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寶蓮燈》的時候,被焦恩俊飾演的二郎神帥得不要不要的,那可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那麼宋朝的大太監又是怎麼和二郎神扯上關係的呢?
宋朝最有名太監楊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宋徽宗時期,有一個非常受寵的太監名叫楊戩。在《水滸傳》後期時也曾出現過他的身影,也是他害死了宋江和盧俊義,是除了蔡京、童貫等「北宋六賊」之外的北宋另一大害,可見不是什么正面人物。
此人年輕的時候也不過是一個主管御花園的小太監,但是他十分擅長揣度聖意,而且會討皇帝的歡心,連《宋史》中都記載他「善測伺人主意。」他也就憑藉著這點本事,一點一點地爬上了更高的位置。
先是擔任提舉官,後來又被封為彰化軍節度使,管理過鎮安、青海、鎮東三鎮,最後甚至成為了太傅,這是多少官員做夢都想得到的位置,卻被一個太監搶先了,楊戩被稱為「權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楊戩此人不僅媚上傲下,而且手段殘忍還十分的好色。據說,他在府中養了許多的鶯鶯燕燕,在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中還有過記載。
但他畢竟是個太監,身體不健全,這些被養在府中的女人時間長了,難免寂寞。就和楊戩府中的一名食客勾搭在了一起。此事被楊戩知道了之後,異常憤怒,就親手將那名食客給閹割了,可真是夠狠的。
就這樣一個人,怎麼能和神仙搭上關係呢?
此楊戩非二郎神,那麼二郎神又是什麼人物呢?
二郎神,人稱清源妙道二郎真君、灌口二郎真君,當然他還有更為高大上的尊號:清源妙道護國真君川蜀大帝威靈顯化天尊。
他的母親是天上的神仙雲華女,生下兒子後,她覺得天為大,故其子為二,是稱二郎。一般二郎神的形象都是年輕人,英俊威猛,通曉各種神通,手持兩尖三刃刀,還有標誌性的第三隻眼,身邊又有哮天犬追隨左右。
最早出現有關於二郎神的記載應該是在唐代的《教坊記》中,但也只是略微提過,在唐末五代時,對二郎真君的信仰人眾急劇增多,稱為護國靈應王。
隨著時間的流逝,二郎神的形象也更加的豐滿,到了宋代時,連官方都對其有封賜,在民間的影響更為深遠,至今還有許多二郎神的廟宇,比如平遙二郎廟、高平二郎廟等。
二郎神一直沒有正式的姓名留下來,一直被稱為楊二郎。那他又為什麼會被冠以「楊戩」這個名字呢?
大太監楊戩和二郎真君真的有什麼瓜葛嗎?
這兩個人本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二郎真君會被安上楊戩這個名字呢?二郎神本身雖然沒有名字,但他卻有原型。
第一個原型是參與修建了都江堰的李冰的兒子李二郎,李二郎在李冰死後主持大局,完成了都江堰的修建工作,當地的民眾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建了雕像與廟宇。
第二個原型是隋朝時的一位太守。據《方輿勝覽》記載,嘉州太守趙昱原本是隱居的一名道士,後來出仕,當時嘉州有一條蛟為禍一方,擾的百姓不得安寧,趙昱知曉後,一人持刀入水,與惡蛟大戰,最後手持蛟首越水而出。
當地人民十分感激趙昱為他們除去一害,對他十分敬愛。後來趙昱辭官而去,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在灌江口為他立了一座廟。
後來唐太宗知道了這件事,就將其封為「神勇大將軍」。而二郎神被稱為灌口二郎真君,多少也與這有些關係。
第三個原型是氐王楊盛的二兒子楊難當,是當時的仇池的首領,後來歸順於宋朝,被封為冠軍將軍。為什麼說此人是二郎神的原型呢?主要是當時在氐族有這樣一種習俗「黥額為天」就是在額頭用刀刻一道印記,再塗上墨,看著就像一隻眼睛。
而這與二郎神三隻眼的形象非常相近。這樣一看,這個楊二郎與二郎真君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二郎神被冠以「楊戩」這個名字是在明代的許仲琳所創作的《封神榜》中,而在之前二郎真君並沒有確定的名字。那為什麼許仲琳會將大太監楊戩的名字安在二郎神頭上呢?
這主要是因為,宋朝時期百姓痛恨大太監楊戩搜刮民脂民膏,而祭祀二郎真君時並不需要三牲六畜,只需要行作揖禮就可以了。所以百姓就用二郎真君來諷刺楊戩。
久而久之,二郎神的形象就與楊戩發生了重疊。估計就是因為這樣,許仲琳才會把楊戩作為二郎神的名字。後來隨著《封神榜》的傳播,二郎神楊戩這個名號也就流傳開來了。
都說「無巧不成書」太監楊戩與二郎真君本身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結果最後卻擁有了相同的名字,只能說都是緣分啊!但我覺得太監楊戩的名聲這麼差,二郎真君估計也不願意和他同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