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歲。原鏡:右4.3-1.0 DS=4.7,左4.0-4.0 DS=5.0,屈光參差3.0 D,四孔燈試驗無一級功能。調整後:右4.3-1.75 DS=5.0,左4.0-3.75 DS=5.0。屈光參差2.0 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
點評:此例原鏡的驗光師不知何故把右眼視力只矯正到4.7造成兩眼視力相差較大,無一級同時視功能。在給予簡單的調整後就有了雙眼單視功能。此例是由於驗光師的錯誤人為地破壞了雙眼單視功能,而且由於此例才7歲,如果不予以及時糾正,有可能形成弱視。
例2,患者,男,14歲。2003年8月24日檢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4.9。屈光參差5.0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1m)。2003年10月1日檢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5.0。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
點評:此例雖屈光參差5D,但四孔燈試驗在1m遠處有二級功能,因此可以配,事實證明1個多月後,不但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從1m遠延長到5m遠。說明黃斑中心凹的抑制已被解除,而且左眼視力也從4.9升到5.0。
例3,患者,男,6歲。原鏡:右-9.0 DS/-2.0 DSA180=4.7,左-5.0 DS=4.9。屈光參差5.0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調整後:右-10.0 DS/-2.0 DCA180=4.9,左-5.0 DS=4.9。屈光參差6.0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
點評:此例原鏡屈光參差已達5.0D,但視力不平衡,調節不平衡,調整後雖屈光參差達6.0D,因四孔燈試驗證明有二級功能因此可以大膽地配鏡,調整後因視力、調節均已平衡,配戴會舒適得多。
例4,患者,女,18歲。因視力較差就診,3歲時因「對眼」在醫院就診,戴眼鏡後「對眼」消失。9年後取下眼鏡,一直未做過雙眼單視功能檢查。2004年9月15日檢查:裸眼視力:右眼5.1,左眼4.9。四孔燈檢查二級功能(2m),立體視覺檢查圖檢查無立體視。配鏡:右5.1--0= 5.0- ,左4.9+4.0 DS= 5.0-。四孔燈檢查二級功能(5m)。立體視覺檢查圖檢查示教圖時隱時現,顯示立體視功能較差。2004年9月26日複查:自訴剛開始戴鏡時,左眼感覺很不舒服,戴鏡2天後,取下眼鏡感覺左眼好像不是自己的,必須戴鏡才感覺舒服。立體視覺圖檢查已可穩定清晰看見示教圖。
點評:此例雙眼單獨檢查時裸眼視力均較好,因左眼有+4.0DS的遠視。當雙眼同時使用時因大腦下達調節指令時雙眼是一致的,因此雙眼調節不能平衡,故必有一眼視力較差,造成雙眼單視功能不正常。左眼給予+4.0DS的矯正後,雙眼調節平衡,故雙眼單視功能開始正常。此例說明裸眼視力好並不一定雙眼視功能正常,進一步說明雙眼單視功能檢查的重要性。
例5,患者,女,15歲。2003年8月24日檢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4.9。屈光參差5.0 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1m),立體視檢查圖檢查無立體視。2003年10月10日檢查:右-2.0 DS/-2.0 DCA180=5.0,左-8.0 DS=5.0。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立體視檢查圖檢查,立體視100s。2004年5月4日檢查:右4.1-2.5 DS/-2.0 DCA180=5.0,左-8.0 DS=4.9。立體視檢查圖檢查,立體視60s。
點評:本例雖有5.0D的屈光參差,但在四孔燈檢查的指導下給予足度矯正,戴鏡6個月後由無立體視變成了正常立體視。
例6,患者,男,7歲。2年前發現視力差,診斷為弱視。2002年8月10日查原鏡:右-4.0DS/-1.5 DCA180=4.1,左-0.5 DS/+1.0DCA90=4.5。屈光參差4.5D,四孔燈試驗無一級功能。2002年8月14日1%阿託品散瞳3天後檢查:右4.0-8.0 DS/-0.75 DCA=4.5,左4.4-0.5 DS/-3.5 DCA180=4.6。屈光參差6.125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2003年2月26日,右-9.75DS/-0.75 DCA180=4.9,左-1.25DS/-3.5 DCA180=4.9。屈光參差7.125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2005年8月15日檢查:右-11.50DS/-1.50DCA180 =5.1-,左-6.0 DS/-3.5 DCA180= 5.1。屈光參差4.5D,四孔燈試驗二級功能(5m)。
點評:此例較為典型,在前兩年的弱視治療中由於受屈光參差不能太大的影響,沒有查雙眼單視功能指導配鏡處方,配鏡不能到位,所以療效較差,以後在四孔燈檢查雙眼單視功能的指導下,雖屈光參差達7.125D,也敢於處方,最後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以上簡單地介紹了什麼叫雙眼單視功能以及手持四孔燈+立體視覺檢查圖聯合使用的檢查方法,並舉實例說明了它在驗光配鏡中的應用,也同時說明了雙眼單視功能檢查在驗光配鏡中的重要作用。
6 討論
到目前為止很多眼科文獻仍認為四孔燈檢查法比較粗糙,不少文獻稱四孔燈5m距離投射角為2°,33cm距離投射角為6°。但根據筆者的計算,以陝西華亞視光研究所研製的四孔燈為例,手持式者在5 m遠處投射為24′視角,30cm處則為6°40′視角;壁掛式者在5m遠處投射角為1°16′視角,在30cm處則為19°6′視角。這與不少文獻的說法相差甚遠。估計是這些學者實際應用四孔燈較少,又沒有認真計算的緣故。從筆者的計算和實際應用情況看,四孔燈檢查並不粗糙。
有學者認為綜合驗光儀已具備四孔燈檢查功能,似乎沒有必要再推廣手持四孔燈檢查。筆者認為綜合驗光儀不僅價位較高,使用技術條件相較高以外。關鍵是幼小兒童配合檢查比較困難。而幼小兒童的雙眼單視功能檢查尤為重要。另外手持四孔燈可以非常靈活地改變檢查距離,改變在視網膜上投射角的大小,對視網膜上的抑制部位進行定位檢查,這一點是綜合驗光儀上難以做到的。
四孔燈檢查在確定主眼時又有其獨特之處,目前驗光配鏡已很強調對於主眼的確定,但通常確定主眼的方法多限於確定遠用主眼,而事實上很多人的遠用主眼和近用主眼並不一定是一致的,四孔燈可以很方便地確定在不同距離的主眼。
綜上所述,手持四孔燈檢查法,價廉物美,操作簡便,很適用於我國眼鏡行業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