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仙
看過《哆啦A夢》的你一定對它還是認識的,大雄和他的小夥伴們經常把玩的大甲蟲。獨角仙,甲蟲中最受歡迎的品種,好生好養好看好繁殖。從日本動漫、影視劇到小說都有它們的身影,經久不衰。是最值得入門的經典品種。
白五角大兜
一長四短五隻角,看上去好像帶著一頂王冠!白五角大兜,長著五根犄角,鞘翅不同於一般中國五角的黃褐色,是淡雅的米黃色。美麗又珍惜的品種
。
毛象大兜
港口碼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對,沒錯,它就是一輛土黃色的大叉車。毛象大兜是地球上體重最重的甲蟲之一。成蟲體長100--125mm+,趴在手上霸氣十足~
巨無霸姬兜
優雅的曲線,充滿質感的表面,它的腦袋就是一樽裝滿紅酒的醒酒器。姬兜是亞洲最常見的兜蟲,廣泛分布於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地。是國外蟲中新手入門絕佳品種。
彩虹鍬形蟲
雨過天晴,仰望天空,你就能看到它,那一道道彩虹正是千萬隻這樣的甲蟲一齊飛舞。彩虹鍬形蟲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甲蟲之一,顏色多變絢爛。在日本剛引入的時候,是真正高達數十萬人民幣的一種甲蟲,但是由於好生好養,現在已經人工規模化成非常平價的甲蟲。
中國大鍬形蟲
別看這隻黑色的甲蟲其貌不揚,這是甲蟲飼育界歷久彌新的巨星品種——中國大鍬形蟲。中國大鍬形蟲成蟲壽命是甲蟲中最長的,可達1~3年。他的幼蟲飼育非常有技術性和成就感,一隻75mm+的大型個體放在飼育者的手上,可以端詳很久,並且連連感嘆:真美真美~ 我喜歡叫它坦克,純黑的膚色加上霸氣十足的身材,常常讓我倍加思念《奧特曼》裡的小怪獸們。
為什麼一隻黑色的甲蟲這麼吸引人,你養一下就知道了~
孔夫子鋸鍬形蟲
我們中國是鍬形蟲大國,地球上四分之一的鍬形蟲產在中國。其中體型最大就是孔夫子鍬形蟲,修長的大顎,溫順的脾氣,讓他成為愛好者追逐的對象。如果只看上半生,多半會以為它是一隻純黑色的小龍蝦……
路尼佛深山鍬形蟲
深山鍬形蟲是一類相對高階,難養的甲蟲。它們的幼蟲期普遍在2~3年,且無論幼蟲還是成蟲都喜好低溫,所以國內對這裡鍬形蟲飼育資訊相對較少。牧野蟲社獨立研發的深度發酵木屑是國內市面上少有的能成功飼育絕大部分深山鍬形蟲的專業甲蟲食材。感覺這是甲蟲裡的特種部隊,仿佛全身塗滿迷彩油,扔到草叢裡完全看不到。
蘇門答臘巨扁鍬形蟲
蘇門答臘巨扁鍬形蟲是世界三大巨扁之一,也是最好鬥最兇猛的甲蟲之一。飼育得當可以長達九十幾毫米,放在手上比大閘蟹還威武。把玩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被夾到哦~不過被夾到也沒事,就是痛一下,甲蟲是無毒無害的~還記得之前的那隻「坦克」嗎?別懷疑,這一定是那輛坦克的爸爸——「老坦克」。
烏幹達花金龜
這四張圖片中的甲蟲其實是同一隻——烏幹達花金龜,四個顏色是蟲子剛羽化時鞘翅顏色變化過程。產自非洲的烏幹達花金龜,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中型花金龜之一。顏色絢爛豐富且不穩定,每一隻出來的個體花紋和顏色都是有差異的。從而提高了這個品種的觀賞性和飼育樂趣。小編在編稿子的時候一度以為自己搞錯了,這明明是四塊剛出土的寶石嘛……
西瓜皮長臂金龜
長臂金龜一類雖然沒有兜蟲的犄角,鍬形蟲的大顎,但是有一對蟲如其名的大胳膊,非常獨特,且充斥著金屬光澤與質感。西瓜皮長臂金龜鞘翅上的花紋像西瓜皮的紋路一樣,顧名思義。太光滑,太亮麗了,我要是有個護膚品企業,一定請它做廣告,穩賺不賠。
兩點赤鋸鍬形蟲緬甸亞種
鋸鍬形蟲,非常美麗。分布於緬甸和中國的高黎貢山。看到它,總感覺造物主在創造它的時候一定打翻了一管棕色的鞋油……
鬃毛姬兜
這身材,看上去笨笨的萌萌的,而且還像布滿金色絨毛,有沒有搞錯,你是來賣萌的嘛?姬兜主產於東南亞國家,有十幾個亞種。
美他利佛細身赤鍬形蟲
美他利佛細身赤鍬形蟲的形態非常炫酷,大顎最長可以長達身體的1.4倍。渾身金屬光澤和質感,放在手裡就象一把大剪刀。
爪哇姬兜
爪哇姬兜是非常容易養出長角個體的姬兜品種,剛羽化的時候在強光下呈現鮮紅色。感覺像是一個長了腿的小辣椒,你太紅了好嗎,不知道經過我們的推薦,會不會成為一代網紅。
好了好了,主人的部分萌寵展示完畢,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萌寵的主人的故事吧.
一間小平房,漆白的牆上畫了四隻色彩斑斕的巨型甲蟲,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深處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裡便是黃賽和劉海東合夥經營的「牧野蟲社」。
雲和縣崇頭鎮黃家畲村,地勢比「梯田景區」還要高。正因為盛夏時節涼爽的溫度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甲蟲生長提供了溫床,才讓黃賽轉讓了開在溫州鬧市區的甲蟲店,搬上山頭和蟲友劉海東搭起了夥。經過努力,眼下這裡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甲蟲養殖館。
2010年5月,黃賽在溫州開了一家甲蟲店。由於國內沒有專門的養殖場,要想獲得不同品種的甲蟲只能和圈兒內的蟲友交換或者收購。店中所飼養的甲蟲品種不過40種,活體不足500隻。
「那時候沒掌握養殖技術,繁殖也慢,差不多收幾隻賣幾隻。」黃賽說,「前兩年市場打不開,溫州玩甲蟲的人很少。」
1980年出生的劉海東比黃賽年長12歲,是蟲友,更是生意合伙人,位於黃家畲村的蟲社也是他的閒置農房改造而成的。目前,他們在周圍的深山中已找到17個種品的甲蟲。
記者隨劉海東進入養蟲室,一股菌絲混合著昆蟲的氣味撲鼻湧來,眼前的貨架上整整齊齊碼放著上千隻塑料盒,每個盒子上貼著醒目的黃標籤,寫著蟲子的種類與學名。而每一隻盒子代表一隻甲蟲一生的家。
「有成蟲,有幼蟲,還有蛹。」黃賽打開了一隻盒子,拿了一隻碩大的長戟大兜蟲放在手背上。「這只是拉克達爾花金龜,這個是魯尼佛深山鍬形蟲,那個是波利菲夢斯花金龜……」他如數家珍般地告訴記者種類各異的甲蟲。
現在蟲社擁有138個品種的甲蟲,活體數量超過10000隻。
「據我和海東所知,國內沒有甲蟲養殖館在種類和數量上超過我們了。」黃賽自信地介紹到。
別看現在蟲社小有規模,但在規模養殖的道路上,他們也是歷盡坎坷。「從2014年7月室內養殖開始到今年年初,因為研發食物的失敗,死了的成蟲至少有3000隻,光是鬼豔鍬形蟲因為沒摸透其習性,就死了360多隻。」
合適的食物是飼養的核心,如果不具備調製食物的技術而依靠國外進口,那在資金上根本無法滿足規模養殖。
幼蟲主要食用發酵木屑和菌瓶。記者看見蟲社的「獨門武器——菌瓶」和製作香菇的菌棒外型上沒有差別。
「主要是核心配方不一樣,原理倒是相同,靠菌絲生長,分解木屑,這也是幼蟲主要的食物。」劉海東說。
成蟲就比較簡單,吃一種昆蟲果凍,用紅糖和瓊脂調製,加入甲蟲所需的維生素B,可大大延長甲蟲的生命周期。只要溫度適宜,食材合適,甲蟲的繁殖是迅速而穩定的,一隻母蟲一生可以生20-50隻幼蟲。
黃賽告訴記者,甲蟲飼育對生態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它們攝取木屑和瓊脂,同時它們產下的卵和幼蟲都生活在肥沃的腐殖土或者朽木裡,不會給食物鏈造成多餘的負擔。
而人工飼養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甲蟲在中國受保護的品種非常少,僅陽彩長臂金龜等幾種,餘下幾百種皆可供愛好者飼育把玩。
「為了養甲蟲,我高二都沒念完,我確定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黃賽說的很鎮定,也很誠懇。
2009年4月黃賽收到了人生中第一隻甲蟲,中國扁鍬。同學送的一隻平凡無奇的甲蟲卻打開了他邁向甲蟲世界的一扇門。
從此沉浸在國內外甲蟲論壇中,樂此不疲,就連上課都要帶著蟲子。高二退學前,黃賽家裡已有近40個品種的甲蟲。
「牧野蟲社」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盈利,半年時間銷售額便達到了18萬。這個以淘寶店銷售為主陣地的蟲社居然沒有客服,都是老闆親力親為。
「我們還在成長期,3年後想擴大養殖規模,和雲和梯田景區合作,走旅遊+科普觀賞的路線,打造甲蟲館,品種達到500種。」劉海東說。
全世界觀賞性甲蟲共有2400餘種,500種的養殖規模意味著世界上五分之一的甲蟲品種都可以在雲和這個深山小平房中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