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茲卡位於秘魯境內的安地斯山脈山區,讓納茲卡出名的就是被譽為世界之謎的納茲卡線條。這些圖案位於秘魯境內海拔600公尺的納茲卡大平原,北至英吉尼奧河,南至納茲卡河,面積達兩百平方英裡。
由於圖案過於龐大,在地面上完全無法辨視出來,必須從1000公尺以上高空才能看清楚。除了無數筆直的寬廣線條之外,更令人吃驚 的是許多具像圖案有飛鳥、猴子、蜘蛛、不明植物、甚至鯨魚等等。在當地的傳說中是由半人半神的維拉科查人 所遺留下來的作品。
在這片綿延46公裡的土地上,除了近百幅幾何圖形外,還散布著一些形狀奇怪的動物圖案,其中僅鳥類的圖案就有18種。不過,在這些動物圖案中,只有兀鷹這一種動物是當地的土產,其他動物如亞馬遜河蜘蛛、猴子、鯨魚等顯然與這裡的荒涼乾燥、寸草不生的沙漠環境格格不入,而生活在3000年前的人類是如何越過巍峨險峻的安第斯山,來到亞馬遜雨林的呢?當時又沒有顯微鏡,他們怎麼能精確地描繪出蜘蛛的身體結構,特別是位於右腳末端的生殖器官的呢?
歷史學家還對這些巨畫的製作年代進行了考證。他們用碳14同位素對巨畫一端的石柱和從這兒挖掘出的一些東西進行測量,結果發現這些東西距今已經有1500~2500 年。不過,這並不是說這些巨畫只有2500歲,它們也許更古老。當時的人們為什麼要「繪製」這些巨畫?他們又是怎樣「繪畫」的呢?要知道,只有當我們在上千米的高空中才能看清這些巨畫的真正面目,可在地面上,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條條刻在沙土上的雜亂無章的線條,就像有人刮去了覆蓋在納茲卡高原沙土上的上萬噸黑色火山灰,而露出了大地原來的顏色是淡黃色。
秘魯再添未解之謎背後原因令人驚奇,就在近日,魯考古學家藉助無人機在秘魯南部沙漠發現了超過25幅大型地畫,具體地點位於著名的納斯卡地畫附近。考古學家將新發現的地畫命名為帕爾帕地畫。
帕爾帕地畫以動物造型為主,包括猴子、蛇、鳥以及各種貓科動物。大部分納斯卡地畫都只能從高空俯瞰,與之不同的是,帕爾帕地畫大都在有一定坡度的山上,在地面上也能看到。目前考古學家正在研究帕爾帕地畫的成因。
充滿神秘色彩的秘魯有很多未解之謎,1939年被發現的納斯卡地畫就是其中最引人入勝的謎題之一。有人認為地畫是外星人入侵地球時的指示標記,納斯卡廣闊的高原剛好也可以作為飛行器降落的跑道;也有人認為這是古代人建造的灌溉系統。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納斯卡地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