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廣電網】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將終止模擬地面電視廣播的工作目標,由明年底推遲至2020年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指,數字地面廣播2007年底推出,至今年九月,可接收的住戶略高於八成,若明年終止模擬電視廣播,相當於有約48萬個住戶不能接收數位電視。
若將終止的工作目標推遲至2020年,可讓仍然收看仿真電視廣播的觀眾有更多時間轉用數字地面廣播,是較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也讓政府有更多時間與內地當局就頻譜使用安排作出協調。
香港數字地面電視廣播由2007年12月31日開始,採用中國數字地面電視廣播國家標準DTMB制式廣播節目,並於2020年前同時保持原有地面模擬方式廣播現有頻道。最初只有港島北部、九龍半島、沙田部份地區及大嶼山東部能接收到數字頻道,其餘地區則在2008年8月後才能接收到頻道。在在新舊交替期間,兩家免費電視臺(亞視和無線)以模擬電視及數位電視兩種制式同步廣播。
2007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晚上7時,數字地面電視服務正式啟播,兩間免費電視臺邀請了行政長官曾蔭權在香港文化中心主持數位電視啟播儀式。無線電視翡翠臺及高清翡翠臺同步播出第一個節目為資訊娛樂節目《東張西望》;而亞洲電視本港臺及亞洲電視高清頻道亦同步播出第一個節目為政治戲謔劇《十六不搭喜趣來》。
數位電視啟播之初,只有最重要的慈雲山發射站投入服務,幅蓋全港人口大約50%。但政府則規定覆蓋率須在2008年底增至75%,兩臺遂以臨時設施啟動其餘5個主要發射站,並加設1個輔助發射站,以達至政府要求的目標,足夠覆蓋香港大部份人口密集的地區。
北京奧運之後,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加深,亞洲電視(ATV)就在2009年3月向政府要求縮減對數位電視的投資。亞洲電視將縮減兩條電視頻道,改為推出一條全日廣播的高清頻道,增加播放高清節目,並引入臺灣電視頻道,但亞視對節目投資承諾,會由2億減至1.775億港元。
2009年6月1日,CSM媒介研究開始為數字地面電視頻道統計收視,並在其後每半年因應數字地面電視覆蓋率更新數據。現時在650個統計的用戶中,有10%擁有數字地面電視。
2010年4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指出數字廣播已覆蓋全港90%人口,估計滲透率(安裝機頂盒或轉用內置機頂盒的數位電視)約有52%,或相當於120萬住戶有接收數位電視;而無線的高清翡翠臺、亞洲高清臺的最高收視分別約有9點及4點(60萬及26萬住戶收看)。
2011年3月,一項公眾調查顯示數字廣播覆蓋率為63%,增幅開始放緩。政府原先訂定在2012年底前終止模擬廣播,但考慮到數字地面電視服務在香港的實際推行情況和市場狀況,同年6月決定將終止日期押後3年至2015年。
2013年2月,據香港特區政府表示,當時數字地面電視的覆蓋範圍已超逾全港96%的人口。數字地面電視的滲透率已達香港約70%的住戶,這些住戶透過各種方法接收數字地面電視服務。但仍需擴展和優化數字地面電視網絡,包括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案以改善目前偏遠地區電視訊號接收欠佳的情況,務求於2013年年底令數字地面電視的覆蓋範圍與模擬電視廣播的覆蓋範圍看齊(即約99%的人口)。
2014年12月,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再次決定將模擬廣播延長至2020年底,並於2017-18年檢討。
責任編輯:王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