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已經陷入《星球大戰(Star Wars)》大肆宣傳的新系列電影《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的上映。當然,在辦公室所有工程師「原力」的各種好的討論,包括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真能運作的光劍(light saber),或是曾有多少次我們曾經夢想在童年車庫中建造R2D2。
許多人會認為,現實生活中將不會有由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和其夥伴想出的各種野外的小工具存在,但讓我們仔細看看。在現有的技術中,至少有7個例子,可以在整個《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找到。
1.垂直起飛
當路克(Luke)跳進他的T-16 Skyhopper,他並不需要跑道,顯示出宇宙飛船探測器的能力,僅需要將宇宙飛船點火併出發。雖然不是經常發生在你當地達美航空(Delta Connection)的班機上,事實上垂直起飛是一個很確定的過程,並對飛行器來說是常規,就像鷂式戰鬥機(Harrier Jet)。
2.類人機器人
雖然C-3PO可能是第一款通過人工智慧(AI)捕捉我們想像力的人形機器人(Android)。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已經走了一段很長的路,讓我們得以打造較電影特技更像人類的機器人。
3.雷射炮
許多在星球大戰眾多甜蜜的遊樂設施標準配備一些雷射炮武器的能力。但Soulless One、Slave I、警察武裝直升機(Police Gunships)和攻擊穿梭機(Attack Shuttles)從現實到你的想像距離並不那麼遙遠。美國海軍(US Navy)設計並製造一個可完全運作的LaW雷射炮,有能力炸掉兩個空中和海上目標。
4.神經控制義肢
路克和安納金(Anakin)能持續保持善良與邪惡的戰鬥(且門票的收入持續增加),這得歸功於Mechno-Arms,其允許他們能取代手和手臂,如此頻繁地輸給光劍刀片。雖然義肢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可看看DARPA如何接近星球大戰系列中,手臂和手通過大腦控制。
5.半機械人
神經機械學(Cybernetics)也許是在《星球大戰:前傳II複製人的進攻(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最突出的特色。其中,格裡弗斯將軍(General Grievous)的身體幾乎全部由機械義肢替換,且他的腦袋(可以說)保持完好。大家最喜歡的OG惡棍、達斯維達(Darth Vader),還有極好的生活在一個神經機械鎧甲中的例子。雖然在應用中幾乎沒有如同電影中半機械人零件那麼的浮誇,但人們開始在他們每一天的生活中帶入電子技術——就像Neil Harbisson將天線放置在他的頭骨。
6. 機器人裝配線
記得當我們的英雄阿納金和帕德梅(Padme)被困在機器人工廠的時候?即使Attack of the Clones不是你最喜歡的星球大戰系列中的一部電影,不過機器人裝配生產線超凡脫俗的場面很酷。可以看看Kia Sportage減少操作人員的自動化機器人工廠生產線有多接近電影情節。
7.全息圖(Holograms)
莉亞公主(Princess Leia)在原始1977年星球大戰電影中,懇求歐比王(Obi-Wan)的著名橋段,就是通過全息圖信息傳遞,此後,全息圖技術通過特許權得以亮相。幾年前,在死去很長一段時間的Tupac Shakur在Coachella山谷音樂藝術節(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露面時,這種技術就出現在了現實中。
如果你有任何從現存的標誌性電影系列中得到的其他技術例子,我們會很樂意聽到這些例子!歡迎且鼓勵你留下評論和進行討論。
EDN電子技術設計微信號: edn-china
電子工程師的靈感設計之源
▼點擊原文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