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太陽能技術:追夢太陽的距離有多遠?

2020-12-05 中國軍網

不論是戰爭行動還是生產生活,能源都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全球能源緊缺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太陽能,將成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除在地面接收太陽能外,利用太陽能直接在外太空上發電,建設天基太陽能電站,並通過雷射或微波無線傳輸方式向地面供電,將為人類提供能源應用新思路。

天基太陽能系統涉及光電、航天、材料等數十個領域,是一項規模龐大的巨型系統工程。隨著人類在探索太空的徵程中越走越遠,未來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將會出現在太空旅行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各類太空飛行器的能源補給站。

滾滾能源天上來

太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量之源,它每秒鐘輻射到地球的能量,相當於燃燒500萬噸優質煤的能量總和。相比於煤、石油等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能源,太陽能不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更是人類未來解決能源危機的最優方案。

然而,由於受晝夜交替、大氣層反射和吸收以及地區緯度、氣象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地面太陽能的利用效率並不高,進入電網發電後也只能擔任輔助和調節的「小角色」,大部分太陽能都從我們身邊不知不覺溜走了。由於可在外太空時時接收太陽輻射,幾乎所有的太空飛行器都有太陽能發電和儲電的功能系統,天基太陽能的構想應運而生。天基太陽能系統通過發射安裝大型太陽能電池板陣列的衛星,在外太空收集能量後,通過雷射或微波等無線傳輸方式將電能傳回地面,可實現相比地面5倍以上的能量利用效率。

早在1968年,美國科學家彼得·格拉賽就提出天基太陽能電站的構想。此後,美國為研發天基太陽能系統做了大量的技術探索和相關試驗工作,並提出多種不同構想的技術實現思路。2007年4月,美國國家安全空間辦公室成立了天基太陽能發電站研究組。2012年,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創新型概念的支持下,研究人員提出了「任意大型相控陣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建設方案。

目前,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先行探索研究的「天基太陽能發電」系統,預期可通過天基設施從太陽中源源不斷地獲取能量,並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傳回地球。而獲得美國國防部長創新挑戰獎的空間太陽能項目,更是集合了包括美國國務院能源局、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聯合參謀後勤局和空軍大學空間創新中心等諸多研究機構,充分顯示了美國對天基太陽能系統研究的重視程度。

除美國外,日本和歐洲等也相繼投入資金和人力,開展天基太陽能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作為能源需求大國的日本,其無線能量傳輸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天基太陽能發電研究開發」項目已經被列入日本七大重點發展領域。

新能源應用的下一站

天基太陽能系統主要包括太陽光聚光與能量轉換、能量發射裝置以及地面接收裝置3個部分。其中,太陽光聚光與能量轉換主要將太陽能轉化成為電能,地面接收系統利用地面天線接收空間發射來的能束,將其轉換成電能後就可直接使用。專家認為,天基太陽能要想真正成為現實,研究基於雷射或微波的空間無線傳輸是當務之急。

使用雷射這一神奇光束進行能量傳輸,可實現能量發射系統小型化。但是,由於雷射光束受煙霧和雲層幹擾較大,因而降低了平均傳輸效率,對地面接收站的自適應光學設備也提出了較高要求。此外,使用雷射發射能量,要避免光路中有其他物體存在,因而需要空間發射裝置建立一套對空間飛行裝置的識別應答系統。目前設計的雷射無線傳輸裝置系統只有約10噸重,可依靠「獵鷹-9」火箭一次發射升空。同時,由於相關技術設備的成熟度比較高,因而系統較容易搭建,已經成為天基太陽能走向實際應用的未來之星。

相比之下,採用微波傳輸方式對接收系統要求較低,可在有降雨、多雲等複雜氣象條件下使用,並可提供相對穩定、連續的能量傳輸。但採用微波方案對設備尺寸提出較高要求,空間發射系統龐大複雜,不僅需要進行多次航天發射,甚至還需要進行在軌組裝。微波傳輸系統雖然成本高昂,但更加有利於實現未來天基太陽能的實際應用。

能源「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天基太陽能的出現,可有效解決地面太陽能系統在夜間無法發電的問題,更可避免地面太陽能系統接收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天基太陽能系統一旦研製成功,可直接將太陽能併入電網,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勢必成為「能源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天基太陽能的投入應用,可促進太空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太空家園」的「發電廠」即將誕生!天基太陽能不僅可支撐外太空的各類航天設備正常運轉,還可構建完善的運輸網絡和基礎設施,更可為天地旅行的飛行器提供新的動力。目前正在研判的一種混合動力太空飛船,預計將採用雷射天線接收天基太陽能量,相比於依靠化學燃料推進的飛行器在重量上可成功「瘦身」為原先的20到30分之一。

駐紮在高原、海島等特殊地區的部隊及其裝備一直是能源需求大戶,但這些地區的能源供應卻「物以稀為貴」。天基太陽能可為能源成本高昂的戰區和軍事設施,以及後勤保障力量薄弱的戰場提供能量來源。天基太陽能系統一旦建成,更可為昂貴的軍費開支提供省錢的新路子,未來各類武器裝備和軍事基地可直接依託無線傳輸的太陽能來驅動。

時至今日,破壞後勤補給線依舊是實現出其不意打擊敵人的「上上策」。裝備了大量油料物資的運輸補給車隊不僅會增加後勤保障成本,更容易成為戰場上攻擊的「活靶子」。天基太陽能可全天候補給,大幅度降低執行後勤保障的戰爭成本。

相關焦點

  • 太陽距離地球有多遠?人類又是如何測量的?
    繞行太陽的我們距它大約1億5千萬千米,事實上,由於我們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太陽系中的距離太大,以至於天文學家使用這個距離作為測量標準,從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就此被稱為天文單位。天文學家不說冥王星距離太陽58.8億公裡,而說這有39個天文單位、或AU。
  • 太陽距離我們多遠?一個困擾人類2000年的問題
    太陽距離我們有多遠?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回答起來難度卻不小,值得一提的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曾困擾了我們超過2000年。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他利用月相測量月亮到太陽的距離。在半月期間,三個天體應該形成一個直角。通過測量月球和太陽之間的夾角,他判斷出地日距離是地月距離的19倍,因此太陽有月球的19倍大。事實上,太陽的直徑比月球大400倍左右。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的所有組成部分——行星,小行星,彗星等——都在不同的距離圍繞著太陽旋轉。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在橢圓軌道上距離太陽僅僅2.9千萬英裡(4.7千萬千米),而太陽系的「冰殼」奧爾特雲裡面的物質,被認為距離太陽9.3萬億英裡(15萬億千米)。
  • 木星距離太陽有多遠?
    圖源:universetoday太陽距木星的距離約為7.79億公裡,或4.84億英裡。精確值為778,547,200公裡。由於木星與太陽系中其他天體都在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因此上述距離是一個平均值。
  • 我們與其他行星的距離有多遠?
    當太陽系中的兩顆行星都位於太陽同一側且位置能和太陽連成一條線時(稱為下合),這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而當兩顆行星位於太陽的兩側且和太陽位於一條線上時(稱為上合),它們之間的距離是最遠的。(以地球中心,當太陽系中的的任一行星運轉到太陽與地球連線上的位置時則稱為「合」。
  •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我們平時仰望星空的時候看到天上有無數的星星,這些星星究竟距離我們有多遠呢,今天我就用最簡單的話術給大家科普一下①我們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如果說人類在不藉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肉眼可觀測到的星星距離地球大概為5000光年到8000光年左右,而用肉眼看到的這些星星數量大概在2到3千左右,其實正常人類的肉眼所能觀測的距離大概為
  • ...專訪中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鄧孝慈】太陽,是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一顆恆星,也是唯一一顆可以詳細研究的恆星。它為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但同時也會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將於2022年發射升空,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的形成及相互關係,預期在軌運行不少於4年。
  • 火星距離地球有多遠?光速只要三分鐘!
    而火星距離地球到底有多遠,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似乎已經得到了答案。     2003年,火星到達6萬年內距離地球最近點。哈勃太空望遠鏡利用這次機會觀測了距離地球只有55757930千米的火星。     如果你想要拜訪火星,那麼你需要多久才能抵達目的地呢?
  •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距離產生美。距離產生情。距離是不是衡量你們之間所經歷的一切有多遠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內涵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大地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那?表面的距離肯定有人知道,內心的距離那?。人與人之間在一起,實際的距離看都能看出來,可是心裡的距離誰知道那?也許有人說他知道,萬一說錯了那?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把錯的那個距離當做對的距離去看待了。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感覺咱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那就真的有多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人一生都是生活在比你我各自各方面的距離有多遠。
  • 北鬥七星距離地球多遠?和太陽相比大小如何?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鬥崇拜和星佔之說,先民們崇敬天象,並且以天象變化來預測人事吉兇,尤其是南北鬥主人生死,影響很深,北鬥七星並不是獨立的星座,而是七個恆星的簡稱,因為這七星連起來就像古代舀酒的鬥形,所以稱它們為北鬥七星,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稱為天樞
  • 我們如何得知太陽有多遠,太陽的形成有多少年了,長知識了
    我們如何得知太陽有多遠,太陽的形成有多少年了,長知識了太陽有多遠?似乎沒人會問得這麼直。然而,正是如此直白的問題困擾了天文學家兩千多年。顯然,這是天文史上至關重要的問題,重要性大概僅次於地球有多大和多重吧。
  • 我們怎麼知道太陽有多遠,太陽的形成有多少年並獲得知識
    我們怎麼知道太陽有多遠,太陽的形成有多少年並獲得知識太陽有多遠?似乎沒有人會直截了當地問這個問題。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直截了當的問題困擾著天文學家2000多年。顯然,這是天文歷史上的一個關鍵問題,他可能僅次於地球的大小和數量。
  • 太陽能光伏發電離我們有多遠 投資8年可回本
    前不久媒體報導了上海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不但解決了居民自己的用電問題,還能得到一定的補貼。對於陝西百姓而言,太陽能光伏發電距離我們有多遠? 想不想在自家建個新能源發電站?環保節能,富餘的電量還能賣給國家電網。
  • 旅行者1號飛了41年,距離太陽有多遠?太陽系的邊界到底在哪?
    在距離地球212億公裡左右的太空深處,有著一艘人類探索未知太空的"先鋒"——旅行者一號,在他身後,則是他的弟弟旅行者二號,這兩架探測器自1977年升空以來,先後造訪了太陽系的4個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發回數以千計的照片和大量珍貴數據,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太陽系的固有認知。
  • 20顆太陽的近鄰恆星,你知道最近的是哪一顆嗎?其距離又有多遠?
    然後你就可以看他們冥思苦想地球有哪些鄰近的恆星。或許是天狼星?是那顆叫α什麼的恆星嗎?是參宿四嗎?答案無疑是太陽,一個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的巨大的等離子球體。準確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是:離太陽最近的是哪一顆恆星?
  • 搜索宇宙的邊界,人類與「真理」的距離有多遠?
    搜索宇宙的邊界,人類與「真理」的距離有多遠?追求真理似乎是人類最終極的一個願望,儘管這個願望需要解決太多的關卡才可以得到答案。就算我們已經足夠努力了,可是我們還是需要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截至到目前為止,我們解決的問題也挺多的。
  • 哪一顆恆星距太陽最近?距離有多遠?人類何時才能夠前往?
    而沒有恆星的存在,也不大可能會有生命星球的出現,不會有智慧生命的出現。人類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對太陽的認知非常有限,那個時候我們仰望星空,看到天上一閃一閃的星星,認為它們跟太陽不是一類天體。可是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才明白,原來的認知是多麼的無知。夜晚天上的那些星星,除了極個別行星之外,基本上都是恆星。
  • 太陽,它到底離地球有多遠?答案你不會想到
    這也許是一件讓人驚訝的事: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我們對太陽幾乎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它由什麼組成,又如何形成,亦或它如何製造能量。我們不知道它有多大,我們也不知道它有多遠。天文學家不說冥王星距離太陽58.8億公裡,而說這有39個天文單位、或AU。圖解:儘管有所謂的黑滴效應使金星凌日的測量非常困難,但這種罕見的現象,長久以來仍是測量天文單位的最佳方法。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僅在最近幾百年才被確定。相關變量實在是太多了。
  •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太陽,我們來了!
    太陽,是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一顆恆星,也是唯一一顆可以詳細研究的恆星。它為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但同時也會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將於2022年發射升空,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的形成及相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