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與月球的軌道如此特殊,那太陽系裡面是否還存在這樣的軌道呢

2021-01-07 天文在線

提問:「我發現月球在繞著地球公轉的時候並不自轉。我們的月球是太陽系唯一不自轉的衛星嗎?」

回答:注意,月球是要自轉的。如果你站在月球上,就像在地球上一樣星星會有起落,只不過月球上的一天等於地球上的一個月,這也是月球的公轉周期。月球自轉的速度恰好和公轉速度一致,所以它總是只有一面朝著地球,這就像一個巨大的巧合,不是嗎?

你的問題非常有趣,因為它的答案是:不,月球並不是唯一的。幾乎所有太陽系的衛星都是保持著一面朝著它們的衛星(我們所知的唯一例外就是土星的衛星,亥伯龍)。表明出現這樣的情況並非巧合,多半是有原因的,或許是一個發生在絕大多數衛星上減緩了自轉的物理過程。

這個物理過程叫做潮汐摩擦。你也許知道,月球的引力對地球上的海洋具有影響。相同的,地球的引力也對月球有影響。它會輕微改變月球的形狀,擠壓月球,使其沿著指向地球方向的一條線被拉長。我們稱地球在月球上引發了「潮汐隆起」。

地球的引力拉扯著距離最近的潮汐隆起,想要使它與對齊地球的方向。當月球轉動的時候,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月球的內部產生了摩擦,月球的自轉隨之減緩直到與公轉周期一致,達到一種我們稱為潮汐同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月球的潮汐隆起一直指向地球,所以月球總是保持一面朝向地球。

其它的行星也會影響它們相應衛星的潮汐漲落,所以幾乎所有太陽系的衛星都是潮汐同步的。甚至有一個行星與它的衛星是同步的!冥王星的衛星卡戎,因為體型巨大且與冥王星的距離太近,所以它們兩個的自轉頻率是一致的。月球也會減緩地球的自轉,只不過影響非常小,僅僅是每世紀把一天的長度增加幾毫秒。

你或許很疑惑亥伯龍發生了什麼。亥伯龍與土星其它衛星的引力相互作用導致它運動狀態十分不穩定,在達到潮汐同步之前,它的自轉頻率就會被別的衛星改變。也許還有別的小型衛星也是這樣的情況,不過測量遙遠行星的小型衛星的自轉周期非常困難,所以目前還沒有更多的記錄。

相關知識延伸閱讀

空間裡的軌道定向並非是固定的,而是隨時間轉動。軌道進動也被稱為近星點進動,是軌道面內的月球軌道轉動,也是橢圓變化方向的軸。月球的長軸-軌道最長的直徑,分別連接它的最近點和最遠點,近地點和遠地點- 使其一次完整的公轉需要8.85個地球年或者3,232.6054天,它緩緩移動如同同向的月球自身一樣(順行)。月球的近星點進動,與月球軌道面的交點進動和自身的軸進動是有區別的。

節點,即月球軌道與黃道相加的點。每隔27.2122天月球會經過相同的節點,此區間被稱為龍月(傳說月節點上住著一條專食太陽或月亮的龍)或交點月。交點線,兩個不相干平面的相交處,存在一個逆行運動:在地球觀察者的視角裡,月球以18.60年或者每年19.3549度為一個周期,沿著黃道向西旋轉。當從天球北面觀察時,節點則繞地球做順時針運動,正與地球的自轉和其繞太陽的公轉方向相反。當節點與太陽並排時,月食和日食出現,大概每173.3天一次。月球的軌道傾角也決定著食的產生;節點與滿月和新月重合之時,太陽、地球和月球三度並排之時,正是陰影相交之時。

在天球的北極點(北極星的近似方向)上觀察,月球繞著地球逆時針運行,地球繞著太陽逆時針運行,並且月亮和地球自身根據軸作逆時針旋轉。

使用右手法則可以找到角速度的方向:若右手大拇指指向天球北極點,其他手指自然彎曲的方向則為月球繞地球、地球繞太陽、以及月球和地球的自轉方向。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astro- Gene6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裡有可能存在第二個地球嗎?比如在地球軌道的另一邊?
    太陽系內任何一處都我們都能觀測到,當然前提是足夠大的天體,在柯伊伯帶軌道內,像地球那麼大的天體是逃不過地球上那麼多望遠鏡觀測的,但唯獨有一個地方,地球上的望遠鏡和哈勃望遠鏡都看不到,這就是地球軌道的另一端,被太陽遮擋的區域!
  • 兩顆行星有可能共用一個公轉軌道嗎?科學家:或許存在這種機率!
    只要太陽這顆恆星不出什麼大問題,其餘的8顆行星就會長久地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轉,永遠不會相撞。那麼,如果說太陽系算作整個宇宙無數星系的一個縮影的話,其他的那些恆星星系都是如此大同小異的嗎?還是說會有不同於太陽系的星系,或許它們的構造上兩顆行星共同佔用一個軌道,這種共用的公轉軌道理論上是否存在呢?
  • 能不能通過炸飛月球的物質形成星環來擊落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
    能不能通過炸飛月球的大量地層物質形成星環來擊落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這是一個高射炮打蚊子的太空版,甚至比這個誇張100倍...無論如何操作,這種可能性都存在,就如地球上能夠撿到火星隕石一樣,也是碰撞後的火星表面碎片超過了火星的逃逸速度進入了太陽系軌道,不過這塊物質很幸運,經過了大氣層後並完全燒毀到達了地面成了隕石!這樣的概率都存在,從月球上飛起的碎片撞擊同步軌道上的衛星.....當然存在可能性了!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不少人都期望著,有一天太陽系能夠重新回歸到九大行星,而這個願望有可能在未來實現,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科學家對太陽系邊緣小天體軌道進行長期觀測的時候,發現不少的奇怪現象:它們的軌道不符合天體運行規律。可是當科學家將太陽系邊緣的一些天體套用公式之後卻發現,它們的軌道存在偏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說這些天體有什麼特殊,它們並沒有逃脫天體軌道運行規律。之所以我們的觀測數據跟科學計算存在差異,是因為有另外巨大的天體引力影響了它們的軌道運行,科學家在計算軌道的時候,並沒有將這個巨大天體的引力考慮進行,所以才造成了異常的軌道數據。
  • 地球大氣層新高度,月球軌道會衰減撞擊地球嗎?
    阿波羅太空人在月球上拍攝的地冕紫外線發光3、超出了月球軌道來自俄羅斯空間研究所(SRI)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的大氣層已延伸至630,000公裡的深空,像一個巨大的橢球結構,將月球也深深地包圍在裡面了。
  • 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就在地球的軌道上?
    如果真的存在於地球的軌道上,那麼其依據就是在地球在太陽公轉軌道的另一面,被太陽擋住而無法觀測到,那麼我們來分析看看是否存在這種可能性!那麼來確認一下,在L3點是否可能,地日系的的拉格朗日點中,L4和L5受到太陽和地球的雙重引力,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這是一個穩定的拉格朗日點,處在這個位置的天體即使在長期運行過程中會有偏離也會被太陽和地球的引力重新牽引回這兩個點!另外L1、L2、L3是不穩定點,因為只受到一條直線上的引力,在受到擾動後會逐漸偏離這個點,最終離開無法自行返回!
  • 人類為什麼一直沒有發現外星人,太陽系或存在這樣一個結界
    浩瀚宇宙,存在許多未知的奧秘。而地球對於我們當然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它的形成就像一種恰到好處的巧合,與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提供了適合的溫度和氣候,日月更替,四季分明。八大行星各自按照特定的軌道運行,不相干擾。似乎冥冥之中存在一些無形的東西,把這些巧合都湊在了一起。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兩倍,為什麼月球不能繞著太陽旋轉呢?
    茫茫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神奇的物理現象,是不能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解釋的,而人類目前對宇宙的認識,也僅僅是一個開端。比如,我們都熟知,太陽系中的行星都繞太陽運轉,是因為太陽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對於我們居住的地球,卻有一個衛星月亮,繞著地球轉動,為何不能繞著太陽轉動呢?
  • 神秘的「X」行星,徘徊在太陽系外圍,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隨著科學越來越發達,人們對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多,現在的人類甚至已經開展了火星移民計劃,準備把火星改造成為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你是否相信在太陽系中還存在一個沒有被人類發現的行星?其實在科學家沒有發現冥王星時,很多證據都表明,在太陽系中存在一個沒有被發現的X行星,因此在冥王星被發現時,科學家十分興奮,錯誤的估算了冥王星的質量,認為這顆行星是地球質量的八倍,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甚至還不如月球,它的質量只有月球的六分之一,從體積和質量上來看,冥王星都和其他行星有很大的差距。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大2.5倍為啥月球還圍繞著地球轉
    月亮距離地球平均約38.5萬公裡,因此能夠被地球引力穩定的捕獲住,只能在地球周圍兜圈子;太陽的希爾球半徑約1光年多,所以在距離太陽約1光年的周圍,還有一個奧爾特星雲,也就是無數的小天體(彗星)包裹著太陽(見上圖)。但太陽對月亮的引力畢竟比地球對月亮的引力要大很多,約2.5倍,而且希爾球半徑也比地球大很多,為什麼月球還是圍繞著地球運行而沒有圍繞著太陽運行呢?
  • 你還以為太陽系是扁平的?太陽系真實模擬運動軌跡圖其實是這樣的
    我們從書上看到的太陽系其實在之前太陽系是有九顆行星的,被踢出行星行列的那顆星球就是著名的冥王星,為什麼冥王星會被踢出太陽系行星行列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運行軌道不在太陽系的黃道平面上,那什麼是黃道平面?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證據:質量地球十倍 軌道奇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5日消息,自從今年初發現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以來,科學家就一直在尋找能證實該行星存在的證據。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是一月初發現該行星的科學家之一。他前不久發推特稱,他已經找到了進一步的證據,能證明該行星的存在。這顆巨大的行星藏身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質量是地球的十倍,屬於與天王星和海王星類似的氣態行星。
  • 太陽系的驚人大巧合!五大特殊之處,竟都在保護地球
    我們的太陽系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星系,這種星系目前在太陽系之外還沒有發現,那麼我們的太陽繫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誰「故意設計」的?所有這些都是巧合嗎?為什麼會這樣?研究人員發現,這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密切相關。這一位置是如此精確,以至於我們如果離太陽近一點或者遠一點,都有可能被熱死或者凍死。二、木星的位置。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裡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1988年鄧肯(M.Duncan)證明,柯伊伯帶是短周期彗星的主要源,而奧爾特雲則是長周期彗星的主要源,冥王星就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為什麼說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呢?
  • 為什麼說彗星的軌道非常特別,不同於太陽系其它的天體?
    即便輻射壓的作用它是存在的,但是不是還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彗星的組成物質很小、很鬆才能被太陽光輻射給吹出來。那為什麼其他的小行星也是暴露在太陽風之下卻沒有形成慧尾呢?這就聯繫到另一個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彗星是從哪兒來的好像有幾個版本。曾經聽到過一個版本說,彗星是在星際空間當中到處流浪的天體,受到太陽的引力被他追過來的。但顯然好像現在它不是主流了,關鍵是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來歷。
  • 行星共用軌道,真的存在嗎?
    儘管有時彗星或行星碰撞會帶來一些危險,但我們的太陽系其實是個很棒的安定之所,只要太陽還在,它的八顆行星就會不出意外地在自己的軌道上平穩運行。但是整個太陽系都是如此嗎?在篩選了伊森說的諸多問題和建議後,我選出了這個由迪·赫利提出的出色的問題:太陽系中的兩顆行星有沒有可能共用同一個軌道?這確實是個很好的問題,而且在我們的太陽系有跡可循。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什麼不是閉合的橢圓?
    在宇宙中任何具有質量或能量的物體都會吸引其他具有質量或能量的物體,這就解釋了從地球上墜落的物體到行星的軌道,再到宇宙中最大結構的形成。廣義相對論預測了引力輻射也就是極端天體的軌道衰減問題,那太陽系內行星的軌道呢?我們先從牛頓引力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說起,牛頓引力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圖中有關引力的描述只是一個更為接近基本真理的近似值。
  • 海王星的14顆衛星中,這顆居然環軌道「逆行」,科學家這樣解釋的
    眾所周知,在我們人類家園地球所在的恆星系統太陽系,它曾經擁有9大行星,在2006年天文國際大會上,人類把冥王星降級了,降為了矮行星,從此只有8大行星了。在這八大行星中,有兩顆行星無疑是最孤獨的,那就是水星和金星。為什麼這麼說呢?
  • 另一個 「月亮」被發現:運行軌道很特別
    克魯特尼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並不像月球或人造衛星那樣,是個漂亮的橢圓形,相反它是以「馬蹄形」軌道圍繞太陽系內部運轉。為了理解馬蹄形軌道,我們可以從上往下看太陽系,以同地球一樣的速度圍繞太陽運轉。從我們的視角看,地球是靜止不動的,而一個沿馬蹄形軌道的天體先是朝地球運動,然後轉身離開;一旦它運行到最遠端,就會從另一個方向再朝地球運動,然後再轉身離開。
  • 要多大的外力才能使地球偏離運行軌道?力應該怎麼計算?
    要多大的外力才能使地球偏離運行軌道?力應該怎麼計算?力的作用需要滿足兩個要素,即力的強度、作用時間,即便是足以轟碎地球的力作用時間若短到無限趨近於零,可能也不足以對地球運行產生影響。換句話說,即便力很小,但是影響的時間足夠長遠,地球的軌道也會逐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