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關於甘肅80個縣市的傳說,甘肅人必收藏!

2020-12-08 騰訊網

蘭州

蘭州位於黃河上中遊的西北黃土高原。蘭州名稱的緣起,據《元和郡縣誌》記載,是由皋蘭山得名。由於古人約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蘭一詞去「皋」留「蘭」,得名蘭州。又據《皋蘭縣誌》記載:「皋蘭即蘭州,皋蘭之名,以南山名皋蘭而得名。李唐時渾部內向以為蘭州都督府,而蘭州之名始焉。」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改州,金城郡改為蘭州,置蘭州總管府,府治子城,「蘭州」之稱即始於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1941年7月始設蘭州市。現為甘肅省省會。蘭州又稱「金城」,古時沿用此稱時間最久、流傳地域最廣。

榆中

縣名。早在春秋戰國時,秦「闢數千裡,以河為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因縣地處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縣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皋蘭

縣名。因縣地處皋蘭山北麓而得名。清乾隆三年(1738年)設皋蘭縣,始有皋蘭縣名。

永登

縣名。永登縣始建於東晉十六國前涼時期,後幾經易名,1928年恢復永登縣名。因地處河西乾旱區,意含祝願五穀永遠豐登之意。

武威市

武威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石羊河上遊。武威在西漢初為匈媽所佔據,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徵服河西,為了紀念這一勝利,後來把這塊地方取名武威,並設武威郡,以顯示西漢王朝的軍威和武功到達河西而得名。西漢時稱姑臧,東漢時改稱武威。明代改涼州衛,清代改武威縣。1985年改為武威市。

民勤縣

縣名。古稱宣威縣、武安縣。1928年以此地「人勇知義,俗樸風醇,男耕女織」易名民勤,沿用至今。

古浪縣

縣名。因境內有古浪河而得名。明築古浪城,設古浪守御千戶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古浪所為古浪縣,縣名沿用至今。

天祝縣

縣名。以取縣內佛教寺院「天堂寺」和「祝貢寺」的第一個字而得名。因縣境內藏族人口較多,1955年成立天祝藏族自治縣。

金昌市

金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金昌一名,因金川河從境內流經,取金字,因金昌系從永昌縣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漢置番和縣,明為永昌衛,清改永昌縣。1981年由永昌縣析置金昌市。金昌盛產鎳,其儲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同類礦床中,居世界第二位,因有鎳都之稱。

永昌縣

縣名。永昌之名始於元朝,取「永遠昌盛」之意。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賜名永昌府,明置永昌衛,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永昌衛為永昌縣,沿襲至今。

白銀市

白銀位於甘肅省中部,蘭州市東北部。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就在這裡建廠採礦冶鍊金、銀。又因所採之礦多為白銀,故也稱「白銀廠」,白銀由此得名。

景泰縣

景泰位於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的過渡地帶。據說以明代宗年號景泰命名。又曰建縣之時,以縣境由原靖遠縣北區、原紅水縣兩地組成,用靖字代靖遠區,用永泰的泰字代紅水縣地,先擬為靖泰,後取靖字諧音恰為景泰,含有永期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故名景泰。

會寧縣

會寧位於甘肅省東部。該地原來先後稱西寧縣、會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會寧附近發生一次毀滅性的地震,當時人們都在窯洞裡熟睡(當地以窯洞為主要住房),躲避不及,傷亡很重。當地地方官把嚴重災情報告給皇帝,皇帝除照例撥款撥糧予以救濟外,還「詔改會州為會寧州」,取會州安寧之意。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之會寧縣。會寧名由此得名。

靖遠縣

靖遠位於甘肅省中東部。靖遠地名取邊遠之地已安定之意。靖遠歷史悠久,自秦、漢至宋,先後有祖厲、鶉陰、會寧、烏蘭、敷文、保川之稱。明置靖虜衛,清改靖遠縣。沿用至今。

天水市

天水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渭河中遊和嘉陵江上遊,地當陝、甘、川三省之要衝。天水地名的由來,據《水經注》載:邽(今天水)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為天水郡。《秦州志》記載:郡前有湖,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相傳,漢武帝時期,在今天水市西南,有一日,突然地顯紅光,雷電交加,天搖地動,山崩地裂。地面裂開一道大縫,天水注入其間,遂成一湖。自此有湖水與天河相通之說,當地民眾稱為天水井。後來,漢武帝在湖帝建起城池,命名天水。天水縣之名始於五代。

清水縣

縣名。清水縣始建於西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據史料記載,「其板(指清水縣所處古隴板,俗稱關山),上有清水,四注而下」,下有縣,因此得名。

秦安縣

縣名。秦安在西周時,為秦亭的一部分。金正隆二年(1157年)始置秦安縣。秦安之名,意取「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寧的願望」。

甘谷縣

縣名。甘谷古稱冀城,縣名歷代多變更。據傳甘谷縣名,因宋代名將楊文廣曾在縣城北的城子村築篳籬城抵抗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

武山縣

縣名。武山原名寧遠縣,1914年改名武山縣。因縣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縣名。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曾在此地築漳川城,後「漳川」傳為「張川」而得名。由於張家川多為回民,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張掖市

張掖地名源自「伸張國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張掖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張掖本來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盤,故被稱為觻得,漢朝改其名為張掖,意思是伸張中國的臂掖,「以威羌狄」。燉煌之取義大盛,並非實指其時郡治之城市規模的大盛,而是用以象徵漢朝的文明道德猶如日月之光輝一樣大盛。故其首字應以從火的燉或焞為正,無火字旁的敦為俗寫假借。兩郡的命名顯示了漢武帝文武並用、剛柔相濟的雄才大略。

民樂縣

縣名。原名東樂。1932年遷縣址於洪水城,取「人民安居樂業」之意,改東樂縣為民樂縣。

臨澤縣

縣名。西漢時置昭武縣。西晉時以縣境地貌多沼澤,改昭武縣為臨澤縣。後來縣名多次變更,1929年復稱臨澤縣至今。

高臺縣

縣名。高臺名始於明初設置的高臺站,因城西有高高的古臺基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始置高臺縣,縣名沿用至今。

山丹縣

縣名。原名刪丹,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刪丹縣。三國時曹魏因此縣南、北、東三面環山,改名山丹縣,沿襲至今。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縣名。因地處古肅州(今酒泉)以南而得名。因縣境內裕固族人口較多,1955年成立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平涼市

平涼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公元358年,秦符堅欲討前涼,於高平鎮置平涼郡,取平定涼國之意,平涼由此得名 。

涇川縣

縣名。西漢時期,曾在涇河川道設安定縣。北魏太武帝初置涇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為涇川縣,始用涇川縣名,因地處涇河川道而得名。

靈臺縣

縣名。始建於隋、唐時期。因相傳周文王伐滅密須國,密民感念文王功德,遂於今中臺鎮築靈臺,靈臺縣由此得名,相沿至今。

崇信縣

縣名。崇信在唐代為「京師西北八鎮「之一,後置崇信軍,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始置崇信縣,縣名沿用至今。

華亭市

縣名。北魏晉泰二年(532年)設華亭鎮,以境內皇甫山麓有華尖山亭而得名。隋大業元年(605年)始置華亭縣,縣因鎮而名,現已為華亭市!

莊浪縣

縣名。因境內有莊浪河而得名。元朝初年置莊浪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莊浪縣。

靜寧縣

縣名。以「平靜安寧「之意取名。元、明、清代為靜寧州,1913年改為靜寧縣至今。

酒泉市

在酒泉城東一公裡處,是一座清宣統辛亥3月立的大碑,碑面刻有西漢酒泉勝跡」6個剛勁的大字。石碑後有一清泉,名曰酒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據傳,漢將霍去病在江江河西擊敗了匈奴,捷報傳到長安,漢武帝賞賜御酒一壇。霍去病為讓將士們共嘗美酒,下令將御酒倒入金泉之中,讓3軍暢飲。從此,金泉泉水便帶有濃重的酒香,故名酒泉」。還有學者認為,酒泉郡名,系以泉命名,具體說是因武帝初東方朔所著《神異經》記載西北荒中有一其味如酒的酒泉而得名。

玉門市

市名。玉門之名,據史書記載:「漢置玉門關屯,徙其人於此」,故名玉門。玉門縣始建於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後置玉門郡。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復設玉門縣。1955年成立玉門市。

敦煌市

市名。公元前111年,西漢設立敦煌郡,取「盛大輝煌」之意,始有敦煌之名。後各代又稱「沙州」。1760年復設敦煌縣。1987年改為敦煌市。

金塔縣

縣名。昔名王子莊,因北涼王長子牧楗曾在此地建立牧莊而得名。1913年以縣城東南的「金塔寺」取名金塔縣至今。

瓜州縣

縣名。清代始設安西府,取「國家統一,西方安定」之意。後改為安西直隸州。1913年改稱安西縣。2006年更名瓜州縣,取古稱瓜州得名。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縣名。肅北之名,源於1938年在古肅州(酒泉)之北設立的「肅北設治局」。因境內蒙古族人口較多,1956年成立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縣名。以縣城西部的阿克塞溝而得名,哈語為「純潔」的意思。因1934年至1939年新疆東、北部的哈薩克族牧民東遷此地,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嘉峪關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萬裡長城西起點── 天下雄關嘉峪關而得名。「嘉峪關」意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連山,北倚馬鬃山,東接酒泉盆地,西為平坦的戈壁,地處走廊西段最窄處。嘉峪關市總面積1298平方公裡,有人口10萬。嘉峪關旅遊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裡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巖畫等最為著名。

慶陽市

慶陽位於隴東山區,地處涇河上遊,黃土高原中部。一說因此面靠山,在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而得名慶陽。一說慶陽在遠古時為不窟城,夏王二十二年,不窟的孫子公劉遷居陝西旬邑,後代為祭祖下榻方便,在慶陽該地修了慶陽行宮,而取名慶陽。慶陽古稱義渠、鬱郅、弘化、順化、安化,宋改慶州為慶陽府。1914年廢府存縣,改安化縣為慶陽縣。慶陽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為歷代軍事重鎮,古人因勢築城,其形似鳳,故又名鳳凰城。

慶城縣

縣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析置弘化縣,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改弘化縣為安化縣,宋、元、明代屬慶陽府。1913年安化縣改名慶陽縣,以慶陽府得名。2002年慶陽地區撤地設市時改慶陽縣為慶城縣,以縣政府駐地慶城鎮得名。

環縣

縣名。古稱環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環州為環縣至今。環縣地名的由來,據當地誌書記載:因「環江流繞城西委曲環抱」而得名。

華池縣

縣名。以境內二將川河古名華池水而得名。南北朝時,西魏始置華池縣。以後歷代華池縣名多次興廢。1934年秋重新成立華池縣。

合水縣

縣名。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合水縣。因當時境內建水與北岔水匯合後稱合水,合水縣由此得名。

正寧縣

縣名。原名羅川縣,唐天寶元年(752年)在羅川東20裡處獲玉真人像27尊,更名為真寧縣。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禎)之諱,改名正寧縣至今。

寧縣

縣名。古稱寧州。西魏時,取撫寧戎狄之意,州以寧名。1913年改寧州為寧縣。寧縣以古寧州而得名。

鎮原縣

縣名。鎮原之名始於元朝。因唐代此地稱原州,宋、金時曾設鎮戎軍(州),故元代合併鎮戎、原州時稱為鎮原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鎮原州為鎮原縣,沿襲至今。

定西市

定西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地名由來,宋時稱蘭州附近的西頭城(今榆中三角城)為定西城,含安定西邊之意,其後西頭城改為通遠軍,遂將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為定西城,這就是定西名稱的最早來源。金皇統三年(1143年)始設定西縣。定西盛產胡麻,歷年播種胡麻15萬畝左右,所產油品營養豐富,色味俱佳。定西有扁豆之鄉之稱,每年種植面積達15萬畝左右,其種子營養價值高,具有清熱解署之效,並向外出口。洋芋為定西特產,味美質優,近幾年遠銷上海、廣州等地。定西歷史悠久,各個朝代遺存的陶器、石器、骨器、銅器、衡器等屢有發現,故有古蹟之鄉之美稱。

通渭縣

縣名。通渭縣名始於宋朝。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曾於擦珠谷(今什川古城溝)築通渭堡,10年後置通渭縣。通渭之名,取此地道通渭州之意。

臨洮縣

縣名。古稱狄道,因此地為狄人(古代少數民族)行經之道,故名「狄道」。1929年改狄道縣為臨洮縣,以其地臨洮河而得名。

漳縣

縣名。古稱鄣縣。明因「漳水瀠洄潤地,寶井便民富國」而改名漳縣,相沿至今。

岷縣

縣名。古稱岷州。,因境內有岷山而得名。辛亥革命後,改岷州為岷縣。岷縣盛產當歸等多種中藥材,素有「千年藥鄉」之稱。

渭源縣

縣名。以地處渭水源頭而得名。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551年)分隴西郡置渭源郡,又改首陽縣為渭源縣。據《水經·渭水注》載:「此縣有高城嶺,嶺上有城號渭源城,謂水出焉」,故名渭源。

隴西縣

縣名。因位於隴山之西頭而得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設隴西郡。隋開皇十年(590年)設置隴西縣,縣名沿用至今。

隴南(武都)

武都區。周秦為白馬氐羌地。秦置武都道,屬隴西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武都郡。「師古曰:以有天池大澤,故謂之都。」(《漢書·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馬氐至天池大澤,故稱武都。故址在今西和縣洛峪鄉。東漢武都郡治移下辨(今成縣西)。永嘉之亂後為楊氏所據。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武都郡於石門縣。石門以地有天然石門坎而名。同年又置武(階)郡,郡治地以拾級而上得名。後魏置盤堤縣,「以盤堤山得名」(《舊唐書·隴右道·武州》)西魏大統元年(535)置武州,因遠離天池大澤省「都」,以揚武為州名。唐景福元年(892)更武州曰階州,治蘭皋鎮(在康縣境)。階州之名據乾隆《階州志》云:「因舊城地處陡峻,由城門而上如升階然。」金元仍之。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為縣。「五年(1372)建千戶所城於萬壽山東,即今治。」(同治《武階備志》)洪武十年(1377)復為州。1913年改階州為武都縣。縣名始於郡名,沿稱至二十一世紀。2005年,隴南撤地設市,武都縣改設為武都區至今。

成縣

縣名。古稱成州。明朝初年降州為縣,因古成州而得名,相沿至今。

康縣

縣名。原名永康縣,建於1929年,取「永寧康泰」之意。後去「永」字而改名康縣。

文縣

縣名。古稱文州。文縣地名沿用「文州」而來。自南北朝時氐人在此創建「陰平國」割據政權後,百餘年來武力相爭,戰亂不息。北周明帝時平定戰亂,決意偃武修文,實行「文治」,故置州時封名為「文」,到明洪武四年降州建縣,始稱文縣,沿用至今。

徽縣

縣名。古稱徽州。因境內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驛而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始有徽縣之稱。

禮縣

縣名。源於地名「李店」。唐、宋時期,禮縣東北部屬長道縣,縣治在李店。元置李店元帥府。後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禮」字代替,直到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縣時,才正式定名「禮縣」。

西和縣

縣名。源於州名。南宋改古岷州為西和州。明初降州為縣,西和縣名沿用至今。

兩當縣

縣名。因境內有兩當河而得名。兩當縣始建於北魏時期(439年),沿襲至今。

宕昌縣

縣名。南北朝時期,羌人曾在今宕昌縣境建立「宕昌國」,宕昌為羌族部落首領之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滅宕昌國後,遂設宕昌總管府。從此,宕昌之名延續至今。

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也稱之謂河州(大夏河邊的州)。《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被譽為「大禹治水的源頭」。秦漢王朝時就在此設縣、置州、建郡,古稱枹罕,後改河州、導河,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蕃古道之重鎮,茶馬互市之中心,有「河湟重鎮」之稱。

康樂縣

縣名。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始置康樂塞,取「康泰安樂」之意。

永靖縣

縣名。古稱「西羌之地」,1929年始置永靖縣,取「永遠安定」 之意。

廣河縣

縣名。原名廣通縣,因境內有廣通河流過而得名。後因廣通地名與雲南省廣通縣重名,1957年改名廣河縣。

和政縣

縣名。明代初設和政驛,取「人和政通」 之意,始有和政之名。清順治初(1644年)改設和政驛站。1929年始置和政縣。

東鄉族自治縣

縣名。1955年5月成立東鄉族自治縣。因此地為東鄉族之發祥地,縣境內以東鄉族人口為主體,故以東鄉族名為自治縣名。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縣名。因境內有積石山而得名。北宋設積石軍,金置積石州,均取積石山名。又因境內居保安、東鄉、撒拉等少數民族,1980年6月成立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合作市

市名。合作原名「黑措」,系藏語,意為羚羊。原為合作鄉。195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由拉卜楞遷此,改為合作鎮。1996年設合作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與黃土高原西部過度地段,境內草原廣闊。海拔2960米,平均氣溫1.7℃,無霜期短,日照時間時長,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因行政區域在甘肅省南部,並以藏族為主體自治民族而得此名。

臨潭縣

縣名。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改美相縣為臨潭縣,以「其城東、西、北三面並枕洮水」得名。

夏河縣

縣名。1928年設縣時,因縣置在大夏河上遊,故名「夏河縣」。

舟曲縣

縣名。因境內主要河流白龍江,藏語稱之為「舟曲」,舟曲地名由此而來。1955年始置舟曲縣。

瑪曲縣

縣名。成立於1955年。因黃河環繞縣城,當地藏語稱黃河為「瑪曲」,故以瑪曲作縣名。

碌曲縣

縣名。古稱洮源,因地處洮河上遊而得名。洮河,藏語稱為「碌曲」,故1955年設縣時定名「碌曲縣」。

迭部縣

縣名。北周時置迭州,唐代稱疊州。1961年置迭部縣,以迭山得名。

卓尼縣

縣名。因卓尼古寺得名。卓尼是藏語馬尾松之音譯。相傳元朝時曾在此地建寺,以寺內有兩棵高大的馬尾松而得名,自此始有卓尼地名。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設卓尼土司千戶所。1950年成立卓尼藏族自治區,1953年改為卓縣。

來源:宕昌老家俱樂部

相關焦點

  • 甘肅三個市:酒泉、慶陽、定西的代表性景點,你最看好哪個?
    在我國眾多省份中,甘肅是很特別的一個省份,因為說到甘肅,大家可能就會想到與沙漠、戈壁相關的自然景觀,的確,甘肅有著非常多的著名類似景觀,比如大家熟知的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等,但是除了這一類,還有一些自然風景非常優美的景觀,比如崆峒山、麥積山等,這些景觀風景宜人,與大家想像中的那些沙漠景觀截然不同
  • 甘肅知名度比蘭州高地方?是處於沙漠邊緣的這座縣級市?
    蘭州不屬於甘肅,一般情況下,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省會城市是最受歡迎的,但在西北地區,不在蘭州,而在甘肅的縣級市中,省會城市是最受歡迎的,這點在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酒泉轄區下的一個縣級市中,你知道在哪嗎?
  • 嗨,「我」是「新甘肅雲」
    沒關係,讓「我」來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吧。  嗨,小夥伴們好!我是「新甘肅雲」。是以「雲」端統一供給內容生產平臺、傳播平臺、大數據平臺為保證,貫通省、市(州)、縣(市)三級,實現省、市(州)、縣(市)三級在用戶、技術、數據、傳播平臺的縱向互聯互通……  是不是很高、大、上呢?目前,「我」已經如期完成了軟體部署,實現上線運行。
  • 甘肅2市多名幹部擬任新職
    >史千雲,男,漢族,1966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甘肅平涼人,出生地甘肅平涼,大學學歷,文學學士,中學高級教師。>吳全民,男,漢族,1974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甘肅山丹人,出生地甘肅山丹,自學考試大學學歷,教育碩士,高級講師。
  • 甘肅科技發展概況
    1962年,甘肅科技根據中共中央批轉的《關於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十四條意見》和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同年12月1日甘肅省科委公布《甘肅省1963年科技工作要點》,著重強調從10個方面加強全省科技工作。
  • 楊傳堂在甘肅臨夏主持召開脫貧攻堅現場辦公會
    調研期間,楊傳堂與甘肅省委書記林鐸、省長唐仁健就甘肅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交換了意見。楊傳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鎖定目標、精準施策,部省州縣齊心協力,以過硬的作風、昂揚的鬥志,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 甘肅蘭州行政區劃調整暢想
    蘭州強則甘肅強,蘭州應做大做強。目前蘭州總面積13083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面積1630平方千米,轄永登、榆中、皋蘭3縣和城關、七裡河、安寧、西固、紅古5區。市區面積和數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都比較靠後,需要調整。
  • 甘肅一個小縣城,卻擁有「六項世界之最」,令人震撼不已
    甘肅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是漢族的傳統聚居地和發源地之一,古屬雍州是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與蒙古接壤,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其中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和7個自治縣。
  • 每日甘肅網8月23日甘肅熱點新聞回顧
    逐夢小康共奮進——宕昌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胭脂三川新畫卷——康樂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甘肅發布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倡議書】【微海報 | 我承諾拒絕餐飲浪費】【甘肅開通高考諮詢舉報電話】【甘肅熱點新聞回顧】>甘肅省減災委:排查處置地質災害隱患 確保住戶安全特別關注H5 | 牢記總書記囑託 隴原奮進繪新卷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公布 金昌市敦煌市入選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彩丹霞映新村| 安居樂業奔小康高臺縣「講好西路軍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座談會側記
  • 來甘肅旅遊,99%的人都去錯了地方
    當你不遠萬裡奔赴傳說中的目的地本想遊覽美景卻無奈鑽入人海時你會後悔自己沒有早點知道一些沒「人海」但卻很有「實力」的美景地甘肅旅遊99%的人都去錯了地方小編帶大家看看甘肅最值得去的美景地1.蘭州最值得去的不是五泉山而是興隆山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
  • 甘肅3家企業榮登中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排行榜 甘肅省公航旅集團...
    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記者 蔣文豔)日前發布的中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排行榜單顯示,甘肅省共有3家企業入選中國省級政府投融資平臺80強。省公路航空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位列全國第2名,省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省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位列全國第15名、第22名。
  • 2020年甘肅愛滋病新發現病例數下降 感染人群多樣
    2020年甘肅愛滋病新發現病例數下降 感染人群多樣 2020-12-02 12:56:57甘肅省衛健委供圖   中新網蘭州12月2日電 (記者 魏建軍)記者2日從甘肅省衛健委獲悉,2020年1至10月,甘肅愛滋病新發現報告數較去年同期(1162例)減少21.5%,但感染人群多樣,截至今年10月底存活的愛滋病病例中,農民、家政、家務、待業以及商業服務人群佔全省存活病例數的69.2%。
  • 「溯源甘肅」甘肅遠古文化的文明印記
    從隴東華池縣趙家岔、辛家溝和涇川大嶺上舊石器時代早期石器的出土,到舊石器時代中期,夏河丹尼索瓦人的發現,再到晚期平涼人、莊浪人和武山人的存在,顯示甘肅地區與中原地區一樣,是我國境內最早就有人類活動和文化創造的地區之一。甘肅遠古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和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自從有了人類活動,就開始了甘肅遠古文化的創造。
  • 手繪甘肅絲路地圖大紅網絡 網友直呼:西北旅遊美的不科學!
    當莫高窟、七彩丹霞、嘉峪關關城美輪美奐再現時,甘肅神奇的風貌感染了許多人,讓他們直呼想實地「打卡」。據悉,該攻略圖是甘肅省首張手繪景點地圖,既有甘肅知名度很高的景點,也有各種豐富多彩的特色美食。     這張走紅於網絡的攻略圖,起源於一場關於「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的推介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在甘肅臨夏州主辦。
  • 進入防汛關鍵期 甘肅有「小降水可能引發大災害」等四個氣象災害特點
    每日甘肅網蘭州7月19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7月18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全國氣象部門專題視頻會議,進一步部署防汛救災氣象服務工作。甘肅省氣象局局長鮑文中在甘肅分會場代表甘肅進行了工作交流。鮑文中分析了小降水可能引發大災害、山上下雨溝裡成災、持續降雨極易致災、河西地區防災減災能力意識薄弱等甘肅災害的四個特點,提出了甘肅省汛期氣象服務的特殊需求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 甘肅一縣被稱為大熊貓的故鄉:坐擁308噸黃金,還有一個小天池
    甘肅一縣被稱為大熊貓的故鄉:坐擁308噸黃金,還有一個小天池談到甘肅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裡湧現的就是莫高窟,但是這裡一直以來經濟發展都跟不上全國的節奏,主要原因在於這裡的交通建設實在是太落後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甘肅的一個小縣城,它不僅是大熊貓的故鄉,還坐擁308噸黃金,是發展前途無限的一個小城市。甘肅隴南市管轄著一個區和八個縣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文縣就是隸屬於隴南市的,其位於該市的南部,與四川省接壤,所以說這裡是大熊貓的故鄉也不會讓人感到奇怪了。
  • 大熊貓國家公園將於2020年設立:橫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
    3月26日,甘肅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審議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範圍和功能區總體勘界方案》。這意味著橫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又走出了一大步。按照《方案》,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野生大熊貓種群高密度區、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大熊貓局域種群遺傳交流廊道合計80多個保護地,將被有機整合劃入國家公園,總面積達27134平方公裡。而按照大熊貓地理分布等情況,該國家公園又分為岷山片區、邛崍山-大相嶺片區、秦嶺片區和白水江片區。其中,白水江片區位於甘肅隴南市,面積2571平方公裡,野生大熊貓111隻。
  • 新聞中心-新華網甘肅頻道
    我省推出的「甘肅人遊甘肅」特價旅遊優惠政策是:全省100多家A級景區面向甘肅居民實行免門票或半價等特價旅遊優惠政策,讓甘肅人一出家門就能得到優惠。一個動人的故事足以溫暖整個冬天。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了「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公示名單中,平涼市崆峒區、嘉峪關市上榜。甘肅兩家景區上榜: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和張掖七彩丹霞景區分別位居第49位和第51位。
  • 甘肅突傳大新聞!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全省現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蘭州市、天水市、嘉峪關市、武威市、金昌市、酒 泉市、張掖市、慶陽市、平涼市、白銀市、定西市、隴南市、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截至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637.26萬人。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遊,它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 甘肅舉行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
    向一直以來關注和支持甘肅脫貧攻堅事業的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全省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底,有67個縣陸續摘帽退出,剩餘8個縣未退出,分別是: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全部是深度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