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科學領域發生的10大事件

2020-11-08 風卷殘荷87

看來,未來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我們——就在十年前,我們無法想像我們今天使用的某些技術目前的狀態。最近宣布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嬰兒的誕生,也讓我們對未來有了一個經典的願景,但對許多人來說,這一願景是可怕的。另一方面,在其他領域,未來似乎不願意到來: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的證據,人類還沒有踏入火星,火星仍然隱藏著巨大的秘密。在這裡,我們回顧一些今年最難忘的科學新聞,物理學家和科學大眾史蒂芬霍金離開了我們。

1. 霍金起飛到星星

毫無疑問,2018年最公開的科學故事於3月14日被打破,當時得知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這是一個長壽記錄,因為他被診斷患有肌萎縮性側質硬化症,只有21歲。

霍金留下了兩個主要的科學貢獻——他對黑洞的理論研究,以及他對大爆炸作為時空奇點的描述,這一觀點受到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作品的啟發,它為宇宙起源的巨型爆炸的假設提供了堅實的支持。

但霍金不僅僅是一個學者——他在普及科學方面的努力和非凡的魅力使他成為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20世紀最受歡迎的科學家。他最後一次升空的星星不僅僅是比喻——6月15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葬他的骨灰時,他的聲音與音樂家萬格利斯(Vangelis)從位於西班牙塞布雷羅斯(Cebreros)的歐洲航天局地面站的原作一起傳入太空。廣播的目的地是距離地球約3,500光年的黑洞。

2. 第一批基因組調整的嬰兒?

有趣的是,2018年影響最大的科學新聞比鼓掌更受到詆毀,我們甚至沒有證實它確實發生了。在11月的最後一周,我們了解到中國研究員何建奎聲稱首次獲得了使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修改基因組的嬰兒,從而跨越了一條仍在激烈的倫理爭論中仍爭論不下的線。

由於他還沒有公布他的研究結果,因此無法確認他是否確實成功地改變了人體免疫機能喪失病毒(HIV)的共受體,使嬰兒對愛滋病具有抗藥性。無論如何,他的實驗被描述為不負責任,有害和危險,雖然某些研究人員,如美國遺傳學家喬治丘奇,認為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治療是一個進步,必須實現。

不管他的情況在未來幾個月如何發展,這一消息都有助於加強關於研究人員已經獲得的技術的允許使用的討論。


3. 火星冰下的湖泊

關於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的新聞報導就像海灘上的海浪——它們會周期性地起伏,在某些情況下,會逆轉我們認為已經證明的。這發生在2011年宣布的季節性流動中,在2017年,季節性流動被降級到可能失敗的假設的抽屜裡。但是,今年,新的生命被引入到這樣的假設中,即我們鄰近的星球蘊藏著生命的基本液體。

今年7月,一個義大利研究小組分析了歐空局火星快車探測器收集的雷達數據,推斷火星南極冰蓋下1.5公裡處有一個長約20公裡、至少1米深的液態湖。這些數據沒有澄清它是否是真正的亞冰川水庫或溼巖層,但它的液態似乎已經得到證實,這將與好奇號火星車最近對複雜有機分子的探測一起增加火星生命可能存在的可能性。


4. 中微子: 很久以前, 在一個遙遠而遙遠的星系裡...

...如此小的粒子,它們從物質中滑過,沒有留下痕跡,開始了40億年的宇宙航行,這將帶它們深入到今天深埋在南極南極冰層中的一個不朽的科學觀測站的腸子裡。這個高能中微子探測器被命名為IceCube,它利用這些微小粒子與巨大的傳感器網絡極不可能的碰撞來記錄它們的通過並跟蹤它們的起源。

今年7月,IceCube成功地查明了其中一個中微子的起源,這是一種與遙遠星系中心黑洞相關的能量來源。與2016年宣布的第一次引力波探測一樣,從遙遠的宇宙源捕獲高能中微子為天體物理學家提供了一個新的透鏡,用於觀察宇宙,擴展所謂的多信使天文學。


5. RNA幹擾,對抗疾病的新工具包

在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裡,我們開始聽到一種新的細胞調節機制,通過RNA的小分子(一種類似於DNA的化學形式),選擇性地阻斷基因的活動。RNA幹擾(RNAi)是系統的一部分,它指導不同細胞類型的發育和功能,以完成他們在體內的使命。

然而,隨著這些自然調節器的發現,出現了設計定製RNAi來改變某些與疾病相關的基因活性的可能性。今年,美國和歐盟首次批准了這些藥物:patisiran,一種阻斷導致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的RNAi,稱為家族性澱粉樣多神經病。它的批准為一種新的藥物類別鋪平了道路,這種藥物有望在數年內擴大。


6. 一枚新火箭將第一輛汽車發射到太空

載人航天探索2.0版將具有所謂的"新空間"(NewSpace)的基本合作,即蓬勃發展的新興私人航天產業。因此,這些公司的每一次新進步,都是人類重返深空的一步。

今年2月,伊隆·馬斯克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成功發射——儘管沒有機組人員。也許,無可挑剔的首次亮相,新的美國發射器將只捕捉到專家的興趣,如果不是為有史以來設想的最夢幻般的廣告活動之一:火箭的有效載荷包括紅色可轉換特斯拉跑車馬斯克自己,由模特象徵性地推動大衛鮑伊的經典歌曲空間奇數的聲音。然而,這位南非大亨古怪的一面並沒有受到一些科學家的接受,據他們說,汽車有一天可能會用陸地微生物汙染火星。

7.迪金森尼亞,地球上第一個已知的動物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已經證明,陸地生物學歷史的關鍵不僅在地下,而且在實驗室裡。先進的實驗技術揭示了化石遺骸中的細節,這些細節是肉眼看不到的,但在重建地球上生命史時是必不可少的。在9月份,一組研究人員允許一組研究人員鑑定D dickinsonia化石中的膽固醇分子,這種生物體自1947年以來一直為人所知,但直到現在還沒有被確定地分配給特定的生物分類。

這一發現表明,迪金森尼亞絕對是一種動物,其年齡為5.58億年,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已知動物,比寒武紀爆炸早了近2000萬年。結果表明,作為動物的血統可以追溯到愛迪亞卡蘭,一個祖傳時期豐富的生命形式,其可能的現代後代仍然是一個爭論的問題。


8. 人類家庭很複雜

智人是今天唯一存在的人類物種。我們已經知道情況並非總是如此,但今年我們了解到,我們血統的歷史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今年8月,由古遺傳學家Svante Pöbo領導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位9萬年前死亡的婦女的基因組,她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類的女兒:她的母親是尼安德特人,她的父親丹尼索萬是一個仍然相對不為人知的群體,生活在亞洲。這種雜交案例加入了現代人類與德尼索萬人和尼安德特人繁殖的其他已知案例,證實了我們物種的進化路線並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糾結的網絡。


9. 沒有外星巨型結構, 但對 Seti 來說是一個新的提升

經過三年的科學研究和推測,似乎外星文明的最後一個可能存在的線索是一個死胡同。當2015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一顆名為KIC 8462852的恆星的亮度有一個奇怪的衰減,它位於距離地球1470光年的地方,有人回憶起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1960年做出的預測,即這將是一個工程巨型結構的標誌,該結構是由技術先進的物種建造的,以收穫恆星的光。然而,今年有幾項研究得出結論,它很可能只是一團塵埃。

但自相矛盾的是,也許我們處於一個新的黃金時代的開始,在尋找外星智能(SETI)。自1993年以來,美國國會首次提議在未來兩年內向美國宇航局提供2000萬美元,用於在宇宙中尋找無線電信號等技術信號。


10. 太陽系在這裡結束

隨著今年和這個名單接近尾聲,我們適當地完成了太陽繫結束的物理位置,或者至少是我們宇宙附近最遙遠的陸地塊(我們知道的)的位置。就在幾天前,2018 VG18的發現,綽號"Farout",被宣布,第一個跨尼普圖尼亞的物體探測到的距離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00倍以上——確切地說是120倍。

這個物體直徑約500公裡,顏色為粉紅色,距離冥王星遠3.5倍以上。科學家們還不能精確了解它的軌道,但他們估計,遠方的一年可能持續1000年以上地球年。

相關焦點

  • 科技|《科學》展望2020年即將發生的科學大事件
    近日又展望了2020年將會發生的重大科學事件,其中包括火星探索計劃、國際氣候會議、培育人-動物雜交體等。1、火星探索計劃2020年,包括3個著陸器在內的幾艘太空飛行器將會向火星進發,美國宇航局將會發射名為「Mars 2020」的探測器,旨在收集火星上的巖石樣本、並在未來任務中將所採集的樣本送回地球,同時該探測器還將配備一架小型、可拆卸的無人機。
  • 2018年科學界的大事件:霍金去世,中國科學家突破世界難題!
    2018年,科學界發生了很多大事件,比如:偉大的科學家霍金去世、巴西博物館大火、克隆猴「中中」、「華華」登上《細胞》雜誌封面等,每一件事都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回顧一下2018年科學界發生的大事件!
  • 2018年發生了哪些科學大事
    「火星快車」在火星南極1.5千米的冰蓋下,首次發現了大面積的液態湖泊,人們為之歡呼;而地球的另一邊,巴西國家博物館九成藏品付之一炬,令人扼腕嘆息……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裡,科學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歲末年初,各大科研機構紛紛盤點,我們也綜合梳理出這些值得被記住的科學事件。
  • 2018年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天津大學報》如約推出了「2018年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與大家分享過去一年的喜悅與榮耀。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2019年,讓我們一同努力奔跑,當好追夢人!8月342項各類項目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0月牽頭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項,居全國高校前列;12月1項獲中國專利獎金獎。2018年天大科研經費突破30億元;SCI論文突破4000篇;學校申請國內專利3614項。
  • 2018年4月全球天氣氣候大事件
    2018年4月,全球暴風雪、暴風雨、滑坡泥石流、颶風、森林火災等事件頻發。肯亞洪災致21萬人流離失所、印度遭暴風雨、罕見暴風雨襲擊巴以地區引發洪水等等,「全球天氣氣候大事件」為你梳理過去一個月全球發生的那些天氣氣候大事。
  • 2019 年 NLP 領域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日前,NLP 專家 Elvis 盤點了 2019 年 NLP 和 ML 領域發生的大事件,涵蓋具有價值的論文、文章、工程工作、年度報告等等,並為大家呈上了值得關注和學習的一波課程和圖書資源。針對所有的大事件,Elvis 還事無巨細地為大家一一附上了相關連結,誠意滿滿!
  • 99年發生了什麼大事件,末日論曾引發恐慌
    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再回過頭來看99年盛傳的末日論,看起來似乎就像一個笑話。那麼,除了末日論,99年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事實上,當時不僅有末日論引發了大家的恐慌,同時在民間還流傳著關於外星人侵入地球的言論,甚至至今還有人認為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過的。
  • 一起回顧2020年世界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2021正在來臨的路上,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事情,從小小的個體,到浩瀚的宇宙,這一年給我們內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來一起回顧一下,盤點2020年世界發生的大事件。截止到2020年12月23日0時,全球累計確診78282788,死亡1719602。澳洲火災澳大利亞叢林大火,澳大利亞大火給當地的生態系統帶來了非常大的傷害,想要恢復生態系統非常困難,沒有十幾年是不行的,需要很多的人力與物力才能種植起來,而且對野生動物也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據統計這次大火造成了近三十億隻動物死亡或琉璃失所。
  • [圖]圖解2012年在科技圈發生的大事件
    Facebook、Pinterest、Twitter、Google+、Youtube這幾個名字你一定是在耳熟不過了,一定有人每個網絡平臺都有帳號正在使用,除了每天花上好幾個小時用心經營、貼上不同內容的貼文之外,還得要花上許多心力記下不同帳號和密碼,以下2012年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件你有參與過幾個呢
  • 2021年將發生的科學大事件!外媒大膽預測,這幾個跟中國有關
    編輯:供奉 近日,英國《自然》網站發表文章,對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進行預測。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幾件大事都和中國有關。 首先,2021年會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年。對此,拜登明確表示過,他會採取行動,諸如重回《巴黎協定》等等,以作應對。
  • 《科學》雜誌評出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技術突破拔得頭籌,成為年度頭號科學突破。 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可讓研究人員逐個追蹤細胞發育,了解哪些基因會在胚胎早期發育時被開啟或關閉。
  • 《暴走大事件》今晚八點復播,歷數2018娛樂圈事件,不忘八卦之心
    說起《暴走大事件》這一檔節目,不得不說他們被封殺的原因,在節目中用董存瑞和邱少雲來吐槽廣告植入,雖然說他們這種行為很不值得提倡,但是看在他們能及時反思並道歉,經過一年的封殺時間,那個熟悉的大頭有一次出現在了我們的螢屏上,在今晚的八點,《暴走大事件》在多個平臺發布,讀者朋友們感興趣的話
  • CSGO:VP的沒落,Astralis的王朝,2018年TOP20大事件盤點(上)
    CSGO:VP的沒落,Astralis的王朝,2018年TOP20大事件盤點(上)2018年是CSGO歷史上較為奇怪的一年。 一方面,Astralis以自NiP王朝以來的,一種從未見過的方式統治了賽場。
  • 2018年度PBT及其副產四氫呋喃行業大事件
    慧聰化工網訊:2018年度PBT及其副產四氫呋喃行業大事件    1、中東地區首套PBT裝置開始商業化生產    2018年7月3日,沙特國際石化公司(Sipchem)宣布公司旗下子公司Sipchem化學公司的新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裝置開始商業化運營。
  • 人工智慧、基因編輯、時空搖滾:塑造了21世紀10年代的科學大事件
    深度學習主要利用神經網絡識別複雜數據的模式,它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讓AI得以施展拳腳,實現了可靠的語言翻譯,在撲克1、電子遊戲2及圍棋3領域接連擊敗人類專業選手,並且在自動駕駛領域初露鋒芒(參見Nature518, 20–23; 2015)。從材料科學到藥物探索,從量子物理學到醫學,沒有和機器學習「發生關係」的領域屈指可數。
  • Science期刊盤點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2018年12月22日/生物谷BIOON/---每年年底,Science期刊都會評選出十大科學突破。本周(12月20日)Science期刊公布了該期刊評選出的2018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今年的Science十大科學突破之首是單細胞水平下的細胞譜系追蹤(去年為首次觀測到雙中子星併合),除此之外,今年的十大科學突破還包括來自遙遠星系的信使,解析分子結構變得簡單,冰河時代大碰撞,科學界的女性性騷擾現象發生好轉,古人類的混血兒,法醫譜系學日益成熟,基因沉默藥物獲批上市,窺探原始世界的分子窗口,細胞利用相分離機制調控它的內含物
  • 2月份儀器儀表行業發生的那些大事件盤點
    那麼在2月份儀器儀表行業都發生了那些大事件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匯總。廣州國際分析測試及實驗室設備展覽會暨技術研討會召開2017年2月21日,「中國(廣州)分析測試論壇」於廣州盛大召開,該論壇以推動華南地區分析測試技術進步為宗旨,旨在服務於實驗室技術和建設的完整價值鏈,通過展覽會及論壇等形式為實驗室領域專業人士提供宣傳、貿易、交流、學習的互動平臺,為實驗室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閱讀提示:本文預計閱讀完成需要27分鐘重要提醒:本文為百度自2012年至今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動脈橙產業智庫梳理了百度自2012年至今在數字健康領域的醫療大事件。一. 百度數字健康之智慧醫療百度在智慧醫療領域已發布三款醫療AI產品:AI眼底篩查一體機、智能分導診、CDSS輔助診斷系統。
  • 年度回顧:2020年PC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20年PC行業大事件回顧 轉眼間2020年度已經畫上句號,這一年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個行業的運作方式、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於PC行業來說,同樣是挑戰和機遇並存,在2021年開年之際,我們不妨來為2020年度的PC行業做一個回顧
  • 今日頭條舉行海綿演講科學專場,7位科學家向公眾解讀2018科學大事件
    1月19日,海綿演講科學專場在北京 751中央大廳順利舉行。當天,共有 7位今日頭條科學創作者登上海綿演講的舞臺,他們與現場 400位觀眾分享了各自研究領域的科學故事與前沿發現。海綿演講是今日頭條創作者官方演講平臺,目前已經舉辦了5場活動。自創辦以來,已有37位今日頭條各領域優質內容作者登臺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