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人類何去何從?如果地球不適宜居住了,地外行星能宜居嗎

2021-01-15 愛生活的櫻

很遺憾,如果地球環境不能讓人類居住了,人類除了進行權貴間的冷凍,像生化危機那樣外,大部分人都會成喪屍,NASA所公布的有可能宜居的星球離地球都遠得離譜,而且這其中還有一個誤區,宜居星球是指:「適合生命誕生的星球,哪怕是單細胞也算!」咱們就先假設成人類也適合吧,就算這樣,先來說說太陽系外的天體吧。

太陽系直徑約1光年,而從1977年飛出去的旅行者1號至今也才離地球約200億公裡,這是什麼概念?旅行者號通過兩次引力加速,速度已經是人類能造出物品的極限了,就算如此,跑了43年,如果按這個速度,小編的孫子死了估計才出太陽系,而核聚變也只是能源問題解決了(速度可能會解決),因此太陽系外完全可以忽略,因為目前為止,人類探測到的可能宜居的行星都是以光年計算的,光在宇宙中是以30萬公裡/s的速度穿梭於星際間的。

而根據相對論,速度到了那個地步後,時間就沒有意義了,甚至是停止!因此這個絕對沒戲,因為別說速度達不到,能達到光的10%的速度就不錯了。。。而剩下的就是科幻電影中的瓦普遷躍,原理是通過四維空間的黑科技,把三維世界(咱們的世界(宇宙?))給扭曲然後一下子跨越N光年,最後到達指定位置,這似乎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因為通常意義上來說,我們是沒辦法理解四維世界的,就像元次元紙片人雖然畫得很美,但是咱只能舔屏幕一樣。。。

小編看的一個紀錄片就很好地詮釋了這個:讓我們先假設一些生活在二維空間的扁片人,他們只有平面概念。假如要將一個二維扁片人關起來,只需要用線在他四周畫一個圈即可,這樣一來,在二維空間的範圍內,他無論如何也走不出這個圈。

現在我們這些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對其進行「幹涉」。我們只需從第三個方向(即從表示高度的那跟軸的方向),將二維人從圈中取出,再放回二維空間的其他地方即可。

在我們看來,這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在二維扁片人的眼裡,卻無疑是不可思議的:一個人明明被關在圈內,怎麼會忽然消失不見,然後就出現在另一個地方!對我們這些三維人而言,四維空間的情況就與上述解釋十分類似。如果我們能克服四維空間,那麼,在瞬間跨越三維空間的距離也不是不可能。這就是瓦普跳躍,從理論上完全可以實現的科技,但實行起來卻難上加難。既然太陽系外的行星不行,那太陽系內呢?

曾經大熱的有可能的火星是理想的最佳第二地球,很多地攤文和科幻電影都有過關於火星的科幻電影,因此它是最可能的,但事實上呢?首先咱先看看地球和火星的基本數據:

直徑:12756KM 6779KM

平均密度:5507.85 kg/m 3.9335 g/cm

質量:5.965×10^24kg 6.41711023 kg

表面溫度:15攝氏度(59K) -63 ℃(210 K)

公轉周期:365.24219 686.971

自轉(一天的時間):23.56.4 24.37.22

剩下的數據就不對比了,可以說這些數據中,除了自轉外,地球都是大哥,因此就算能移民到火星上,房價估計更貴。。。好吧,數據差距這麼大為何還有當初大家認為適合呢?

那是因為剩下的8個行星和火星比起來更加的差!甚至是慘不忍睹,首先,火星上有四季,有和地球相似的南北極,而且也有水的存在,而其它行星嘛,首先是離太陽最近的水星,水星之所以叫水星可不代表它上面有水哦,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中國的五行認為水星呈現黑色,因此以為上面有大量的水吧?它距太陽僅0.4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1.5億KM)也就是大約69817871.2 千米,表面溫度則是滑鐵盧般的從-190 至 430 ℃之間來回波動,4880KM的直徑和火星則少了2000KM左右,因此房價更貴了,自轉和公轉差不了多少,分別是59天和87天左右,因此如果移民上去資本家狂喜;所以有人想上去嗎?不是被烤成豬就是凍成魚乾哦。

金星,自轉為243天,公轉為224天,換句話說,沒有假期!比火星大,比火星熱,離太陽約108940664.8 千米,在這裡將永遠為資本家幹活而且比水星更慘。。。

木星和土星是太陽系的大哥和二哥,其質量都是屬一屬二的,木星的直徑為139822 km,土星的直徑為116464KM,它們都比地球大了10倍哦,因此房價是無所謂了,但是其它生活成本嘖嘖,拋開這些,它們上面都是可怕的風暴,而且上面所含的氫含量,使其如果在上面煮飯燒菜的話就直接發展成火災,加上上面的「大陸」可能是呈現「流體」的,因此無法登陸的情況可是很高的。

當然,如果真能在上面生存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行星環了,雖然小編沒親眼看過行星環是什麼樣的(只有圖,只能想像/(ㄒoㄒ)/~~),不過說實話,遠看美麗近看害怕,想想你的頭頂上萬公裡的地方不是冰就是石頭在那懸掛著,偶爾掉下來,你能不膽戰心驚嗎?

天王星和海王星,說它們是兄弟不如說它們是夫妻,兩個都是冰巨星,但是天王星和其它行星不同的是,它是唯一受「氣」的行星,夾在海王星和土星邊,又打不過海王星(直徑小於海王星),所以就橫著轉了,通過它的橫著轉,因此覺得肯定有影響天王星的存在,因此就找到了海王星,而它們的顏色也是有夫妻相的,一個深藍,一個蔚藍,所以說通過顏色也能看出誰是主導地位,加上土星時不時的插一腳:-(,它們上面都是大量的冰「大陸」,因此它們比土木稍微好點,但是也不適合就是了。

綜上所述,人類只有地球這一個星球,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有4光年,以第三宇宙速度也要跑個幾百年,加上路上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因此,洗洗睡吧,還是找外星人靠譜些!

相關焦點

  • 又一系外行星被發現,且處宇宙宜居帶,它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相信不少朋友都應該聽說過著名的「霍金預言」,天體物理學霍金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他認為我們人類需要把生存問題重視起來,因為地球並不能讓人類長久居住,所以我們人類必須在外太空找到其它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進行太空移民。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宜居住,地球不再完美?
    自從人類航天技術和天文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也開始考慮星際移民的問題。要知道地球這個家園肯定不會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會走向衰敗或者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找尋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
  • 新發現兩個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科學家剛剛宣布了關於系外行星的兩個振奮人心的更新。一個是一顆形狀大小和溫度都和地球類似的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不僅NASA和SETI研究院宣布了一顆可能是至今為止最有希望的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而且還可能有一顆更大的行星直接被拍到繞著離太陽最近的星星——比鄰星運行。最近的一些分析表明,如果這第二顆行星真的存在,它可能會有一個巨大的行星環系統。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宜居住,地球不再完美?
    24顆「超宜居」星球自從人類航天技術和天文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也開始考慮星際移民的問題。要知道地球這個家園肯定不會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會走向衰敗或者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園是十分重要的。
  • 如果地球不再適宜居住,人類會移居其他星球?科學家早給出了答案
    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有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星球嗎?在宇宙中尋找類地球在銀河系中就至少多達四千個以上的內地行星。如今面對超級病毒的現世,愈加頻繁的核事故,和正在經歷的冰川期,地球未來將不再居住。假如地球不再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那麼以現在的科技人類能去向哪裡呢?
  • 科學家認為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
    (環球網)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二十幾顆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生命的系外行星。 根據克卜勒任務的數據,這些超級宜居世界的條件可能比我們的星球更適合維持生命更長時間。
  • 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第二地球,可惜它有可能並不適宜人類居住
    這些汙染使地球的生態不斷惡化,一旦在未來突破某個臨界點,地球的生態就有可能徹底惡化,從此成為一顆無法居住的荒蕪星球。科學家有著高瞻遠矚的目光,自然也看到了地球的未來,如果地球的生態徹底惡化,那麼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家園,人類想要延續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外星球移民。
  • 73光年外,發現3顆類地行星,很遺憾,可能都不適宜我們居住
    隨著航天技術的出現,我們人類已經可以飛出地球,踏上月球表面。即使我們暫時沒法到達更加遙遠的外星球上,我們還是一直在努力,尋找另一個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很遺憾,在過去幾十年的深空探索中,我們雖然發現了成千上萬顆系外行星,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宜居星球。
  • 揭開宜居星球的面紗,繼地球後可居住的行星或將在未來被探尋
    它是在其母星宜居區發現的類似地球大小的第一顆行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500光年。某些類似這樣的行星,以及所謂「超級地球」,可能是超級宜居的,甚至比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在4000顆目前已知的地外行星中,研究者已經把目標縮窄到24顆超宜居行星候選人身上。
  • 地球不完美了?繼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後,又發現超級地球
    雖然我們對宇宙探索的歷史已經很長,在過去幾十年內已經發射了很多先進的探測器對宇宙進行了觀測,最遠的飛行器已經飛到星際空間,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找到一顆完全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外星球,也還沒找到外星生命。這樣的結果,多多少少讓人感到沮喪,難道我們人類是唯一的嗎?我們地球是唯一的宜居家園嗎?
  • 俄羅斯在44年前就已發現,人類是否能居住?
    除了水資源外,如果有氧氣和適宜的溫度,或許就是一顆宜居星球。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在金星上或許有生命存在,美國的NASA又發布了一則消息,他們在另一顆星球上首次發現了水資源,這顆星球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月球。
  • 地球不一定最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發現多顆「超宜居」行星
    ,終有一天,它的光芒將會暗淡,到時候人類將何去何從?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開始尋找地外宜居星球,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有不計其數的恆星,許多恆星都有行星圍繞著其旋轉,要怎麼才找到宜居星球?首先,行星要處於我們所說的宜居帶內,行星與恆星的距離要合適,地球就處於太陽的宜居帶內,它與太陽的距離不近也不遠,剛好能夠保存液態水存在的環境,環境要和地球相似,上面能夠住人,科學家就是根據這個模型來尋找宜居星球。
  • 天體物理大新聞,科學家發現24顆可能比地球還要宜居的地外行星
    這兩天剛放完假就來了一個天體物理大新聞,科學家通過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還要宜居的地外行星。所謂地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以外其他星系的行星。地外行星是很難發現的,因為他們自己不會發光。科學家目前總共發現了差不多有4000多顆地外行星,根據一系列的條件篩選出了24個,它們的基本條件看上去比地球還要適合生命的誕生。記住,這裡是基本條件看上去宜居,不是說已經確認它們宜居了,這些地外行星的離我們大概有100光年遠,現在是不可能看得那麼清楚的,所以這24顆地外行星是有更加宜居的潛力的。
  • 美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還適合居住,或有地外文明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物種的家園,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任意一個地外生命體,更沒有發現哪個星球上有地外生命存在。那麼在茫茫宇宙中,真的就沒有像我們的地球這樣宜居的星球可供地外生命生存嗎?不存在可讓我們人類等地球生命移民的星球嗎?
  • 美歐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還適合居住,或有地外文明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物種的家園,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任意一個地外生命體,更沒有發現哪個星球上有地外生命存在。那麼在茫茫宇宙中,真的就沒有像我們的地球這樣宜居的星球可供地外生命生存嗎?不存在可讓我們人類等地球生命移民的星球嗎?
  • 45顆系外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地球不再是生命唯一搖籃?
    不過這樣主動暴露自己的行為,未來很有可能換回來的不是:你好!而是龐大的星際艦隊。我們除了喜歡給外行星發射信號以外,還喜歡給外星生命送上薄禮,例如上世紀70年代,我們發射的旅行者號,上面就有一份包含了人類大量信息的唱片。
  • 不尋常天體被發現!「第二地球」或近在咫尺!人類可能永久性居住
    對於系外行星來說,大家應該不陌生了,在我們太陽系之中都有很多,太陽系外就不用說了,可能更多。而自1995年首次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對於大對數的系外行星來說,都是屬於宜居行星區域,所以不排除有生命或適合居住的可能性。
  • 另一個地球?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
  • 《天體生物學》雜誌:科學家確定24顆可能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
    根據克卜勒任務的數據,這些超級宜居世界的條件可能比我們的星球更適合維持生命更長時間。困擾現代科學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宇宙中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雖然還沒有發現這種生命的直接證據,但像克卜勒這樣的系外行星搜尋任務已經改變了我們對行星系統如何形成的許多想法,並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思考太陽系以外生命的方法,而不需要如此依賴猜想和推測。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