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9月13日18時發布颱風藍色預警:
今年第15號颱風「海鷗」(熱帶風暴級,英文名:Kalmaegi ;名字來源:朝鮮;名字意義:一種海鳥)於12日下午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並於13日下午5點鐘加強為颱風級。13日下午5點鐘其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以東大約660公裡的洋面上,就是北緯14.8度、東經127.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5百帕,7級風圈半徑為250~300公裡,10級風圈半徑為80公裡。
預計,「海鷗」將以每小時20-25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繼續加強,並將於14日晚上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地區登陸(強颱風級,14~15級,45~50米/秒);15日上午「海鷗「將穿過呂宋島北部進入我國南海東部海面(颱風級,12~13級,35~40米/秒),然後逐漸向廣東西部到海南東部一帶沿海靠近,強度將再次加強,最強可達強颱風級(14~15級,45~50米/秒)。
13日20時至14日20時,巴士海峽、南海東部和南部海域及黃巖島附近海域的風力將逐漸加大到7-8級,其中巴士海峽的風力有9-10級,陣風可達11-12級。
預計16日下午到晚上「海鷗」將在廣東西部到海南東部一帶沿海登陸(強颱風級,14~15級)。16日夜間進入北部灣海域,17日上午在中越交界處一帶沿海(廣西一側)再次登陸(颱風級別,12~13級)。
預計受「海鷗」影響,14日下午至18日白天,巴士海峽、南海大部及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廣東沿海、海南沿海、廣西沿海、北部灣將有7~9級大風,部分海域或地區風力可達10~12級,「海鷗」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或地區的風力有13~15級,陣風可達16~17級;臺灣海峽、福建南部沿海也將有6~8級大風。
15日至19日,廣東中南部、海南、廣西中南部、雲南南部將有大到暴雨,其中廣東南部、海南、廣西南部、雲南南部的部分地區將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上述地區累計雨量有80~200毫米,局地可達300~450毫米。
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映龍介紹,颱風「海鷗」目前預報的行徑路線與今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相似,都是一路向西,穿過菲律賓,近海增強,再登陸華南沿海。不同的是「海鷗」路線比較偏北,將遭遇呂宋島北部高山,消耗大,後期近海加強有限,再加上「海鷗」飛得快,也沒有足夠時間用來提升強度,預計登陸時強度為強颱風級,不及「威馬遜」。
但專家提醒,「海鷗」帶來的風雨影響依然不容小覷,就目前來看,「海鷗」將會成為今年第二個對華南沿海地區造成嚴重影響的颱風,華南及雲南等地需密切關注其發展趨勢,提前部署防臺工作;在南海海域過往船隻、海上作業人員需及時回港避風,儘早做好防禦準備。
此外,目前正值夏秋轉換季節,南海颱風具有移動路徑不穩定、強度突然增強等特點,中央氣象臺將密切監視颱風動向,及時做好預報預警服務。
(來源:中央氣象臺 責任編輯:丁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