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量子計算難於上青天 堪稱永遠的50年

2020-11-03 源正流清

日前,頂層會議集體學習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提出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都是非常有潛力的技術,但也都存在技術不成熟的問題。數年前,無良商家和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就過度炒作量子技術,甚至還搞出量子內衣、量子鞋墊、量子襪、量子保溫杯等一些忽悠老百姓的東西。有鑑於前車之鑑,鐵流簡單介紹一下當下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存在的問題,量子計算連一個邏輯比特都做不到,屬於「永遠的50年」,量子通信則是量子密鑰分配,而且並非無懈可擊。目前,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還需要較長時間搞研究,還遠遠未到可以大規模產業化的階段。

量子計算為何被很多人看好

近年來,傳統計算機發展中已經逐漸遭遇功耗牆、通信牆等一系列問題,加上摩爾定律開始失效,晶片性能的增長開始放緩,傳統計算機的性能增長潛力和增長速度都已大不如前。在這種情形下,探索全新物理原理的高性能計算技術的需求就應運而生。

量子計算的基本原理是以量子位作為信息編碼和存儲的基本單元,通過大量量子位的受控演化來完成計算任務。一般選用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比如光子的兩個偏振態、電子的兩個自旋態、離子的兩個能級來構建量子位。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而量子位就類似於那隻貓的狀態。一個量子位可以同時處於0狀態和1狀態,當量子系統的狀態變化時,疊加的各個狀態都可以發生變化。

相對於只能表示0和1的電晶體,量子位能同時表示0和1兩個狀態,這就使量子計算機在並行計算上具有巨大優勢——畢竟N個量子位可同時存儲2的N次方個數據,數據量隨N呈指數增長。同時,量子計算機操作一次等效於電子計算機要進行2的N次方次操作的效果,等於是一次演化相當於完成了2的N次方個數據的並行處理,這是現在的電子計算機所不具備的。理論上說,量子計算在核爆模擬、密碼破譯、材料和微納製造等領域具有突出優勢。

「量子制霸」標準量子計算機屬於「永遠的50年」

近年來,關於量子計算機的各種新聞不絕於耳,國內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郭光燦院士團隊,國外谷歌、IBM公司、Intel公司先後開發出了量子計算原型機。

此前,谷歌、英特爾、IBM分別推出過49、50、72個物理比特的原型機。此前,谷歌此前發布的「通用量子計算機」Bristlecone,在量子比特數目上達到全球第一。不過,這裡所謂的「通用量子計算機」的稱呼,其實說具有較大水分的,只是專用機,做不到通用。

IBM的IBMQ原型機則被譽為「世界首個專為科學和商業用途設計的集成通用近似量子計算系統,是目前全球唯一的獨立商用量子計算機」。一些媒體在報導中,將IBMQ與ENIAC相比,認為將開啟量子計算新時代。

然而,標準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可能性和可控核聚變類似,都是「永遠的50年」,量子計算機將很快取代經典電子計算機只是不靠譜的幻想。

什麼是「永遠的50年」呢?

如果一項計算實現難度很大,以目前的技術儲備幾乎看不到實現的可能,但萬一實現了足以引發一場技術革命,那麼,在談實現這項技術還有多久的時候,往往會用50年來表述——過了10年,同一個記者再去問同一個專家,得到的回覆還是50年。

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永遠的50年」。

如果回答是20、30年,但時間到了卻沒做到,由於具體負責人都還在崗或在世,因而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因素,但如果是50年,保不齊當年鼓吹這項技術的項目帶頭人都不在了,而且漫長的時間,也有利於衝淡人們的記憶。

量子計算機就是這樣的一項技術,如果能夠實現的話,前景廣闊,但以現在的技術儲備而言,根本製造出標準量子計算機。同屬「永遠的50年」的還有可控核聚變技術,如果能夠成功人類能擺脫化石能源枷鎖,也許還能開啟共產主義社會模式。問題就在於,這項技術屬於「永遠的50年」。

實現標準量子計算機難度極大

之所以實現標準量子計算機難度極大,主要是因為在編碼、系統擴展、邏輯門精度、相干消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差距。

編碼是製造通用量子計算機的最大攔路虎。如果要製造出超過經典計算機的標準量子計算機,就必須至少獲得50個邏輯比特。然而,目前人類所知的量子糾錯機制,必須用上80-10000個物理比特,才能產生1個邏輯比特。目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商業公司或科研機構,能夠做出一個邏輯比特。

要說明的是50個邏輯比特並不是終點,而僅僅是一個新起點——雖然一些量子計算機的鼓吹者聲稱50個量子比特就能顛覆經典計算機,但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客觀。

瑞士蘇黎世皇家理工學院的物理化學家馬科斯.雷勒表示:「如果我們擁有超過200個邏輯比特位,我們就能在量子化學上做到傳統計算機無法做到的事情,如果擁有5000個邏輯比特位,量子計算機將為這一領域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更多的邏輯比特就需要擴展系統,但系統擴展的難度會以幾何倍數增長,何況現在連一個邏輯比特都無法實現。

邏輯門精度也是一個大問題,要製造出標準量子計算機,單比特門精度和雙比特門精度都必須達到非常高的要求。一些現在所謂的「量子計算機」的單比特門精度和雙比特門精度其實都達不到標準量子計算機的要求。

量子計算有賴於量子糾纏,隨著環境、時間的變化,量子之間會失去這種糾纏效應。而維持量子糾纏的穩定時間才是真正有用的,而IBM此前只能維持90毫秒,這麼短的時間,基本不具備實用價值。

現在這些所謂的「量子計算機」,雖然在宣傳上往往冠以「通用」之名,但其實都只能完成特定任務。

比如國內的某臺量子計算原型機就只能做波色採樣,不具備通用性。國外谷歌、IBM、英特爾的機器也是類似,都是專用機,在一些特定應用,能夠取得相對於經典計算機的優勢,但不具備通用性。

對於量子計算機,無論是商業公司也好,還是政府也好,投入一定資金進行探索是非常好的。在技術進步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成績也值得稱讚。

但一些商業公司過分炒作量子計算概念,對一些有限且局部的進步大肆渲染浮誇營銷誤導大眾,仿佛量子計算機就要到革命的前夜,仿佛經典計算機就要成為電子垃圾,未免就有些過了。

至於一些媒體過度炒作量子霸權,或者將量子計算機與貿易摩擦強行掛鈎,著實令人無語。

標準量子計算任重道遠

谷歌、IBM、英特爾與潘院士、郭院士團隊的努力都值得稱讚。

然而,問題就在於量子計算機概念被過度炒作,量子已經成為與納米、Alot、5G等詞彙一樣被媒體和資本熱炒,被捧得太高,已經超出其實際技術水平,並衍生出了很多原本不具備的概念。這種做法並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技術進步。

由於研發標準量子計算機的難度非常非常大,有業內人士認為:

所謂標準的量子計算機,也是一批人的定義,不見得一定是最後的實現方式,我們要以比較開放的態度來看這個系統是不是能夠實現超越非量子的計算能力。

無獨有偶,IBM的工程師也提出了「近似量子計算」的概念,也就是在無法解決編碼問題的情況下,開發出能夠適應、容忍噪音的算法,並得到正確的答案。

這就像是在大選中,統計人員無視一些出錯的的電子選票後,仍然得到正確的選舉結果。

總而言之,量子計算機必然會先以量子專用機的形式出現,並在特定領域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這些專用機只會是經典計算機的補充,而非對經典計算機的革命。

若要製造出具有通用性,且性能超越經典計算機的標準量子計算機,則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相關焦點

  • 「難於上青天」!高中生公認最難背的4篇文言文,第4篇考試最易錯
    感嘆歸感嘆,為了避開語文老師可怕的眼神,為了世界祥和安寧,同學們還是一頭扎進文言文裡,可是總有那麼幾篇,難度很大,簡直「難於上青天> 背起《逍遙遊》,什麼「鯤」「鵬」「蜩」「學鳩」就已經夠人頭痛了,再加上人,「神人」「聖人」的區別,真的是永遠分不清誰是誰
  • 2018年將是量子計算的盛行年
    有人說如今的量子計算猶如1968年的半導體一樣將快速進入2018年。當數量很小時,快速增長很容易。今年中國宣布了價值100億美元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計劃於2020年開放。 量子計算的競爭格局在2018年初持續升溫。但是今天的量子計算格局看起來很像50年前的半導體格局。
  • 2020全球「50家聰明公司」,憑什麼這家量子計算公司入榜?
    權威技術商業類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0年「50家聰明公司」(TR50 2020)榜單。中國企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位列其中,成為唯一入選的量子計算領域創新企業。  今年榜單上,不乏特斯拉等國際巨頭。值得注意的是,創立於2017年9月,僅用3年時間就成長為世界級量子計算企業的本源量子計算,也成功入圍。
  • 難於上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難於上天,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出自: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近義詞有:難於上青天,反義詞有:輕而易舉,難於上天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十分困難。
  • 足壇3大記錄無與倫比,梅西僅排第3,第1名門將進球數堪稱恐怖
    足壇3大記錄無與倫比,梅西僅排第3,第1名門將進球數堪稱恐怖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
  • 狀元分享經驗:英語難,難於上青天,分析背單詞的困境與現狀
    733分英語高考學霸點津:英語難,難於上青天,分析背單詞的困境與現狀一、為什麼我們背單詞的效率這麼低?除了極少數過目不忘的天オ(如錢鍾書、林語堂等),中國學生背英語單詞幾乎都是苦不堪言-或枯燥乏味,或前背後忘,或張冠李戴,更有甚者還會激流勇退,放棄英語如果以上這些現象只是出現在個別人身上,那可能是個體差異所致。
  • 中國量子計算領跑者!本源量子入選2020全球「50家聰明公司」
    近日,第四屆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權威技術商業類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0年「50家聰明公司」(TR50 2020)榜單。中國企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位列其中,成為唯一入選的量子計算領域創新企業。
  • 高中物理真的是難如「上青天」嗎?
    原因在於不少同學聽學哥學姐說過,「高中物理難如上青天」!事實果真是這樣嗎?且聽筆者給你娓娓道來!02首先給各位同學介紹一下本人,一線高級物理教師,從事物理教學近三十年,經驗豐富,從實驗班、重點班、普通班、音美班等各類班級學生均接觸過。
  • 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的較量
    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的較量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在此之前,IBM 已發布了50個量子比特的IBM Q系統,微軟也曝光了自己的量子計算機研究進展。可以看出,這些科技巨頭都在爭奪「量子霸權」。
  • 量子計算發展歷程_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計算部分 - CSDN
    2019年10月底,谷歌宣布其名為Sycamore的53位晶片已經成功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可以在200秒內完成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IBM Summit需要10,000年才能完成的計算,即量子計算機可以完成在傳統計算機上幾乎不可能執行的任務。
  • 抗量子計算加密標準將於2022年發布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近日宣布,三年多的抗量子加密算法第二輪評審已經結束,評委會對入圍第二輪的26個提議方案進行了評判,最終確定為15項。NIST早在2016年4月就發布了抗量子密碼技術現狀的報告,隨後於2016年12月進行了跟進,呼籲公眾提交可能抵禦量子計算機「暴擊」的後量子算法。
  •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在私營部門的發展
    在量子計算研究的早期,從事該領域工作的人經常遇到懷疑。20年前,著名的物理學家告訴現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理論物理學家蘇珊·科珀斯密斯(Susan Coppersmith)說,她「在浪費時間,而且量子計算永遠不會起作用,因為糾錯的困難。」但進步已經導致人們態度的逐漸轉變。
  • 什麼是量子計算?
    2019年9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會議上,ITU-T決定設立FG-QIT4N焦點組,計劃由來自中國方面的專家擔任主席,來自美國、俄羅斯的專家擔任聯合主席,對量子增強型網絡技術、量子信息技術驅動的新型服務及應用開展標準化預研工作。目前,量子計算作為QIT的重要技術領域,焦點組的WG1工作組對其開展了預標準化研究和套路討論,詳情如表1所示。
  • 量子計算賽道,2020年風雲變幻
    1998年,IBM、牛津、伯克利、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個2比特的計算系統。從2007年D-wave實現歷史上第一臺商用量子計算機後,量子計算進入商業爆發期。2017年IBM宣布成功研製50比特處理器原型,「量子霸權」進入爭奪關鍵期。2018年Intel和Google相繼達到49比特和50比特。
  • 我國量子計算連迎兩個「大消息」!潘建偉團隊完成50個光子玻色取樣;自主研發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
    每經編輯:張喜威近日,我國量子計算領域連續傳來兩個「大消息」。這邊廂,潘建偉9月5日剛剛透露,其帶領的團隊完成50個光子玻色取樣,初步估算,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那邊廂,9月12日,合肥一家公司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
  • 我國提出的首個量子計算領域的國際標準項目已成功立項
    量子計算的概念最早由阿崗國家實驗室的P. Benioff於80年代初期提出,他提出二能階的量子系統可以用來仿真數字計算,1985年,牛津大學的D. Deutsch提出量子圖靈機的概念,量子計算才開始具備了數學的基本型式。然而上述的量子計算研究多半局限於探討計算的物理本質,還停留在相當抽象的層次,尚未進一步跨入發展算法的階段。
  • 這是量子計算領域的又一大進步
    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結構設計,使用現代處理器中常見的標準半導體來進行量子計算。圖片來源:Tony Melov/新南威爾斯大學拋開細節不談,這基本上意味著科學家們可以用與桌上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相同的基礎技術,將量子計算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 量子計算+人工智慧?量子智能或將定義人類未來社會的技術圖景
    量子計算機在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之後,跟其他計算機比起來幾乎有壓倒性的優勢。這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量子計算的應用程式,這也是現代加密的關鍵。莫斯科Skolkovo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量子物理學家Jacob Biamonte說:「機器學習正在成為一個流行詞,而且當你把它和量子混合在一起時,它就成了一個超級流行詞。」不同於數十年前初創時的無人問津,現在量子計算領域可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谷歌,微軟,IBM等科技巨頭紛紛投入到量子機器學習中,多倫多大學的一家創業孵化公司也致力於此。
  • 量子計算將永遠改變人工智慧的四種方式
    量子計算機將具有驚人的強大功能,比當今的狀態運行速度快上億倍。儘管量子計算將在AI上結合的程度,尚待爭論,但許多專家現在懷疑量子計算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AI。例如,銀行控股公司BBVA的分析師指出,量子計算和AI之間的自然協同作用是量子機器學習最終將勝過經典機器學習的原因。量子機器學習比經典機器學習更有效率,至少對於某些傳統上難以使用傳統計算機學習的模型而言。」
  • 6億年的運算量200秒搞定!中國正式摘得「量子霸權」
    "量子霸權"不過是一個笑話,因為相比"懸鈴木"200秒完成全球最快超算2天的計算量,中國"九章"200秒對數學算法的計算,則需要全球最快超算整整計算6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