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縮頭魚蝨纏住,是魚的噩夢!它吃掉魚的舌頭,再成為「舌頭」

2021-01-14 潛水星球EZDIVE

文章來自公眾號:好奇心實驗室(ID:feizhengchang123)、大自然搬運工和拿來主義

若問起,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是什麼?很多人都會回答,昆蟲。



巨鯨可能注意不到自己身上成百上千的藤壺,估計覺得就是煩人的跳蚤,頂多造成哺乳動物近親人類的密恐。但那些體型相對來說,堪稱「巨型」的寄生生物,實在是宿主的噩夢。而有的寄生生物的生存方式,不僅是吸血、在胃腸裡活動這麼日常,而是相當詭異,甚至仿佛外星生物一般。
從圖中可以看出來,縮頭魚蝨長得很像我們熟悉的鼠婦,也就是潮蟲,的確它們是親戚的關係,隸屬於等足目。等足目的廣大弟兄們多數具有背腹平扁成盾型的特點,頭部短小,眼神呆滯,生存基本靠苟。比如球鼠婦,喜歡把自己捲成一團,堪稱昆蟲中的穿山甲。
還有喜歡在海岸邊爬的海蟑螂,自古以來就被海邊飢不擇食或好奇心爆棚的廣東人收集起來,製作成美味。
還有地球人心中的噩夢大王具足蟲,成蟲體長可達19-37釐米,是昆蟲巨大化的絕佳代表。但由於人畜無害,偶爾會被眼神不好的地球人,當成皮皮蝦端上餐桌。可等足目中的縮頭魚蝨,它的生存方式不僅猥瑣,而且令人毛骨悚然。縮頭魚蝨在不成熟的階段,寄生在魚的腮部,這裡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營養充足。
成年縮頭魚蝨通過腮部來到魚類的口腔內,在被魚咽下去之前,騎上肥美白厚的新鮮魚舌。
是的,姿勢就是「騎」。前爪死死勾住舌頭的同時,它的後腿蹬在舌頭後部。
騎上之後,它撲在舌頭上,咬破一個口子,大口吮吸起身下這隻「大馬」的養分起來。這個時候魚肯定是疼痛難忍的,畢竟那是自己的舌頭,魚也肯定能感覺到自己的嘴裡有異物。按理說伸手到嘴裡,把蟲子使勁兒硬拽下來,丟掉,也就沒事兒了。但魚並沒有手。
於是它只能忍受著縮頭魚蝨對自己舌頭的蠶食,努力尋找食物,以不讓自己耗掉太多能量。
縮頭魚蝨會儘快吸盡魚舌頭中的血液,以讓舌頭儘快萎縮壞死,脫離魚體。
舌頭脫離魚體後,縮頭魚蝨取代了舌頭的位置,它化身為一個器官,盤踞於食物的必經之路——口腔。
從此,它衣食無憂,獲得了溫暖與營養。魚不管吃什麼,它都能第一個吃到。魚找不到東西吃,它就啃食魚的口腔黏膜。很少有寄生蟲會寄生在宿主的口腔,原因很簡單,萬一被咽下去了怎麼辦?而且很多哺乳動物單是唾液就對這些蟲子有「腐蝕」作用,更別提擁有尖牙利齒的動物,可以依靠靈活的下顎,將縮頭魚蝨在口腔中碾碎了。從縮頭魚蝨的體格來說,魚的口腔實在算不上大房子,頂多是蝸居。
交配的方式就是「今晚到我家來」的邀約。遠道而來的縮頭魚蝨從腮部這個後門進入魚的口腔,與之一同成長。
縮頭魚蝨都是雌雄同體的,成長的這一夜它們會確定彼此的性別,決定接下來的餘生,這個蝸居的房主是誰。整件事情最可氣的是什麼,就是縮頭魚蝨又當又立。它不認為自己是寄生蟲,而覺得自己是魚的舌頭。
它每天都要按時起床工作,發揮舌頭的職能,幫助魚進食。如果有食物殘渣沒被魚咽下去,它還要幫忙吃掉。
因此,縮頭魚蝨與魚的關係,從早期的寄生,轉換為了共生關係。雖然縮頭魚蝨嚴格意義上的寄生,僅限於剛來口腔吃舌頭的那段黑歷史,後期充當舌頭,就起到了幫助寄主進食的作用。但問題是,魚之所以沒舌頭,就是因為它啊!
魚又沒有利齒,不會咬到舌頭,一般情況下怎麼會失去舌頭呢?
而且更糟的是,魚是有味覺的,雖說魚的味覺不單單存在於舌頭上……但失去部分味覺的魚生,真的是食之無味啊。而且「輔助進食」有什麼用呢?遊泳的時候來個甩尾,不一樣能把食物咽下去?(我猜的)魚失去味覺的唯一好處,可能就是不會被花樣繁多的魚餌忽悠到吧。其實縮頭魚蝨還挺常見的,下次吃魚的時候,可以檢查一下魚的嘴裡有東西沒。不過不小心吃了也沒事兒,味道估計和皮皮蝦差不多。
PS:玩笑歸玩笑,吃魚一定要徹底熟食。人類不是縮頭魚蝨的寄主,但人類的腸子是各種麵條狀寄生蟲的沃土。


海產魚生還行(主要是寄生蟲水土不服),淡水魚生的寄生蟲到人的腸胃就像回家一樣,所以喜歡吃順德魚生之類的一定要小心,實在不行吃驅蟲藥。


魚蝨,是一種讓人一聽到就不寒而慄的生物。它惡毒,神秘,長相醜陋,而且對觀賞魚一點也不友好。


甚至有些時候,一想到魚蝨的樣子,仿佛看到了在遙遠的黑暗之地,有源源不斷的黑色冷氣撲面而來。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跟魚打過交道的朋友,對縮頭魚蝨並不陌生。它寄生在魚舌頭上,讓心愛的魚被迫受虐,日漸消瘦。


而比它更臭名昭著的魚鯴,更讓人頭疼。殺蟲的結果往往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這兩種生物不是同類,甚至有一種並不是那麼邪惡。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在分類上,縮頭魚蝨屬於: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囊蝦總目、等足目、扇尾水蝨亞目、縮頭魚蝨科、縮頭魚蝨屬。這裡的縮頭魚蝨,跟「鯴」是有區別的,鯴是橈足亞綱,而縮頭魚蝨是真軟甲亞綱。百度百科上的魚蝨其實應該改成「魚鯴」,而且裡面某配圖錯誤的用了縮頭魚蝨。


有些事仔細想想就漏洞百出,建議平時有時間,又不想被忽悠的朋友,收集一些有權威性的網站。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縮頭魚蝨跟「鯴」之間的區別,是縮頭魚蝨大部分時間會在寄生在魚舌頭上,而「鯴」,會在鰓上,體表上附著,導致魚身體傷痕累累。


雖然這兩類生物都是依靠魚血活命,但「鯴」對魚體表造成傷害後,細菌會趁虛而入,更進一步加速魚的死亡。在生命力慢慢消失的那段時間裡,細菌沿著「魚鯴」留下的痕跡,一點點殘食受害魚,直到剩下一副空空骨架。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雖然縮頭魚蝨也是寄生類生物,但事實上,它只在幼年時寄生在魚鰓上,靠魚血存活。這種生物是雌雄同體,首先雄性成熟,其次才是雌性。等交配完成,雌性會順著魚鰓,摸到魚舌頭上,一點點吸收舌頭上的營養跟血液。


魚舌萎縮後,縮頭魚蝨將尾部插入舌根,取代舌頭的位置,甚至還能起到部分魚舌功能,順理成章的從寄生變成共生。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在此後的時光裡,縮頭魚蝨會陪魚度過餘生,而等魚的生命消亡,還活著的縮頭魚蝨會離開魚體,尋找下一條魚。


它漂泊的生活像是一段強盜吃飽後從良的故事。它靠魚血活命,但不會一味的索取。為了確保生活穩定,也假裝自己是條正緊的魚舌頭。


雖然平時吸血,對魚的損害是持續性的,但它不是魚鯴,不會吃飽了拍拍屁股走人,雙手一攤,不管不顧身後的一堆爛攤子,並快速尋找下一個倒黴鬼。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縮頭魚蝨跟魚的共生關係,大概能讓生物學家們驚訝幾十甚至上百年,因為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第二個從寄生到共生轉變,而且契合度還這麼高的生命體。


雖然寄生蟲讓人深惡痛絕,縮頭魚蝨的做法也讓很多人嗤之以鼻,但這種主觀的善惡,並不會阻止自然以一種包容的形式,正視每個努力活著的生命。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現在縮頭魚蝨廣泛分布在各個水域裡,有一些魚友也見過這些長的有點毛骨悚然的傢伙,好在魚缸裡幾乎不會出現縮頭魚蝨,一旦發現,可以試一下通過加鹽跟升溫的方式,同時輔以鑷子去除。更快速的方法是直接往縮頭魚蝨身上噴鹽水。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不過如果魚舌頭開始萎縮到一定程度,就不要動它了,除蟲的後果,是魚沒了舌頭,也沒了能充當舌頭的縮頭魚蝨,早晚會死。

如果縮頭魚蝨跟魚達成了共生關係也不用太著急,這傢伙不止是吸魚血,也吃一些食物殘渣,只要定期餵食,不會導致魚太瘦弱,但想找回狀態,恐怕是比較難了。

縮頭魚蝨大多寄生在鯛魚和其他7種相近的物種身上。

差距不大的體型容易讓人心裡產生怪異感。


而有一些體型小得多的寄生蝨,則熱衷於體型巨大的鯨類動物。



它們因此得名為鯨蝨,包含了30多個物種。


鯨蝨也是甲殼綱動物,長相與蝦有幾分相像。


體長只有5~25毫米,即使密密麻麻地黏在巨鯨身上也不容易被察覺。

 


在資源稀缺的海洋裡,鯨的表皮相當於一塊肥沃的有機物基質。

因此許多微小的寄生生物慕名而來,企圖分得一杯羹。


其中就有鯨蝨的身影,一條鯨上往往聚集著7500隻龐大的鯨蝨家族。

除此之外,藤壺也是它們身上的常客。


這些附著在鯨表面的淺色小生物也就成了鯨身上的獨特標記。

大片的斑塊宣告著寄生者們的入侵勝利。

 

鯨蝨與藤壺叢生的鯨背


鯨是海洋裡的霸主,因為體型巨大且兇狠而聞名。

對於它身上的小生物來說,可謂安全感十足。


於是它們開始享受搭上鯨皮「快艇」在海洋馳騁的感覺。

然而,速度過快帶來的強大水流卻也不容易讓這些乘客站穩腳跟。


因此抓地力有限的它們只能選擇鬚鯨、座頭鯨、灰鯨等遊速較慢的物種。

 


為了傍上兇猛的巨鯨,鯨蝨自然有特別的技巧。


有限的身體結構裡,鉤狀的枝節末端結構和銳利的口鉗算是它為數不多的實用利器了。


它們依靠尖銳的肢爪緊緊附著在鯨的表皮上。

也就坐穩了這趟沒有目的地的「遊艇」。

 

鯨蝨結構簡要示意圖


但論附著力,鯨蝨還是比不過構造獨特的藤壺類動物。


因此只能屈尊二等座,藏身於皮膚傷口、頭部和腹部褶皺、吻或鼻孔等表皮位置。


為了儘可能將自己固定在宿主皮膚上,鯨蝨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它們不惜咬掉宿主身上的皮膚,從而把讓自己深深嵌入。

 

褶皺處的鯨蝨


而咬掉的皮膚也不浪費,直接成為了它們的食物攝入體內。


當然,如此龐大的群體也不能一味剝削宿主。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它們還得另覓食物。


然而漂泊不定的生活註定不允許它們停下腳步。

因此,浮遊生物就成了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一些浮遊生物


海中浪潮洶湧,體型微小的鯨蝨卻沒有遊泳的本領。

於是它們只能通過宿主皮膚的接觸進行傳播。


而這種機會並不多,能獲得接觸並實現遷移也是個艱巨的工程。


因此一條鯨通常就是鯨蝨的終身宿命。



寄生往往與死亡、患病等不好的結果聯繫在一起。


而在廣泛的生物界中,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未必勢將淪為生死之爭的慘烈。

縮頭魚蝨(學名:Cymothoa exigua),俗名食舌蝨或食舌蟲,是一種寄生的甲殼類。不同於俗稱為「魚怪」,寄生在鯉和鯽魚的胸腔中的一種原產於墨西哥的一種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囊蝦總目、等足目、縮頭水蝨科、魚怪屬動物。這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和房屋潮溼角落裡的鼠婦(Armadillidium vulgare)以及海邊礁石間穿行的海蟑螂(海蟑螂科Ligiidae)關係頗近。


縮頭水蝨科是等足目中重要的類群,迄今共發現42屬347種,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和溫帶的淡水和海洋中。它們主要營外寄生性的寄生生活,寄生在魚類的體表、口腔和鰓腔,有時會鑽入魚的肌肉組織中。它們對寄主和寄生位置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其對寄主的傷害顯而易見,縮頭魚蝨就讓「東家」沒了舌頭;其他的傷害還包括組織損傷、貧血、體重下降、生長緩慢、死亡率上升等。


不同種類對寄主的傷害程度不同,而這些傷害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現在還不明確。值得一提的是,魚蝨並不完全依賴寄生生活,它們也有一定的遊泳和攝食能力,在不利環境下更換寄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外形特徵  在幼蟲時進入魚類的口腔內,通過魚的舌頭吸食魚的血液,直到魚的舌頭萎縮。然後將自己的尾部與已經萎縮的魚舌連接起來代替魚舌工作,由寄生轉為共生的甲殼動物。  


縮頭魚蝨雖然看上去很可怕,但除了讓一些心理脆弱的人吃不下飯或做噩夢外,它對人其實無毒無害,沒有什麼威脅。



文章來自公眾號:好奇心實驗室(ID:feizhengchang123)



EZDIVE潛水雜誌帶你展開潛水生涯:

挖掘新潛點、裝備添購指南、

環境保育議題與探索潛水技巧。


點擊下方二維碼開啟「潛水」閱讀: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百度等常用搜尋引擎,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作者,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智慧財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智慧財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繫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相關焦點

  • 縮頭魚蝨是怎樣代替魚的舌頭的?
    縮頭魚蝨在幼蟲時進入魚類的口腔內,通過魚的舌頭吸食魚的血液,直到魚的舌頭萎縮。然後將自己的尾部與已經萎縮的魚舌連接起來代替魚舌工作,由寄生轉為共生。(縮頭水蝨科的物種通常是雄性先成熟的雌雄同體)之後雌蟲穿過魚鰓進入到魚的口腔,用鉤狀的前端足緊緊抓住魚舌, 開始吸取血液直至其完全萎縮。接下來,縮頭魚蝨就佔據了魚舌的位置,與那只可憐的魚一起共度餘生。
  • 恐怖的寄生蟲,縮頭魚蝨:讓我成為你的舌頭,魚類的夢魘
    今天講的是一種會寄生在魚舌頭上的寄生蟲,它就是縮頭魚蝨,也被稱為魚舌蟲。縮頭魚蝨的寄生很詭異,通常它會先找到一隻魚,用自己的勾狀足狠狠的掐住魚舌,保證自己不會脫落。隨著時間的流逝,魚的舌頭會慢慢萎縮。你以為這時候縮頭魚蝨會尋找下一個宿主嗎?你錯了,這時的它不會離開宿主,而是會繼續附著在原先舌頭的位置。
  • 這蟲專吃魚的舌頭,吃完就住魚嘴裡
    在墨西哥,如果你掰開一條魚的嘴巴,發現裡面還有一張嘴,千萬別驚訝,這是縮頭魚蝨,它是寄生在魚口腔內的一種甲殼類寄生生物。縮頭魚蝨俗名食舌蝨或食舌蟲它們體長一般在3-4釐米之間,它們會順著水流通過魚鰓進入一種名為墨西哥笛鯛口腔內,然後依附在魚的舌根處。它們伸出尖銳的小爪子,深深地嵌入魚的舌頭裡面,通過前爪它們逐漸抽走魚舌頭的血液,導致舌頭慢慢萎縮。
  • 被縮頭魚蝨寄生後的魚,一旦縮頭魚蝨離開,魚會死嗎?
    雖然縮頭魚蝨是一種特別常見的半寄生蟲性生物,但是它卻並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可以寄生的機會,而且它的寄生高度比較統一,基本全部都是在魚類的身上,當它在完成寄生之後,也會做一個重要的動作,大部分都會挑選一些中等體型的魚類,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表皮,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口腔內,當它還是幼體時,就會在水裡面不斷的隨波逐流
  • 魚口中的寄生蟲,會吃掉魚的舌頭,讓自己取而代之,直至死亡
    今天講的是一種會寄生在魚舌頭上的寄生蟲,它就是縮頭魚蝨,也被稱為魚舌蟲。縮頭魚蝨的寄生很詭異,通常它會先找到一隻魚,用自己的勾狀足狠狠的掐住魚舌,保證自己不會脫落。你以為這時候縮頭魚蝨會尋找下一個宿主嗎?你錯了,這時的它不會離開宿主,而是會繼續附著在原先舌頭的位置。
  • 吃掉宿主的舌頭,寄生蟲取而代之,它們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手段
    而在海洋中,就有一種極為「猖狂」的寄生蟲,它們不僅會寄居在魚類的身體,搶奪魚類的養分,而且還會在宿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吃掉宿主的舌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魚類其實是有舌頭的,只不過對比起哺乳動物,魚類的舌頭沒有味覺,舌頭的最大作用在於將食物向後推到食道,有些魚類的舌頭上甚至還長有鋒利的牙齒。
  • 雌雄切換,從小蹭飯最終成為寄主舌頭,這種寄生蟲有多野蠻?
    然而,對於今天的主角來說,它的寄生技能更高一籌,可以說,它是真正的噩夢,也是眾多寄生蟲中最可怕的一位。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縮頭魚蝨。 儘管名字裡有「蝨」,但和小時候頭髮上長的頭蝨不一樣,縮頭魚蝨是生活在水裡的等腳類動物,和螃蟹龍蝦更為親近,是一種魚類寄生蟲。
  • 海中狠角色「魚蝨」,假裝舌頭搜刮食物
    前陣子有網友買魚,發現魚肚滿滿的「海獸胃線蟲」,令人作惡。然而,除了檢查魚肚之外,記得扳開魚嘴看看,說不定會發現更恐懼的畫面,一隻「縮頭魚蝨」躲在裡頭。雖然這些照片極其噁心、怪誕,但縮頭魚蝨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可怕,它甚至不是「蝨子」。這個像蟲蛹的怪物,學名為Cymothoa exigua,屬於甲殼綱動物,有著堅硬的外殼與銳利的爪子,所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蝦蟹的親戚,這樣應該可以紓緩一點不適感。
  • 吃掉宿主舌頭,自己當舌頭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噁心」的物種
    說到吃掉宿主手頭,自己當舌頭的寄生蟲,是不是有點讓人膽寒呢?這恐怕是地球進化38億年來,科學家發現的最噁心,最神奇的物種。
  • 吃掉宿主舌頭自己當舌頭,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噁心最可怕物種
    如果你的舌頭被某種不明生物吃掉,那一定是天底下最最可怕的事情了;而這種不明生物吃掉你的舌頭後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這條魚嘴裡的「舌頭」竟然是一隻活著的動物,它坐鎮在瀨魚的舌根部位,像模像樣地充當著舌頭,還不時地蠕動著
  • 一條被「縮頭魚蝨」寄生的魚,在脫離食舌蟲之後,還能活嗎?
    縮頭魚蝨,俗名食舌蟲,它對魚類而言是一種恐怖的存在。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吃舌頭的寄生蟲。 魚也有舌頭?當然,魚的舌頭跟一般舌頭的作用差不過,有味蕾分布,用於辨別食物,不過魚舌多數是透明的,且比較機械,不能伸縮。
  • 吃掉宿主舌頭自己來當,科學家發現恐怖「吸血鬼」,魚類的噩夢
    當然也有表示網友非常意外,第一次知道魚竟然也有舌頭,獲得了新知識。魚蝨通過尾部的外足緊緊的連擊到魚萎縮的舌頭根部,此時魚蝨已經從寄生者變成了魚的共生者魚蝨已經變成了被寄生魚的新舌頭,起到一定魚舌的作用。
  • 雌雄共體的寄生蟲,不僅在宿主嘴裡「蹭飯」,還取代了宿主的舌頭
    縮頭魚蝨一開始的寄生方式和其他寄生蟲相似,但它們的最終目的並非一直存留在寄主體內安安分分地當寄生蟲,而是逐漸淘汰掉寄主身上的某個部位,從而讓自己成為該部位的替代品,縮頭魚蝨所替代的就是魚類的舌頭,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 這種生物很霸道,吃掉宿主舌頭自己來當舌頭,恐怖又殘忍
    當然也有表示網友非常意外,第一次知道魚竟然也有舌頭,獲得了新知識。這種生物非常的恐怖,它們一般都是在幼蟲時期通過魚鰓進入魚的口中,幼蟲時期體型小吸食魚舌的血液,起初魚可能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但是隨著魚蝨的長大,魚舌的不斷萎縮,這個時候即使魚感知到異常也為時已晚。
  • 這個魚蝨有的治,很簡單很方便!
    這貨是縮頭魚蝨為什麼呢:縮頭魚蝨的雌蟲會穿過魚鰓進入到魚的口腔,用鉤狀的前端足緊緊抓住魚舌,開始吸取血液直至魚舌完全萎縮。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能完全取代寄主器官的寄生方式。聽起來是不是覺得舌頭麻麻的。。。
  • 吃魚要小心!女子買回家的魚嘴裡藏"怪物"(圖)
    一位女網友發文稱,在幫媽媽處理剛買回來的金線魚的時候,竟然在魚嘴巴內發現一隻奇怪的生物,外觀類似縮小版的大王蟲,也有點像蟲蛹,模樣噁心。網友好奇:這究竟是什麼生物?網友們看完後紛紛留言表示那是舌頭上的寄生蟲。也有網友表示這是「縮頭魚蝨」。
  • 喜歡吃魚的要注意了!有些魚嘴裡發現一種小怪物,能吃嗎?!
    今日有網友稱,在自家買回來的金線魚嘴巴內發現一隻奇怪的生物,外觀類似縮小版的大王蟲,也有點像蟲蛹,模樣噁心。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能吃嗎?經查,這種寄生蟲叫「縮頭魚蝨」,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說的,縮頭魚蝨,學名 Cymothoa exigua 。
  • 舌頭有自己的想法:寄生蟲將魚的舌頭取而代之,魚還與它友好相處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組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照片中,一種嗜血的寄生蟲蠶食了魚的舌頭,並取而代之,生活在魚的口中。本周,一位美國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x光照片,照片顯示一條等足類動物,也被稱為舌食蝨子的寄生蟲,寄生在一條隆頭魚的頭骨裡。
  • 胱魚嘴裡吃出"外星蟲" 經鑑定系縮頭魚蝨(圖)
    半島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 景毅 )  9月27日,市民劉先生在早市買了幾條胱魚,結果在魚嘴裡吃出兩隻蟑螂大小的蟲子,一家人看了直犯嘔。經中科院專家鑑定,該蟲子學名為縮頭魚蝨 ,是等足目魚怪屬的一種,其專門寄生在魚類的口腔及鰓部,靠吸收寄主的血液生存繁殖,雖樣貌醜但對人體無害,甚至還可以食用。  「太瘮人了,吃胱魚吃出倆大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