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深冬季節,受降雨偏少及上遊水位偏低等因素影響,水位持續走低,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的江西省湖口縣石鐘山絕壁之下的溶洞漸漸裸露出來。石鐘山是由石灰巖構成,有上下兩座山,濱臨鄱陽湖的叫上鐘山,濱臨長江的叫下鐘山,相距不到一公裡。因長期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蝕,而形成了奇特的熔巖地貌,特別是山的下部受到江水湖水及地下水的衝刷溶蝕,其山體下部幾乎被掏空,呈中空之狀。近日,記者在專業水上救護隊隊員的陪同下,直接走到絕壁之下進入大大小小的洞穴之中,一睹石鐘山溶洞的真容,同時從洞中向外看,可以一覽江湖美景。
石鐘山座落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雄峙於長江之濱,鄱陽湖口,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鐘鳴之聲而得名。北宋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尋聲探源,撰寫出聞名天下的《石鐘山記》。(郭英 沈海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