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覺醒》將故事設置在《星球大戰之絕地歸來》中恩多戰役之後的31年,盧克、韓梭羅及萊婭公主已進遲暮之年,與現時間高度吻合,出現在影片中,即完成了影片的延續,同時讓老星粉懷舊了一把「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星戰」。雖然導演換成了傑傑艾布拉姆斯,但無論是影片的基調,還是情節的設定都和《星戰》的一貫路數極為吻合。
白甲戰士、機器人阿圖,電光劍這些屬於星戰的獨特標誌,充分保持了盧卡斯的概念,豪無違和感,jj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真的很懂「星戰」(Star Wars)這個系列)。但某些「專家」卻說,這樣的手法「是套用系列公式複製出來的流水線產品」,「具備娛樂性卻相當缺乏靈氣與驚喜」,「過於保守,全力刻意模仿80年代的系列懷舊感,已經到達一種徹底僵化的地步」。
可以設想,如果讓《原力覺醒》走進《蝙蝠俠》的黑暗風,再用蓋裡奇的多線敘事方法,讓一班露臀凸胸的小鮮肉在太空跳起霹靂,極盡作死狀,那會是《星戰》嗎?《星戰》系列之所以影響深遠,是因為其用科幻的外衣,包裹了地球上的多元文化,在浩瀚的宇宙間,打造了一個史詩格局的世界。電影外,為了影片而存在的光魔特效公司,從一開始就為《星戰》系列打造了一個超越現實的視覺盛宴。
所以,《星戰》系列難以像《異形》系列一樣,可以用不同的風格去呈現,但是,它又必須有脫離盧卡斯的勇氣,煥發它應有的生命力。《原力覺醒》可以說勇敢的走出了這一步,而且走得很殷實,從此《星戰》的世界會更加的多姿多彩。正如片中,絕地武士不再是男人的專利,韓梭羅必須光榮的謝幕,盧克可以老去,但新的原力已經接棒。
可我們不明白,星戰7並不是給我們看的,星戰7想要的是幫美國人和星戰迷找到回家的路徑。我們要不要回家,有沒有家可以回,不知道;情懷是否一無是處,當下是否真如某些評論——「批判語言對情懷的失語」,不知道。也許我們真需要反思真需要包容,不會反思不會包容,總是盲目總是羨慕的文化終究會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