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2005,共拍攝了6部星戰,歷時28年。其中正傳3部在1983年完結,前傳3部在1999年上映,2005年完結。也就是說每隔3年出一部,9年一個3部曲,兩個三部曲之間相隔15年。現在星戰7於2015上映,與上一個三部曲相隔10年,星戰8*9將會在2018*2021上映。現在我20歲,預計我能活到80歲。按照12年一個三部曲,每隔10年出一個三部曲的規律來看。我這輩子大概還能再看12部(86歲)星戰電影(強行多活幾年),加上之前6部,就是18部。想想我86的時候去電影院看18D的IMAX星戰18拿著把雷射劍大喊我和星戰永遠18的樣子,咳咳。
有些電影是要講情懷的,比如星球大戰。 誕生於70年代的星球大戰,如同歐美科幻60年代的黃金一代盛行的太空歌劇如出一轍,你甚至能很清晰看出《基地》《沙丘》等科幻聖經所投射的影子,是這些名著的集大成者。由這個系列所開創的太空歌劇也從此奠定了主基調,成為後來者的一個最優秀的範本。
開拍之初,迪士尼果斷拋棄了盧卡斯,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星戰前傳的糟糕口碑,劇情上的拖沓和背景設定的抽離都讓所有的星粉覺得被背叛了,於是他們找到了成功復活星際迷航的JJ(天吶好汙的名字),基本上大家都覺得JJ執導的星戰很完美的延續了正傳的風格與基調,而且從海外票房和口碑上看,粉絲們的反饋還是讓片方很滿意的。 問題就在這裡,正傳。 星戰的劇情一直以來廣為詬病,技術流出身的盧卡斯並沒有提供一個非常豐滿的故事,加上星戰的體量巨大,即便每集2個小時的容量也難以凝練地講好故事,索性每一部都獨立成章,這更加重了劇情的脫節,雖然有父子相殘這種開天闢地的狗血設定,但是也僅止於此,整個星戰系列發展到後期更注重的是主角的使命感和個人的悲劇色彩,細節和懸念的設計反而顯得越來越不是那麼重要了,以至於到了後傳裡從第一部大家就等著帕庭稱帝了(尼瑪穿個大鬥篷就當我不認識你了!),結果這個開掛的老不死居然一直拖到第三部才摘下鬥篷……各路人馬都已經腦補出無數劇情了,縱使你有多麼浮誇的造型和超越正傳的科技水平,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另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在於星戰的核心設定:原力,正傳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擴充為系列電影,第一部的劇情還充斥著濃濃的B級片即視感,設定上要多獵奇有多獵奇,跟現在的人看那些天馬行空的連載網絡小說差不多,原力與絕地武士的關係,與宇宙的關係以及來源問題都是毫無根據不成體系的。可是這部電影居然成了,再往後才開始慢慢地補充這些內容,直到現在才有了現在架構。簡而言之,原力是一種存在於宇宙萬物中的立場,一些天賦異稟的種族中的個體可以操控自如,功能很強大,但是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好使,初學者如段譽亂點六脈神劍,成一次算一次;大神級如修煉九陰真經,分分鐘走火入魔,反正就在一部部系列電影中自圓其說,大家只要知道正反兩派的大boss最牛逼就是了。 然後,星戰第7部就在萬眾矚目中開始了。
首先,正傳沒有在中國公映過,所以原力覺醒中的很多梗對於大多數沒有接觸過正傳的國內觀眾來說是毫無察覺的,尤其是千年隼和漢索羅的登場,更不要說萊婭公主和老夥計們的一些互動,但這恰恰是星戰情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沒有這些積澱來看這部電影是十分無趣的,因為原力覺醒擁有星戰系列最完整的基因,也繼承了敘事粗糙,概念混亂,技術落後的缺陷,但在星粉的眼中,這些都是可以腦補甚至早已爛熟於心的東西,大家想要看的是老英雄如何王者歸來,以及後來者如何成長為新世代的英雄,而這也是新作的主題,大家想要看千年隼一夫當關大破死星威脅,大家想要看正義力量背水一戰,大家還想看父子相殘的開天闢地灑狗血(至於此次會不會有父女相殘還有待觀察……),好了,這些都有了。但對不了解星戰的觀眾著實太痛苦了,啊咧!這裡是哪裡?這個人是誰?尼瑪還是個黑人!啊咧?逃跑了?啊咧?抵抗軍了?啊咧!這個衝出來的大叔好眼熟!啊咧,好屌的武器……一方面主線劇情拖沓,另一方面細枝末節又交代不清,正傳講江湖,前傳講政治,後傳居然講……言情……乾脆!我們來點青春片的橋段吧——於是Ren成了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狂熱迷戀自己的朋克祖父並且成套模仿,自命不凡以為天下第一,抓個妹子來對她大吼:你看我牛不牛逼!我要當你老師你同不同意!儼然一副霸道總裁嗑藥style,沒想到玩脫了,裝逼不成反被X,身為父親的漢索羅(不要問我他和萊婭公主什麼時候生的他!大概很多年前吧!)妄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沒想到惱羞成怒的兒子見父親還如同看待孩童般看待自己,哪裡還能淡定!衝動殺人,還不忘對將死的父親大喊:老子不是孩子了!事已至此,我們也只好感嘆造化弄人啊,正傳和後傳裡說「I’m your father」 的人都死在通風井裡了。 順帶感嘆一句,好一張秀氣的馬臉。 當然,劇情上也不是沒有好處,前傳三部才講完的故事,正傳兩部才講完的故事,到了後傳裡居然三分之二部就講完了,不可謂不是一大進步。於是女主幹脆無師自通,神馬大師神馬原力,統統滾一邊去,老娘想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老娘一直都會玩的,只不過不想出手!現在老娘要找我爹(待考證)學藝去了!
《星球大戰》系列作為好萊塢裡程碑式的系列,三十年以來長盛不衰,我記得我以前寫過一個名導名片,就說過喬治盧卡斯的這個系列。當然,新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跟喬治盧卡斯沒有什麼關係,提起喬治盧卡斯沒有什麼意思,但是我個人認為,第七部《星球大戰》不僅延續了前六部的設定,而且有了一定的突破——依舊很好看!最最令我滿意的是在這一次絕地武士是女的,女的,女的!
以前我就覺得那個紅紅黃黃的燈管子晃來晃去,除了顯得幼稚,沒有別的意思。尤其是在前傳的第一部,加上各種中二的彩色子彈,簡直是個煎熬,好像在看動畫片。在7裡面,修正了這個問題,光劍只有兩把,子彈整體來說有了真槍實彈的感覺,整個場面也顯得非常的大氣了,當然,這要得益於現在先進的CG技術。 然後就是人物設置。有人說這個7沒有什麼突破,不過是寫了一個女的盧克。哦,男權社會,這麼重要的一個系列,重啟之後主角是女的,這難道不是一種突破嗎?星戰系列本來就不是藝術路線的,它是科幻類型片最早的系列,在人物設置以及劇情走向上,這種類型電影是有自己的一套路子的,仔細分析分析,這類型的片子,模子都是差不多的,整個觀影的過程非常的愉快,與前六部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尤其是看到已經老去的哈裡森福特和麗婭公主,心中還是非常的傷感的,幸好,C-3PO不會老,D2-R2也重啟了。 其實重啟之後這個系列最吸引我的是凱洛倫。星戰前六部,最讓人激動的人物就是達斯維達,這個受著黑暗面誘惑的絕地武士,身上那令人著迷的悲劇性,讓很多年之後再想起來,還是覺得唏噓不已。而7裡面,凱洛倫這個有些達斯維達爵士影子的人物,實在是太有讓人看下去的動力了,當他看著自己的父親,那個曾經與盧克並肩戰鬥的索羅,將光劍交出去的那一刻,我真的沒有想到,索羅居然就這麼去了——他終究還是選擇了黑暗。他在電影中說過,他正接受光明面的誘惑,讓人浮想聯翩。善惡之念,不過自己心中的轉念所思,以前那個由好變壞再變好的達斯維達。現在這個妄圖抵抗光明面誘惑的凱洛倫,其結局真的好吊人胃口。他和蕾伊的關係,更加讓人好奇啊!
女絕地武士蕾伊,非常棒,簡直戳中了我這個偽女權主義者的所有萌點,當我看到她能開飛船,能戰鬥,幾乎全能的時候,我開心的幾乎跳起來,這才是一個女角色的該有的樣子,才不是噹噹花瓶就完事啦!總之,我覺得,《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值得你在開年的時候,走近電影院看一看。
1977年誕生的星球大戰三部曲經典,直到今天依然為人津津樂道。而說實話22年後,也就是1999年盧卡斯拍的前傳,畫面美則美了,但是總覺得和老星戰系列脫節了。。精巧的玩具一樣纖細的武器,機器人,畫面華麗,更注重人物之間感情的戲份,都讓我覺得這是盧卡斯借著自己星戰系列的名氣打造的類似倫理劇的一套劇集。對於真正的星戰迷來說,似乎熟悉的一切都沒有重現了。時間一晃16年了, 距離第一部星戰更是39年,快四十年了,裡面的人物老了,我們也老了...終於這部劇又出來了。伴隨著老星戰裡面熟悉的一切一一登場,X戰機,鈦戰機,帝國衝鋒隊,千年隼號,汗索羅,萊婭公主, 3P0, R2, 每個熟悉的人、物出現都伴隨著陣陣熱烈的掌聲,星戰迷感覺他們所愛的,所熟悉的一切又回來了。劇情來說其實沒什麼,還是黑暗和光明的較量,裡面的人設只能說是頻頻對老片致敬,但是對星戰迷來說,足夠了。裡面許多橋段,比如蕾伊和芬恩逃跑時芬恩指著一邊的飛船說幹嘛不選這個?蕾伊一邊向著遠處的飛船跑去,一邊說這是一堆垃圾!瞬間鈦戰機把他們目標的飛船炸成碎片,然後鏡頭一轉轉到蕾伊口中的垃圾。全場轟然大笑,是千年隼!
這部片子,對星戰迷來說,足夠滿足大家的欲望了。說實話,從電影技術來說,其比1999年的前傳也沒有高明到哪裡去。我只能有一種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遺憾。若是1999年,那時候我們都還年輕,那部片子不是前傳而就是這樣的續集的話,是否會更成功,讓星戰迷們更滿足呢?不過還好吧。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還能夠濟濟一堂,在午夜坐滿電影院,來回味,來感受,而這16年,許多人已經離去了,這樣看來,似乎又是一種別樣的幸福。不是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卻是一部完美的星戰。儘管影片的劇情和設定上有些微微的BUG,但是在星戰的世界框架下,它們的存在卻是極端合理的。本判官給出5道令牌的滿分,並不代表這部影片無懈可擊,而是我實在難以想像,有任何人可以在要平衡各個方面無數要素的前提下,拍攝出比現在更好的電影如果說這部星戰會讓誰不高興的話,那無疑就是下部星戰的導演萊恩·詹森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導演JJ把系列電影中幾乎所有的經典場面致敬了個遍,系列的傳奇人物幾乎每人都來了次王者歸來的返場秀,甚至本著「片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JJ為電影中人氣最高的角色殘忍的發了便當,真是讓後來人無路可走啊,恐怕下部導演面臨著無米下鍋的窘境,罵娘的心情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