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過去了二十多年,我仍舊會想起小時候看電視留下的那些「童年陰影」。
比如動畫片《黑貓警長》,其中有一段母螳螂吃公螳螂的片段,讓許多人看得直起雞皮疙瘩。
比如動畫片《魔方大廈》,改編自鄭淵潔的小說,整個畫質非常詭異,是許多小朋友的童年噩夢。
再比如央視六套播出的《瘋狂的兔子》,荒誕的情節背後是對動亂年代的控訴,看著也讓人心生恐懼。
還有同樣在電影頻道播放過的恐怖片《黑樓孤魂》,這部電影是一群知識分子拍出來的,因為臺詞、畫面過於前衛還被刪減了12分鐘,但剩餘的內容依舊看著十分恐怖,據說嚇死過人。
和以上幾部影視作品相比,皮哥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更加特殊。
它不僅是一代人的「童年陰影」,女主演也因為片中大尺度鏡頭受盡非議,更不可思議的是很多人是通過學校包場觀看了完整影片。
這部電影就是由葉大鷹執導,1995年上映的抗戰題材電影《紅櫻桃》。
《紅櫻桃》上映後,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本片的女主角郭柯宇出演本片時不滿18歲,她憑藉本片出色的表演,贏得了百花獎影后、上海電影節影后和平壤電影節影后等殊榮,被封為「少女影后」。
本片大獲成功後,許多中小學組織學生去電影院觀看本片,使得《紅櫻桃》在當年拿下了4000萬的票房。
然而這部抗戰影片並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電影中充斥著大量裸露鏡頭,最震撼的當屬女主角裸背的鏡頭。
畫面中,女孩兒裸身站在一個矩形餐桌上,一個衣冠楚楚的德國軍官說要送她一個禮物,隨即在她的背上紋上了彩繪。
彩繪上有德國納粹的標誌,還有代表德軍精神的一隻鷹。
可是當時的學生根本看不懂紋身背後的含義,電影裡這一幕詭異的畫面也成了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多年後,《紅櫻桃》多次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可是電視的版本刪減了10分鐘的大尺度片段,即便如此,這部《紅櫻桃》依然給人內心以極大的震撼。
今天皮哥就與大家一起聊聊,這部電影以及它的幕後往事——
《紅櫻桃》是中國第一部全部鏡頭都在國外拍攝的電影,外景地就選在莫斯科附近。
影片在1992年開機,在拍攝了序幕部分後,就花了2700萬人民幣,隨後因為資金不到位暫停拍攝。直到1995年,導演葉大鷹才籌集了足夠的資金,開始新的拍攝。
參加《紅櫻桃》試鏡的演員很多,候選者需要在鏡頭前完成三分鐘的表演,年幼的郭柯宇一口氣念完了臺詞,葉大鷹當即拍板將她定為女主角。
隨後劇組前往莫斯科,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裡拍攝,兩位未成年的小演員跟隨大人在嚴寒下完成了拍攝。
據維基百科透露,本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1940年的冬天,兩個中國小孩被送進了莫斯科近郊的伊凡諾夫國際兒童院,男孩叫羅小蠻、女孩叫楚楚。
不久,蘇德戰爭爆發,兩個孩子在戰亂中走散。
楚楚和兒童院的小孩遭到了德軍的重重迫害,一位德國將軍酷愛紋身,他找來楚楚,在她背上紋了一個法西斯的像徽。
而在後方的羅小蠻,當上了專門送發陣亡通知書的「黑色信使」,他每天用彈弓射擊戰俘,引發了騷亂,情急之中小男孩點燃汽油桶和戰俘同歸於盡。
二戰結束後,楚楚恢復了自由,醫生對她進行了植皮手術,但未能成功。
後來楚楚定居北京,終身未婚,63歲時去世。
《紅櫻桃》沒有直接描寫戰爭,卻從孩子的視角給我們展現了戰爭的慘無人道。
去年皮哥推薦過另一部通過兒童視角控訴二戰的電影《芬妮的旅程》,兩部電影有著相似之處。
不過《紅櫻桃》是1995年的電影,《芬妮的旅程》是2016年的電影,可見我國這部電影是有多麼超前。
整部影片的「超前」不只體現在創作時間上,內容層面的「前衛」更是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第一大前衛:戰爭片裡的「大格局」。
過去中國拍的二戰影片幾乎都是抗日戰爭,有點「各掃自家門前雪,莫怪他人瓦上霜」的感覺,而這部影片的格局很大,遼闊的歐洲戰場上也出現了兩個中國人的身影,兩個孩子在寒冷的西伯利亞經歷了法西斯的迫害。
他們的經歷讓人毛骨悚然,而他們遭遇的傷痛就像楚楚的紋身一樣,刻在背上擦不掉成為了一生的枷鎖,但另一方面這又是一道榮耀的印記,它代表著中國人民一直在反法西斯的鬥爭中發光發熱。
第二大前衛:拋棄戰爭場景如何給觀眾震撼。
傳統的戰爭片都是戰場上的刺刀見紅,革命者的慷慨激昂,這是一種最直接的震撼。
本片給我帶來的卻是另一種震撼。
比如楚楚在俄語課上演講,剛開始她用蹩腳的俄文編造了一個美麗但虛假的故事。
隨後她的謊言被老師識破,楚楚含淚用中文講述了自己悲慘的遭遇,她父親是中國革命者,被國民黨腰斬,年幼的她看著父親在掙扎中死去。
這一段口述的歷史不僅震撼了臺下的俄文老師,也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觀眾。
再比如,影片中有一處孩子洗澡的鏡頭,一群男孩女孩在公共浴室裡歡快淋浴,鏡頭中他們裸露著身體,卻絲毫讓人感覺不到一絲下流,反而心生出一種對美好生命的讚美之情。
可是想到這些年輕人,很可能會成為戰場上的一具具流著血的沉默屍體,那種美好的念頭稍縱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窒息的感覺。
第三大前衛:寫實、不遮掩的鏡頭語言。
兒童戰爭片《芬妮的旅程》將逃亡描寫成一場旅行,一群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宛若天使,儘管不遠處有著德軍黑洞洞的槍口瞄準著他們,觀眾依然感受到的是一種出汙泥而不染的純真。
《紅櫻桃》雖然也是站在兒童的視角,卻不試圖進行任何美化,所有的鏡頭語言都是簡單直接的,甚至有些粗暴。
比如德軍拿槍對著老師、孩子,說爆頭就爆頭,槍響之後這些生命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比如一位德軍士兵當著楚楚的面拿槍對平民掃射,平民慌忙逃竄,幾秒鐘後就倒下一具具屍體。
再比如一群德國士兵圍攏在一個少女身邊,毫不顧忌地伸手欺辱她,少女做出痛苦的表情。
這些鏡頭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讓我直冒冷汗,鏡頭背後的創作者冷峻到讓人覺得有些冷血,也難怪當年這樣先鋒的電影語言不被普通觀眾接受,成為一代人的夢魘。
總之,《紅櫻桃》是一部沒有正面描寫戰爭,卻依舊讓人直觀感受到戰爭慘烈的電影。
這部電影是如此直接,像一把匕首深深插入我們的內心,即使過了幾十年,你或許會忘記電影中的情節,但少女楚楚背上的紋身,卻一直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讓人回味起來仍然不寒而慄。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