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飛了40多年的旅行者一號,本以為飛出了太陽系,但結果卻令人失望,科學家推測:估計還要幾千年或許才可以
我們都知道,宇宙是浩瀚無邊的,而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努力想要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索、去了解宇宙。但是現在,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大多還是在依靠天文望遠鏡。
雖然天文望遠鏡可以讓我們看到幾百光年甚至幾千光年以外的景象,但這樣看到的天體以及星系,還是很模糊不清的。比如說,我們只能看見幾百光年外有一顆行星,但是行星的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並不能清楚了解。所以,人們想要真正清楚明白地深入宇宙,單單依靠望遠鏡拍攝的幾張照片肯定是不可行的,必須要做到能近距離地去觀察。
而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在宇宙中只是一個很小的星系,我們想要去知道更多的宇宙奧秘,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出太陽系。由此,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航天局發射了「旅行者一號」這個當時的最高科技產品。發射它的目的,是為了走出太陽系去看到更大的宇宙。而且,這個探測器上還帶有記載了我們的文明的磁帶,這承載了科學家們對於與外星人接觸的願望。
之後,在2014年9月的時候,美國航天局宣布,三十多年前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飛離了太陽系,正在向著另外的文明前進。
現在的2018年,開始有學者表示懷疑,「旅行者一號」真的能走得出太陽系嗎?
科學家們認為它已經不在太陽系了的依據是什麼呢?是認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的邊緣。到現在為止,「旅行者一號」已經飛了四十多年,飛行距離已經有了20億公裡,按照對冥王星距離的測算,探測器早就飛過了冥王星,自然也就是已經走出了太陽系。
其實,以前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質疑,認為冥王星實際上並不是太陽系的邊緣。因為如果冥王星處在太陽系整個範圍的邊界的話,這顆行星被毀掉的概率非常大,不可能到現在還能保持完整,所以,冥王星肯定不可能算作是太陽系的邊框了,這個邊界的範圍應該還要更遙遠。
之後,隨著我們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用以探測觀察宇宙的工具也在不斷升級。終於,科學家們觀測到在太陽系的範圍邊上還有一個雲團,這個雲團因為距離太陽遙遠,所受的輻射也很弱。經過各種測算,科學家們最終確定,這個有著眾多彗星核的雲團就是太陽系真正的邊緣。
這個新發現的雲團距離地球特別遙遠,將近有94605億千米,而「旅行者一號」至今四十年不過走出了20億千米,以這個速度,想要離開太陽系,大概要有個幾千年才行。
在預計中只能活躍到2020年的「旅行者一號」是沒有辦法完成科學家們交給它的任務了,而面對這個數據,我們可以明白,想要去了解更多的宇宙,速度是最為重要的因素,沒有足夠快的速度,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地研究神秘的宇宙。
因此,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研究怎樣去突破並提升現有的速度,甚至是可以讓飛船的速度接近或達到光速。但是光速對我們來說,真的太遙遠,我們的科學家真正在追求的是亞光速。因為根據我們現在的物理理論,任何物體的速度只可能是儘可能地去接近光速,而不可能達到或是快於光速,所以,想要能到達光速甚至更快,還需要有一套新的理論支撐。
不過即使只擁有亞光速,我們想要走出太陽系也會容易得多。想要到達亞光速,就需要有更強的能源做支撐,這個能源也就是科學家們一直沒有放棄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到現在,人類對於該項技術的研究才有兩成,要完全掌握這個技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相信,我們的科學家一定不會放棄,我們終將會實現探索星際文明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