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的納茲卡線被許多人認為是外星人不明飛行物的著陸平臺,太空人伊凡·華格納在這些引人注目的照片中可以從太空中看到。
納茲卡線是在秘魯利馬以南200英裡處的地面上蝕刻的一組神秘的線或地形學。許多人認為,納茲卡線是作為外星不明飛行物的著陸平臺而建造的,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俄羅斯太空人伊萬·華格納(Ivan Vagner)見了國際空間站的納茲卡號線後,引發了一些關於它們起源的爭論。
這位太空人在推特上分享了他的照片,他說:「在飛越秘魯上空時,我成功地捕捉到了納斯卡防線。這組地形學包括幾千行。這些是寬達135釐米的壕溝。不明飛行物學家喜歡這樣的理論,即那些從太空中可見的圖片是外星人用來登陸飛船的。」
20世紀30年代,隨著商業航班的出現,納斯卡航線首次受到廣泛關注。從地面上看不到這些地形學,這導致許多人在世界之外尋找其起源的答案。
然而,華格納駁倒了這一理論,他認為即使在250英裡高空,他也不能一下子看到它們。他說:「我決定甚至在飛行前就開始拍攝,但只有在幾次飛越之後,使用1200毫米鏡頭才找到它。而且,即使我們多次捕捉到它們,每次飛過它們,我也不能立刻注意到它們,所以我認為它們不應該在太空中被觀察到!」
納斯卡線形成了大約300個基本的幾何形狀,而有些則更為精細,看起來像動物。這些線大部分是公元1世紀到700年間由秘魯南部的納茲卡人創造的。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歷史學家保羅·科索克研究了冬至前後的地形學及其與太陽的關係。科索克先生確定這些地形學與天文學有某種聯繫。
作家邦妮·辛曼在《納茲卡臺詞之謎》一書中寫道:「1941年6月,日落時分,科索克的妻子羅斯在臺詞間給他拍了一張照片。太陽幾乎正好落在納斯卡線的盡頭。科索克後來說,他和妻子認為他們是在這本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書上發生的。」
但是天文聯繫在後來幾年受到了挑戰,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理論。
美國天文學家傑拉爾德·霍金斯(Gerald Hawkins)不同意這一理論,並於1968年有效地駁斥了這一理論。
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對於這些神秘的地形學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美國國家地理探險家約翰雷因哈德(Johan Reinhard)推測,這些地形學可能是用來降雨的儀式的一部分。
他在1998年的一本小冊子中寫道:「這些巨大的沙漠地貌之所以吸引我們的注意,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因為沒有簡單的答案。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接近解決辦法,只要我們使用一種一致的理論,將現有的事實匯集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並且仍然符合我們對安第斯傳統信仰和習俗的了解。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更進一步地了解沙漠地貌,而且還將在這個過程中拓寬我們對古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