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狠角色「魚蝨」,假裝舌頭搜刮食物

2020-12-04 木頭南能量

前陣子有網友買魚,發現魚肚滿滿的「海獸胃線蟲」,令人作惡。然而,除了檢查魚肚之外,記得扳開魚嘴看看,說不定會發現更恐懼的畫面,一隻「縮頭魚蝨」躲在裡頭。

雖然這些照片極其噁心、怪誕,但縮頭魚蝨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可怕,它甚至不是「蝨子」。這個像蟲蛹的怪物,學名為Cymothoa exigua,屬於甲殼綱動物,有著堅硬的外殼與銳利的爪子,所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蝦蟹的親戚,這樣應該可以紓緩一點不適感。

然而,對於魚類來說,縮頭魚蝨可不是什麼善類,它們會利用體型的優勢,巧妙穿過魚鰓鑽進魚體,接著用鋒利爪子鉤住魚舌,全身攀附上去,咬穿宿主舌頭上的血管,開始吮吸血液。不久之後,血流不止的舌頭開始萎縮,最終脫落,縮頭魚蝨藉機取代舌頭的位子。

成功「上位」變成器官之後,縮頭魚蝨與魚類變成共生關係。雖然魚類並不想要這種脅迫的共生關係,但它又沒辦法咬舌自盡,只能任由縮頭魚蝨佔據搖滾區,搜刮進到嘴裡的食物,把握每次攝取營養的機會。如果實在沒得吃,縮頭魚蝨就會以魚舌的血液、黏液為食,但不至於讓宿主死亡,不然它也要流落街頭。

縮頭魚蝨還有黨羽叫做「魚怪」,為魚怪屬(Ichthyoxenus)的成員,身材比縮頭魚蝨圓一些,大多藏於魚的體腔。不過它們比縮頭魚蝨更兇殘,會掠奪宿主大量營養,導致宿主生長遲緩,身體瘦弱,並喪失生殖能力。

雖然縮頭魚蝨和魚怪看上去很可怕,不過對人體無毒無害。縮頭魚蝨共生大多分布在墨西哥灣,另外加州海岸、澳洲和英國等零星地方也有報導。有趣的是,曾有英國食品廠不小心將縮頭魚蝨一起放進罐頭,導致英婦人打開鮪魚罐頭時,還被有著兩個黑眼睛的神秘小生物嚇了一跳。

相關焦點

  • 被縮頭魚蝨纏住,是魚的噩夢!它吃掉魚的舌頭,再成為「舌頭」
    從圖中可以看出來,縮頭魚蝨長得很像我們熟悉的鼠婦,也就是潮蟲,的確它們是親戚的關係,隸屬於等足目。等足目的廣大弟兄們多數具有背腹平扁成盾型的特點,頭部短小,眼神呆滯,生存基本靠苟。比如球鼠婦,喜歡把自己捲成一團,堪稱昆蟲中的穿山甲。還有喜歡在海岸邊爬的海蟑螂,自古以來就被海邊飢不擇食或好奇心爆棚的廣東人收集起來,製作成美味。
  • 縮頭魚蝨是怎樣代替魚的舌頭的?
    好罷,但是得先知道【縮頭魚蝨】是個啥:縮頭魚蝨,學名 Cymothoa exigua 。在生物學分類上,縮頭魚蝨屬於節肢動物門軟甲綱等足目縮頭水蝨科縮頭水蝨屬,是一種甲殼類動物。縮頭魚蝨在幼蟲時進入魚類的口腔內,通過魚的舌頭吸食魚的血液,直到魚的舌頭萎縮。然後將自己的尾部與已經萎縮的魚舌連接起來代替魚舌工作,由寄生轉為共生。
  • 恐怖的寄生蟲,縮頭魚蝨:讓我成為你的舌頭,魚類的夢魘
    比爾·蓋茨在「蓋茨筆記」中有記載,它們每年直接或間接導致了830000人死亡。然後開始吸食魚舌頭上的養分,在這個過程中,魚是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進食。隨著時間的流逝,魚的舌頭會慢慢萎縮。你以為這時候縮頭魚蝨會尋找下一個宿主嗎?你錯了,這時的它不會離開宿主,而是會繼續附著在原先舌頭的位置。
  • 被縮頭魚蝨寄生後的魚,一旦縮頭魚蝨離開,魚會死嗎?
    雖然縮頭魚蝨是一種特別常見的半寄生蟲性生物,但是它卻並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可以寄生的機會,而且它的寄生高度比較統一,基本全部都是在魚類的身上,當它在完成寄生之後,也會做一個重要的動作,大部分都會挑選一些中等體型的魚類,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表皮,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口腔內,當它還是幼體時,就會在水裡面不斷的隨波逐流
  • 這個魚蝨有的治,很簡單很方便!
    這貨是縮頭魚蝨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能完全取代寄主器官的寄生方式。聽起來是不是覺得舌頭麻麻的。。。科學論證它雖然沒毒,不過魚入口的食物肯定是它先嘗(這傢伙很會找地方寄生)。這就很大程度上影響魚了,被吃掉舌頭的魚可能會呼吸急促,拒食,肚子癟,不愛遊動,沒有攻擊欲,繼續放任下去,這魚是要出大問題的。
  • 吃掉宿主的舌頭,寄生蟲取而代之,它們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手段
    而在海洋中,就有一種極為「猖狂」的寄生蟲,它們不僅會寄居在魚類的身體,搶奪魚類的養分,而且還會在宿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吃掉宿主的舌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魚類其實是有舌頭的,只不過對比起哺乳動物,魚類的舌頭沒有味覺,舌頭的最大作用在於將食物向後推到食道,有些魚類的舌頭上甚至還長有鋒利的牙齒。
  • 雌雄共體的寄生蟲,不僅在宿主嘴裡「蹭飯」,還取代了宿主的舌頭
    現實世界中的寄生蟲可以說是生物體又愛又恨的存在,恨它們是因為它們會通過寄生的方式不斷剝奪生物體內的營養,還可能導致宿主的死亡。愛它們是因為其中有些種類的寄生蟲能夠和宿主形成共生關係,從而協同發展下去。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寄生蟲非常奇葩,它就是縮頭魚蝨。看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朋友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種寄生在動物身上的蝨子。
  • 魚口中的寄生蟲,會吃掉魚的舌頭,讓自己取而代之,直至死亡
    比爾·蓋茨在「蓋茨筆記」中有記載,它們每年直接或間接導致了830000人死亡。然後開始吸食魚舌頭上的養分,在這個過程中,魚是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進食。隨著時間的流逝,魚的舌頭會慢慢萎縮。你以為這時候縮頭魚蝨會尋找下一個宿主嗎?你錯了,這時的它不會離開宿主,而是會繼續附著在原先舌頭的位置。
  • 雌雄切換,從小蹭飯最終成為寄主舌頭,這種寄生蟲有多野蠻?
    然而,對於今天的主角來說,它的寄生技能更高一籌,可以說,它是真正的噩夢,也是眾多寄生蟲中最可怕的一位。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縮頭魚蝨。 儘管名字裡有「蝨」,但和小時候頭髮上長的頭蝨不一樣,縮頭魚蝨是生活在水裡的等腳類動物,和螃蟹龍蝦更為親近,是一種魚類寄生蟲。
  • 吃掉你,變成你--魚蝨的恐怖生存法
    然後它慢慢地吸乾魚舌的血液和體液,使魚舌逐漸消亡,它緊緊附著在魚舌的位置,實際上充當了魚的舌頭,幫助魚磨碎食物,同時通過吸取魚的血液和體液為生。通常的,寄生蟲對宿主帶來的傷害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因此這種關係在很多中生物鐘可以維繫下去。但是有時候,這種寄生蟲可能會長得過大,從而堵住魚的食道,導致魚不能進食而逐漸死亡。
  • 來自《夢幻迪士尼》中的狠角色們
    在電影世界中,刻畫一個極富個性的「狠角色」,可以「激化矛盾」,讓劇情更加曲折動人、跌宕起伏,從而創造極高的收視票房。正如《獅子王》中奪走辛巴「王位」的皇叔刀疤,每次出場都會在影片中掀起高潮,讓影片生色不少。
  • 這種生物很霸道,吃掉宿主舌頭自己來當舌頭,恐怖又殘忍
    不久前,萊斯大學的生物學教授Kory Evans就發現了令人非常恐懼的一幕,此前科學家正在對紐西蘭發現的珊瑚魚進行骨骼形態研究,在通過X射線掃描過程中,發現這條魚的嘴裡貌似有某種昆蟲。因為可以從掃描圖中看到這條魚口中舌部位置竟然有骨骼結構,這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 這蟲專吃魚的舌頭,吃完就住魚嘴裡
    在墨西哥,如果你掰開一條魚的嘴巴,發現裡面還有一張嘴,千萬別驚訝,這是縮頭魚蝨,它是寄生在魚口腔內的一種甲殼類寄生生物。縮頭魚蝨俗名食舌蝨或食舌蟲它們體長一般在3-4釐米之間,它們會順著水流通過魚鰓進入一種名為墨西哥笛鯛口腔內,然後依附在魚的舌根處。它們伸出尖銳的小爪子,深深地嵌入魚的舌頭裡面,通過前爪它們逐漸抽走魚舌頭的血液,導致舌頭慢慢萎縮。
  • 一條被「縮頭魚蝨」寄生的魚,在脫離食舌蟲之後,還能活嗎?
    縮頭魚蝨,俗名食舌蟲,它對魚類而言是一種恐怖的存在。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吃舌頭的寄生蟲。 魚也有舌頭?當然,魚的舌頭跟一般舌頭的作用差不過,有味蕾分布,用於辨別食物,不過魚舌多數是透明的,且比較機械,不能伸縮。
  • 一字之差,「魚蝨」和「鯴」有何區別?
    起因是昨天一篇推文《鯴可能是淡水中金屬汙染的早期指標》,學生把鯴,誤以為魚蝨,而錯的源頭則是百度百科。看文字介紹「魚蝨目(Caligoida),魚蝨科(Argulidae)」,可分類那裡的魚蝨科卻變成了(Caligidae)。混了,全混了。
  • 南美魚蝨
    根據魚病專家-巴斯利爾博士的描述,這類型長得像大王具足蟲縮小版的魚蝨為Livoneca屬物種,體長約為 0.5 cm,比較常在燈魚、鼠魚或慈鯛身上發現,而且較少群聚出現,通常只會在魚隻身上發現一至兩隻個體,一般用鑷子小心地將魚蝨從魚隻身上拔除即可。
  • 吃掉宿主舌頭自己來當,科學家發現恐怖「吸血鬼」,魚類的噩夢
    因為可以從掃描圖中看到這條魚口中舌部位置竟然有骨骼結構,這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當然也有表示網友非常意外,第一次知道魚竟然也有舌頭,獲得了新知識。魚蝨通過尾部的外足緊緊的連擊到魚萎縮的舌頭根部,此時魚蝨已經從寄生者變成了魚的共生者
  • 胱魚嘴裡吃出"外星蟲" 經鑑定系縮頭魚蝨(圖)
    經中科院專家鑑定,該蟲子學名為縮頭魚蝨 ,是等足目魚怪屬的一種,其專門寄生在魚類的口腔及鰓部,靠吸收寄主的血液生存繁殖,雖樣貌醜但對人體無害,甚至還可以食用。  「太瘮人了,吃胱魚吃出倆大蟲子。」27日中午,市民劉先生向記者反映,當天早上他在洛陽路早市買了幾條胱魚,中午做了幾條,結果吃著吃著在一條胱魚的嘴裡發現了蟲子。這隻蟲子長1釐米多,體形跟蟑螂差不多,表面還有一層硬殼。
  • 吃掉宿主舌頭,自己當舌頭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噁心」的物種
    說到吃掉宿主手頭,自己當舌頭的寄生蟲,是不是有點讓人膽寒呢?這恐怕是地球進化38億年來,科學家發現的最噁心,最神奇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