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省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6·26國際禁毒日」藥物濫用危害科普活動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第一健康門診舉行。
活動現場內容豐富,通過安置宣傳展板、陳列毒品樣品、發放講解手冊、專家諮詢受理等多種方式,將毒品和濫用藥品的危害以及預防措施向市民普及,不少周圍居民表示,「通過參與此次活動,對藥物濫用和毒品的危害有了新的認識。」
近年來,各種新式毒品花樣百出,極具蒙蔽性。活動現場展示了數十種常見的毒品樣品。記者在現場發現,有多種毒品從名稱到外觀都十分「特別」,包括「開心水」「跳跳糖」「上癮茶葉」等新式毒品。工作人員隨機舉例介紹說,「這種毒品叫做『曲奇餅乾』,外觀與普通餅乾很相似,但一般是透明包裝,打開會聞到有異味,含有大麻成分。」除了「餅乾」,現場還展示有偽裝成「郵票」「奶茶」「神仙水」「迷幻蘑菇」的毒品。
「這些披著靚麗外衣的新式毒品,以青少年在娛樂場所濫用為主。」省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藥物濫用監測工作人員劉莉認為,家庭和校園要對青少年群體加強毒品、藥品濫用等危害的知識普及,讓青少年群體擁有辨別能力和預防意識。同時,青少年要謹慎交友,在遇到包裝奇特的三無產品,以及陌生人給的煙、酒、糖等物品時,要保持高度警惕,自覺遠離毒品。
除了科普多種多樣的新式毒品,工作人員還現場講解藥物濫用的危害。「藥物濫用後刺激人腦的『快樂中樞』,引起強烈的『快感』,使人對濫用藥物產生強烈渴求感。藥物濫用使人的健康受到損害,出現嚴重併發症,治療不當易走上吸毒等違法犯罪道路。」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表示,2019年,武漢市收集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7045份,佔全省報告總數的50.48%,獲省藥品監管局等五部門聯合通報表揚。
2019年全省藥物濫用監測情況通報顯示,去年全省監測主要濫用藥物達22種。與去年同期相比,合成毒品(「麻谷丸」、「冰毒」、 「K 粉」、「搖頭丸」)濫用比例下降 0.7%,傳統違禁麻醉藥品(海洛因、大麻、阿片)濫用比例下降 0.3%;醫用麻醉藥品濫用比例下降 0.1%,精神藥品濫用比例下降 0.3%。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濫用比例相比去年同期也略有下降。
據介紹,目前全市共有包括強制隔離戒毒所、美沙酮門診等61家藥物濫用監測單位。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在全市建立全面監測網絡,定期收集濫用監測報表,開拓穩定上報渠道,強化藥物濫用數據收集分析,為預測可能發生的藥物濫用流行趨勢提供技術支持。
「近兩年,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呈現下降趨勢,新型毒品則不斷出現。」省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負責人表示,通過省市兩級的監測工作和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形成打擊毒品的合力,增強市民安全合理用藥、拒絕藥物濫用、抵製毒品的意識。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費曉丹 通訊員柳瑩 李田 責任編輯 彭雲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