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堂先生世居香港,繼承父業經營藥材,曾在上環文鹹東街開設金利源參茸藥材行。當時他受孫先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革命思想的影響,特命他的兒子李自重東渡日本求學,伺機晉見孫先生並加入同盟會。那時李自重只有18歲。到日本後,初在大同學校就讀。後來聽說孫中山創辦了一間中華學校,專門吸收旅日華僑子弟入學,宣傳革命。他立即與友人馮自由到該校謁見孫先生,要求入學及參加同盟會。他們的入會儀式是由孫先生親自主持的。
按同盟會當時的入會規矩,凡是志願加入這一革命組織的,都要由主持人向加盟者進行「問心事」的程序。所謂「問心事」,即是由主持人詢問加盟者的革命志向及加盟目的。孫先生親自主持「問心事」時,加盟者也可以反問他,請他講發動革命的動機。孫先生當時曾詳細地告訴李自重說:「當我少年時,家住中山(舊稱香山)翠亨村。有一天傍晚我和一些村中父老坐在大榕樹下石凳上納涼,和父老談起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的原因。這些老人中有些人曾參加過洪秀全的太平軍。他們講述了洪秀全不滿清廷的腐敗誤國,發動推翻清廷統治的革命經過。聽了這些後,激發了我的革命思想,因此我就立下志願要從事革命工作,推翻清廷。」李自重先生聽了這些之後印象極為深刻。
孫先生在第一次革命失敗後,雖然不能再留居香港,但他的革命思想在香港僑胞中影響日見加深。李自重加盟後一年,孫先生派他及馮自由從日本返香港,並任命他們為省港澳同盟會的主盟。以後陸續參加同盟會的革命志士日多。李自重的父親李煜堂就是在他與馮自由等組織了同盟會分會後才加盟的。當時香港名醫李樹芬醫生也要求加盟同盟會。這是在鎮南關革命之役前。孫先生乘法國郵船經香港,李自重偕李醫生登輪謁見孫先生時,經他批准而加入同盟會的。
遵照孫先生指示,李自重後來又到廣州,入博濟醫學院(即現在中山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學醫。那是孫先生乘船經香港去越南河內時,李自重與胡毅生登輪晉見孫中山,請示革命工作。李自重知道孫先生赴河內是主持進攻廣東、廣西的軍事(即進攻廣東的防城,廣西的鎮南關之役)。他和胡毅生要求參加,孫先生不允並指示他們要繼續聯絡省、港、澳革命同志進行革命活動。對李自重則指示他入博濟醫學院學醫。孫先生認為革命工作也需要醫學人才以擔任受傷同志的救護醫療工作。同時還指示他在廣州以學醫來掩護及加強與廣州的革命同志聯絡。那時李自重的住所經常有革命同志聚集,儼如革命機關。他在博濟醫學院畢業那年,亦即辛亥革命成功的那一年。
孫中山先生於1899年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受到在港的保皇黨人士葉恩等破壞及控告,涉訟多年。當時《中國日報》是屬於文裕書店的,因官司牽累有被拍賣停版的可能。李煜堂於是撥款承購,使這一革命喉舌的日報不致停刊,並支持該報經費達六年之久,直到辛亥革命成功。
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