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飛魚
一個人的快樂,可能只有芝麻粒大小——
剛好趕上的末班地鐵,一句說中心事的話,下班前的最後一分鐘,迎面吹來的晚風,意中人不經意的笑,還有,大吃一口食物的滿足感。
臨近歲末,麥當勞發布了一組海報和一條視頻,用7句文案,講述生活中的快樂哲學。
以前不懂食物帶來的慰藉
後來發現
胃口是我們少數確切掌握的快樂
總以為快樂是那些很巨大的事
但或許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那樣的快樂
別忘了
食物們也是喜歡讓你
開心而不匆忙地吃下
然後好好打出一個飽嗝
我見過很多大人
他們喝可樂
並不是為了快樂
我們咕嚕嚕喝下一大口快樂
然後可樂地冒著泡
因為「快樂」和「可樂」
是一對呀
下了單
就認真期待吃到它們的那種
孩子般的心情
希望你也可以擁有
漢堡和雞翅
也是為了你,一路小跑著來的
這麼想想
很可愛吧
這七句文案也拍成了一條TVC:
有兩句文案我感觸挺深。
一句是——
以前不懂食物帶來的慰藉
後來發現
胃口是我們少數確切掌握的快樂
七情六慾,食慾最為兇猛,也最易滿足。我常常陷入到一種矛盾的境地:我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飲食習慣,但因生活的不盡如人意,我又想在垃圾食物裡尋找慰藉和滿足。
兩種欲望在顱內激烈廝殺,結果往往是食慾大獲全勝。我一邊吃著不健康的食物,一邊用「銀魂」裡的話自我安慰:沒關係,我已經決定吃自己喜歡的東西,過短命的人生了。
另一句是——
下了單
就認真期待吃到它們的那種
孩子般的心情
希望你也可以擁有
以前看日劇,不理解為什麼日本人在吃飯之前,要雙手合十,對著食物大喊一聲「我要開動了」,後來我才漸漸明白,這種就餐前的儀式感,讓吃飯這件事變得認真又有滿足感。
我們常將儀式感錯誤理解某個具體的節日或者儀式,但真正的儀式感,是一種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認真吃飯,認真工作,認真愛人。
仔細想想,小孩與大人的區別不正在於此嗎。
小孩子總是能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情,真誠表達自己的喜歡,天真又快樂,而大人的世界裡充滿了虛假和虛與委蛇,那種直白的坦蕩、可愛的真誠似已絕跡。大人們常常一臉不開心。
所以,大人們要想擁有快樂,就像小孩一樣生活吧。至少,可以先從認真對待食物開始。
周國平寫過一則寓言——
一支一眼看不到頭的隊伍在緩慢、肅穆地向前移動,人們在排著隊走向自己的遺體,同它做最後的告別。等待的滋味很難受,有人失去了耐心。女人們開始織毛衣,拉家常。男人們互相遞煙吹牛,評論隊伍裡的漂亮女人。一個小夥子伸手碰了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頭露齒一笑。一位畫家打開了畫夾。一位音樂家架起了鋼琴。原本肅穆的隊伍,開始沉浸在了一片生氣勃勃的喧鬧聲裡了。
朋友,聰明如你,你讀到了什麼?
快樂點,這不是人間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你值得一趟快樂的旅程.
「營銷界新鮮事兒都在這裡」
公眾號:MarketingCase
官方網站:71355.cn
微博:http://weibo.com/u/28641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