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天日美國閉口不提加加林 俄外交部:「後真相」政治時代的...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直】「美國試圖通過骯髒的伎倆從世界歷史中抹去俄羅斯成就的痕跡。」4月12日是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又稱「國際航天日」),俄羅斯舉辦各種活動紀念這一節日,而美國閉口不提「太空第一人」加加林的祝賀帖文引起俄羅斯的憤怒。

據俄新社13日報導,美國務院12日在其臉書俄語帳戶上發帖紀念國際航天日,寫道:59年前人類首次載人太空飛行完成,但文中並未提及世界首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蘇聯人尤裡·加加林。

美國務院這一赤裸裸的忽視激怒了俄羅斯。俄外交部表示,美國國務院發布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的消息時未提及尤裡·加加林,這是「後真相」政治時代的卑鄙手段。俄外交部在臉書上發文說:「我們提醒美國國務院的同行,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是蘇聯航天員,他的名字叫尤裡·阿列克謝維奇·加加林。

俄羅斯塔斯社13日稱,俄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對美國國務院的表述感到非常憤怒。他在推特上寫道:「說到太空不提加加林,說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不提俄國軍隊,說到1945年解放柏林卻不提蘇聯旗幟,說到元素周期表卻不提門捷列夫……這些旨在抹去俄在世界史上印跡的企圖,不會抹去我們的(記憶),而是抹去了正在做這些事情的海外始作俑者的(記憶)。」

俄羅斯將4月12日定為宇航節,該節日在1962年設立,為了紀念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完成的世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11年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將4月12日定為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以每年在國際層面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同時重申空間科學和技術對人類的重要性。聯合國官網介紹稱,1961年4月12日是俄羅斯出生的蘇聯公民尤裡·加加林先生首次實現載人空間飛行的日子,這一歷史事件為造福全人類的空間探索開創了新的途徑。

相關焦點

  • 「後真相時代」的美國大選
    陳 冰 當2016年美國大選的首場辯論結束後,要問美國選民及所有關注大選的人,美國將向何處去,如何成就美國的繁榮,怎樣保障美國的安全,恐怕沒有人得到答案。在長達90分鐘的辯論中,雙方要麼揭短抹黑,要麼打壓對方,要麼搶機會發布雷人雷語,對民眾關切的國家前途問題,「機智地」一滑而過。
  • 俄外交部:美國系統性破壞伊核問題
    當地時間1月5日,俄羅斯外交部發布聲明,對伊朗濃縮鈾豐度超過20%進行評論。 聲明說,俄方密切關注伊朗提高濃縮鈾豐度的相關措施。聲明稱,提高濃縮鈾豐度與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義務無關。
  •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際新聞熱點評論(7月23日)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際新聞熱點評論(7月23日)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周期已經開啟,為幫助考生們,福建教師招聘網整理了2020教招時事政治重點信息,內含國內、國際時事政治、時政新聞、新聞熱點評論、時事要聞、政治等。
  • 李期鏗丨「後真相時代」的美國輿論生態場
    當前,美國的政治話語生態越來越差,民眾對政治話語生態不滿。「真相凋零」和輿論極化狀態給美國的國家治理和外交關係帶來挑戰。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李期鏗認為,在現代主義興盛的時代,客觀事實是新聞報導的生命,這也是西方「客觀新聞學」理念的精髓所在。然而,「後真相」卻印證了新聞事實紐帶的斷裂。
  • 俄專家稱5年後國際空間站或崩,中國將成多國最優選,不包括美國
    【南方+11月27日訊】據11月26日俄媒報導,在俄科院太空委員會會議上,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蘇聯飛行員兼太空人、「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第一副總經理索洛維約夫表示,2025年以後,國際空間站上將有大量構件發生故障。
  • 俄航天企業:俄新艙抵達後中國宇宙飛船將可以飛往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 俄國家航天集團旗下「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表示,中國飛船將可以在俄羅斯新「科學」艙抵達後飛往國際空間站。在必要情況下,任何美國或者甚至中國宇宙飛船都可以對接『科學』號密封對接適配器。」「科學」號艙計劃於2021年4月底由「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送入軌道。「科學」號艙內將設有第三名俄太空人睡眠區,俄艙段第二個衛生間(「星辰」號艙內設有兩個睡眠區和一個衛生間),以及利用水的氧再生系統和利用尿液的水再生系統。
  • 美國將限制中企在美上市?外交部回應
    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外交部回應美國將限制中企在美上市:反對政治打壓 據央視新聞,在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美國眾議院本周可能會通過關於限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議案。
  • 馮玉軍:俄戰略界縱論「後疫情時代」國際格局與世界秩序
    近來,俄羅斯領導人和智庫專家對「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進行深度思考,認為近年來國際社會各種矛盾深度交織,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成為其進一步激化的催化劑,促使國際與地區秩序陷入紊亂和動蕩。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撰文指出,新冠疫情蔓延激化全球既有矛盾,深刻改變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政治、經濟與安全圖景。
  • 俄外交部:強烈抗議美國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侵犯俄羅斯領海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11月27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對美國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侵犯俄羅斯領海表示強烈抗議。聲明表示,11月24日美國海軍約翰·麥凱恩號侵入彼得大帝灣,越過俄邊界兩公裡。俄方已通過軍事外交渠道,就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 俄質詢NASA:美國飛船對接後國際空間站內大氣混入異丙醇
    俄質詢NASA:美國飛船對接後國際空間站內大氣混入異丙醇 當地時間3月3日,美國宇航局在任務現場直播視頻宣布,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
  • 外交部記者會成了打假會
    在海叔看來,這些東西,姑且稱之為打輿論戰的「政治構陷彈」吧。其主要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查明真相,而是為了其背後金主的政治目的。 文 | 海上客 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成了一場打假會!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際時政(7月12日)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際時政(7月12日)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際時政,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俄外交部對美軍艦進入俄領海表示強烈抗議
    新華社莫斯科11月27日電(記者李奧)俄羅斯外交部27日發表聲明說,俄方對近日美國軍艦進入俄領海一事表示強烈抗議。聲明說,俄方將此事件視為公然挑釁,美方意在破壞和平與良好秩序。聲明說,美國軍艦進入俄領海這一事實並不會給相關水域的地位帶來任何國際法方面的影響。俄方敦促美方今後避免這類冒險舉動,否則美方將會為可能產生的後果承擔全部責任。
  • 普京痛罵這個波蘭人後,俄大使被緊急召見,態度……
    在普京24日狠批前波蘭駐德國大使利普斯基「混蛋和反猶太人的豬」,對歐洲國家企圖篡改二戰歷史表達強烈不滿後,俄羅斯駐華沙大使謝爾蓋·安德烈耶夫27日被波蘭外交部緊急召見。儘管如此,德烈耶夫依舊強硬表態說,「我們不會允許任何人來教訓我們」,並表示自己支持普京的立場。
  • 中國日報網評:中俄在國際舞臺上演協作華章
    當中俄空軍戰略轟炸機隊再度升空編隊聯合飛行時,巨大的轟鳴聲消失後,中俄網民一片叫好。2020年,疫情與百年變局疊加,世界舞颱風雲詭譎。面對來自某些國家的壓城黑雲,中俄兩國堅定相互支持,兩國戰略協作行穩致遠。中俄兩國加強在全球和地區穩定問題上戰略協作,堅持走多邊主義道路,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努力穩定多極化的國際格局,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太空人:國際空間站修補裂縫後仍在洩漏空氣
    (觀察者網訊)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模塊艙日前出現長度為2-4釐米裂縫,機組臨時使用聚醯亞胺膠帶修補,但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直播國際空間站機組與地面的通話顯示,修補後艙內的壓力繼續下降,且空氣流失的速度比修補以前更快。
  • 俄航天集團:尋找國際空間站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方艙段隔離三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20日消息 俄羅斯航天集團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在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隔離三天。© 照片 : ROSCOSMOS俄航天集團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總控小組表示,空間站上的太空人8月21日將轉移至俄『星辰』號服務艙,隨後將對美國艙段進行控壓。」上述決定是與美方共同作出的。
  • 第4163回:俄東方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俄邦「聯盟-2.1B」運載火箭上周二(2017年11月28日)發射失敗所引發的政治後果正在繼續蔓延。羅戈津自2011年後期開始接手俄邦航天項目,目前正面臨大範圍批評。畢竟,上周二的發射失敗已經是他任內第十起事故。此事警醒眾人,俄邦航天工業距離「崩潰」僅有數步之遙。
  • 美國務院攻擊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外交部回應
    在3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2日發推特攻擊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關於這個問題,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了立場。美方出於政治目的,固守狹隘的冷戰思維,刻意突出意識形態因素,頻頻公開曲解、抹黑中國的軍民融合發展政策,惡意的攻訐中國共產黨,想方設法遏制中國的發展,為此美方不惜對中美企業和學術機構人員進行道德綁架、政治施壓,甚至威脅制裁,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