐、北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接近2kg。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興市場國家的有機矽消費需求仍有巨大增長潛力,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亞洲市場,人口基數大、人均消費量低,未來將成為全球主要的有機矽需求增長區域。
三、中國有機矽出口量已超進口量
2008年以前,我國有機矽市場需求高速增長,產品主要依賴進口。此後,隨著國內產能快速擴張,國內有機矽技術工藝逐步成熟,國產質量不斷升級,有機矽國產化進程快速推進,有機矽進口量呈持續下降趨勢,進口替代效應顯著。與此同時,隨著世界產能向中國國內轉移,本土優勢企業亦逐步拓展海外市場,我國有機矽出口量持續快速增長。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近十年我國初級形狀的聚矽氧烷出口量從2008年的3.39萬噸增至2017年的21.34萬噸,年均複合增速為22.70%。而同期進口量則從21.68萬噸降至12.11萬噸,降幅達44.11%。2014年,我國初級形狀的聚矽氧烷首次實現淨出口,2017年淨出口達9.23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57.21%。
註:初級形狀的聚矽氧烷(海關稅號39100000)主要包括DMC、D4、矽橡膠、矽油等有機矽產品,該稅號下的有機矽貿易量約佔總量的90%以上。
2017年中國出口初級形狀的聚矽氧烷約21.34萬噸,較2016年大幅增長53.65%,這主要得益於海外經濟加速復甦帶來的需求大幅增長,以及國外產能增長停滯及部分生產裝置永久性關停導致的海外供給不足。
預計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有機矽產品淨出口規模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全球有機矽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2017-2022年將保持年均5.85%的增長速度。第二,受原材料、成本和市場等因素影響,海外產能增長緩慢,全球產能向中國國內轉移趨勢明顯。第三,我國有機矽的工業在全球競爭中已逐漸佔據優勢地位。
四、電力和新能源應用佔有機矽終端消費比重將提高
有機矽是一類性能優異、形態多樣、用途廣泛的高性能新材料,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機矽產品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示其優越性能並發揮作用,逐步實現對傳統材料的替代,應用範圍不斷擴大。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的有機矽工業不僅支撐了國防軍工、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生物醫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而且也使我國的建築、電器、紡織、個人護理、日用品、交通運輸等領域用上了有機矽,從而對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世界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作為非石油路線的化工新型材料,有機矽愈加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7年,我國聚矽氧烷表觀消費量為97.2萬噸,其中消費比例最大的是建築、電子電器、電力和新能源、醫療及個人護理等領域。預計未來5年,在有機矽眾多的下遊應用領域中,建築、電力、電器、紡織、個人護理等傳統領域需求將穩健增長;新能源、醫療、電子、日用品等新興領域需求增速將加大。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持續大力推動「超高壓」、「西電東送」、「智能電網」等重大工程建設。此外,國家還啟動了新一輪農網改造。十三五期間,新能源產業相關扶植政策力度大,光、風、核電新建計劃宏偉,新能源汽車及儲電、充電設施建設也有可行計劃,以上都會顯著拉動有機矽產品需求。
五、2016年以來供需格局大幅改善,產品價格回升
2016年下半年以來,有機矽產品價格大幅提升,上遊單體企業盈利能力顯著增強,這主要得益於行業供需格局的大幅改善。(我國有機矽行業通常以DMC價格來反映有機矽產品價格的變化情況)
首先,從需求端看,經過長期發展,我國有機矽工業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產品種類不斷豐富,產品質量和檔次持續提升,下遊應用領域快速拓展,高性能有機矽產品在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學、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我國有機矽產品市場需求增長迅猛。2016和2017年,我國聚矽氧烷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9.57%和16.27%。同時,受益於我國有機矽產品全球競爭力的提升和世界經濟加速增長,有機矽海外市場需求強勁,2017年初級形狀的聚矽氧烷出口量達21.34萬噸,同比大幅增長53.65%。
其次,從供給端看,近十年海外單體產能增長已基本停滯,而國內產能增速自2011年以來也明顯低於消費需求增速,前期過剩產能得以逐步消化,行業產能利用率不斷提高。隨著行業技術、資金等壁壘的提高,我國有機矽單體生產自2011年以來無新進入者,產能增加主要來自龍頭企業擴產。截至2017年,國內前五名企業產能集中度已提高至約60%,行業競爭格局大幅優化。同時,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逐漸嚴厲的環保政策影響,有機矽新增產能開始受限,技術落後企業停產、限產情況增加,我國有機矽市場供應趨於緊張。
再次,從產業結構看,隨著國內單體生產技術的提升並趨於穩定,大型單體企業不再滿足於單純的中間體的生產和供應,開始紛紛向下遊深加工領域延伸產業鏈,以獲取更大利潤空間和增長前景。隨著國內單體企業中間體(主要為DMC)自用比例的大幅提高,市場中DMC等中間產品供不應求情況顯現,從而推動DMC價格進一步提升。
最後,從成本端看,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政策影響,有機矽上遊原材料金屬矽、一氯甲烷、甲醇以及能源價格普遍上漲,帶動有機矽產品價格抬升。
六、有機矽高端產品仍大量進口,政策引導行業轉型升級
2008年以來,隨著我國有機矽產能快速擴張和企業技術升級,我國有機矽低端產品逐步實現進口替代,但高端產品仍大量依賴進口。2008年至2017年,我國初級形狀的聚矽氧烷進口量由21.68萬噸降至12.11萬噸,而同期進口產品的平均價格則從3634美元/噸上升至6249美元/噸,高端產品進口比重呈持續上升趨勢。
2008-2017年,我國初級形狀的聚矽氧烷出口量從3.39萬噸增加至21.34萬噸,但平均出口價格始終維持在3000-3500美元/噸,主要是低端的中間產品和基礎聚合物出口。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下遊消費需求的推動以及國內生產企業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高端有機矽產品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鑑於有機矽材料屬於高性能新材料,產業關聯度大,對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和高新技術發展十分重要,有機矽材料不僅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配套材料。有機矽材料一直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新材料,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和鼓勵。
隨著我國有機矽工業的發展和進步,國家對有機矽行業的鼓勵政策逐步從單體生產轉向有機矽產品深加工、新型有機矽產品開發、新應用領域拓展以及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並出臺了限制和淘汰落後、高能耗單體產能的政策。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有機矽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