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魚蝨

2021-02-22 蘭庭藏珍南美水族


寄生在野生紫印身上的魚蝨

無意間在魚缸裡發現了一隻魚蝨,正攀附在一條野生進口的紫印背上。根據魚病專家-巴斯利爾博士的描述,這類型長得像大王具足蟲縮小版的魚蝨為Livoneca屬物種,體長約為 0.5 cm,比較常在燈魚、鼠魚或慈鯛身上發現,而且較少群聚出現,通常只會在魚隻身上發現一至兩隻個體,一般用鑷子小心地將魚蝨從魚隻身上拔除即可。


這類長得像大王具足蟲的魚蝨為Livoneca屬物種

此外,南美魚蝨當中還有另一類型為Argulus屬物種,外型圓扁,一副外星生物的詭異模樣,在甲鯰科異形魚或大型脂鯉身上較易發生;這類的魚蝨通常呈群聚分布,有時在同一隻魚身上可以同時發現十幾隻以上的個體,在清除上也比較麻煩,需要以專門除體外蟲的水族用藥來整缸下藥才能徹底殺除魚蝨以及可能潛藏在魚缸中的蟲卵。

南美魚蝨的背腹照,可發現其步足末端非常尖銳,可牢牢攀附在魚隻身上

這些魚蝨通常以尖銳的步足末端牢牢鉤在魚體表面,並以銳利的口器吸食魚只體液來存活,因此即使已經把魚蝨從魚體表面清除,但其所造成的傷口有可能會導致黴菌或細菌感染等併發症,進而威脅魚只的生命安全,所以之後可能需要再以其相關藥物進行藥浴。

即使魚蝨已經從魚體身上拔除,不過還是可以看到在魚體上所造成的白色傷口

圖中這種布滿南美牙魚體表的魚蝨為Argulus屬物種,時常以數隻或數十隻的數量寄生在魚體的體表

Argulus屬魚蝨體型圓扁,長得很像外星生物

圖/文:Flair Wang

往期精彩文章:

來自印度的河中巨物

紐幾內亞藍眼類彩虹魚

白雲山你搞得我好亂啊!(上)

白雲山你搞得我好亂啊!(下)

落葉及落果在水族箱裡的運用

相關焦點

  • 縮頭魚蝨是怎樣代替魚的舌頭的?
    】是個啥:縮頭魚蝨,學名 Cymothoa exigua 。縮頭魚蝨的幼體首先附著到魚鰓上,長成雄性個體;成熟之後縮頭魚蝨變成雌性,然後在魚鰓上完成交配。接下來,縮頭魚蝨就佔據了魚舌的位置,與那只可憐的魚一起共度餘生。藉由後部的腹肢附著在魚舌的殘餘部分, 縮頭魚蝨也「仗義」地承擔起了魚舌的責任。
  • 一字之差,「魚蝨」和「鯴」有何區別?
    起因是昨天一篇推文《鯴可能是淡水中金屬汙染的早期指標》,學生把鯴,誤以為魚蝨,而錯的源頭則是百度百科。看文字介紹「魚蝨目(Caligoida),魚蝨科(Argulidae)」,可分類那裡的魚蝨科卻變成了(Caligidae)。混了,全混了。
  • 這個魚蝨有的治,很簡單很方便!
    這貨是縮頭魚蝨(它長得實在是令人不爽)魚被它寄生了就糟了為什麼呢:縮頭魚蝨的雌蟲會穿過魚鰓進入到魚的口腔,用鉤狀的前端足緊緊抓住魚舌,開始吸取血液直至魚舌完全萎縮。接下來,縮頭魚蝨就佔據了魚舌的位置,「仗義」承擔起魚舌的責任,與那只可憐的魚一起共度餘生。。。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能完全取代寄主器官的寄生方式。
  • 縮頭魚蝨到底算不算寄生蟲呢?
    很多朋友說縮頭魚蝨是寄生蟲,其實不然,縮頭魚蝨的偏利共生/偏利寄生Commensalism和廣大盆友說的傳統意義上的寄生Parasitism
  • 吃掉你,變成你--魚蝨的恐怖生存法
    原來,有些小丑魚的嘴裡寄生著另一種生物--魚蝨。今年九月份在上海ADEX潛水展上William Tam分享了他拍攝魚蝨的經歷。他說,有一次潛水,他的朋友拍到了嘴裡有兩個魚蝨的魚的照片,他看到後非常不甘心,於是在後來的潛水拍攝過程中,他幾乎看到每一條魚,都要遊過去看看人家嘴裡是不是藏著魚蝨,特別希望自己也能拍到這種特別的照片。
  • 被縮頭魚蝨寄生後的魚,一旦縮頭魚蝨離開,魚會死嗎?
    雖然縮頭魚蝨是一種特別常見的半寄生蟲性生物,但是它卻並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可以寄生的機會,而且它的寄生高度比較統一,基本全部都是在魚類的身上,當它在完成寄生之後,也會做一個重要的動作,大部分都會挑選一些中等體型的魚類,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表皮,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口腔內,當它還是幼體時,就會在水裡面不斷的隨波逐流
  • 海中狠角色「魚蝨」,假裝舌頭搜刮食物
    然而,除了檢查魚肚之外,記得扳開魚嘴看看,說不定會發現更恐懼的畫面,一隻「縮頭魚蝨」躲在裡頭。雖然這些照片極其噁心、怪誕,但縮頭魚蝨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可怕,它甚至不是「蝨子」。然而,對於魚類來說,縮頭魚蝨可不是什麼善類,它們會利用體型的優勢,巧妙穿過魚鰓鑽進魚體,接著用鋒利爪子鉤住魚舌,全身攀附上去,咬穿宿主舌頭上的血管,開始吮吸血液。不久之後,血流不止的舌頭開始萎縮,最終脫落,縮頭魚蝨藉機取代舌頭的位子。
  • 關於縮頭魚蝨好不好吃的問題~
    這幾天第二個常見問題是縮頭魚蝨能怎好?
  • 恐怖的寄生蟲,縮頭魚蝨:讓我成為你的舌頭,魚類的夢魘
    今天講的是一種會寄生在魚舌頭上的寄生蟲,它就是縮頭魚蝨,也被稱為魚舌蟲。縮頭魚蝨的寄生很詭異,通常它會先找到一隻魚,用自己的勾狀足狠狠的掐住魚舌,保證自己不會脫落。你以為這時候縮頭魚蝨會尋找下一個宿主嗎?你錯了,這時的它不會離開宿主,而是會繼續附著在原先舌頭的位置。
  • 魚類遭遇「魚蜱蟲」魚蝨 金魚被吸血至脫鱗而亡
    (小圖為寄生在魚身上的魚蝨) 蜱蟲,和魚蝨外觀有些相似。  「真怪了 ,水池內的金魚每天都死四五條。」9月13日上午,黑龍江南路一家工廠的李先生反映,死亡金魚的一些魚鱗都掉了 ,身上還有些穀粒大的小蟲子。對此,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學院的專家介紹,這些小蟲子名叫魚蝨,屬於寄生性的甲殼類動物,能吸取魚類鮮血,大量魚蝨侵襲可以導致金魚死亡。
  • 被縮頭魚蝨纏住,是魚的噩夢!它吃掉魚的舌頭,再成為「舌頭」
    可等足目中的縮頭魚蝨,它的生存方式不僅猥瑣,而且令人毛骨悚然。縮頭魚蝨在不成熟的階段,寄生在魚的腮部,這裡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營養充足。成年縮頭魚蝨通過腮部來到魚類的口腔內,在被魚咽下去之前,騎上肥美白厚的新鮮魚舌。是的,姿勢就是「騎」。前爪死死勾住舌頭的同時,它的後腿蹬在舌頭後部。騎上之後,它撲在舌頭上,咬破一個口子,大口吮吸起身下這隻「大馬」的養分起來。
  • 解決龍魚的魚蝨病,老玩家通常這樣做,掌握了這些,新手也能應對
    解決龍魚的魚蝨病,老玩家通常這樣做,掌握了這些,新手也能應對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飼養觀賞魚類,養魚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提高生活的品質。但是對於龍魚新手來說,龍魚的常見病常常令他們困擾,其中魚蝨病對龍魚的危害較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龍魚得了這種疾病的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當龍魚得了魚蝨病以後,表皮發炎、變紅,變得好動,無法休息。魚鰭縮折,摩擦缸中砂石、裝飾物,肉眼可見粉紅色中心的小紅點。通常是剛買回來的金龍魚較常發現,而且很普遍。魚蝨屬於甲殼類寄生蟲,吸取魚血,同時放出毒液。
  • 胱魚嘴裡吃出"外星蟲" 經鑑定系縮頭魚蝨(圖)
    經中科院專家鑑定,該蟲子學名為縮頭魚蝨 ,是等足目魚怪屬的一種,其專門寄生在魚類的口腔及鰓部,靠吸收寄主的血液生存繁殖,雖樣貌醜但對人體無害,甚至還可以食用。  「太瘮人了,吃胱魚吃出倆大蟲子。」27日中午,市民劉先生向記者反映,當天早上他在洛陽路早市買了幾條胱魚,中午做了幾條,結果吃著吃著在一條胱魚的嘴裡發現了蟲子。這隻蟲子長1釐米多,體形跟蟑螂差不多,表面還有一層硬殼。
  • 爬滿魚蝨的畸形三文魚,畫面太可怕,這樣的三文魚你還敢吃嗎?
    有些三文魚竟被魚蝨折磨成「S」形狀。更有新聞表示,人工養殖的三文魚還威脅到野生三文魚的生存。挪威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斯卡拉表示,目前挪威野生三文魚數量約為53萬條,人工養殖的則有4億條。每年約有18.3萬條養殖三文魚逃離養殖場進入海洋。
  • 外媒曝光挪威三文魚「養殖罪惡」:帶病魚身上布滿潰瘍 魚蝨泛濫
    統計表明,養殖三文魚的死亡率高達20%,此外,高密度養殖也讓魚蝨泛濫成災。除了養殖條件惡劣,人工養殖的三文魚還威脅到了野生三文魚的生存。挪威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斯卡拉表示,目前挪威野生三文魚數量約為53萬條,人工養殖的則有4億條。每年約有18.3萬條養殖三文魚逃離養殖場進入海洋。它們不但與後者爭奪食物,還將魚蝨傳染給後者。
  • 一條被「縮頭魚蝨」寄生的魚,在脫離食舌蟲之後,還能活嗎?
    縮頭魚蝨,俗名食舌蟲,它對魚類而言是一種恐怖的存在。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吃舌頭的寄生蟲。 魚也有舌頭?當然,魚的舌頭跟一般舌頭的作用差不過,有味蕾分布,用於辨別食物,不過魚舌多數是透明的,且比較機械,不能伸縮。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41)南美星點肺魚
    今天介紹的南美星點肺魚是屬於美洲肺魚下屬唯一的品種。市場上非洲肺魚的各個品種佔有率很高,比較常見及價格不高;澳洲肺魚的數量就相對很稀少,價格很高,同比南美星點肺魚,數量雖然不及非洲肺魚,但是還是高於澳洲肺魚,價格也是取中。
  • 南美貘首進浙江
    原標題:南美貘首進浙江本報訊 頭部像豬,但又比豬大得多,鼻子像象,小小的眼睛總是一副沒睡醒的樣子,這種奇特又有趣的動物,叫做南美貘。12月13日凌晨,2隻從荷蘭空運至上海中轉的南美貘順利來到杭州富陽,這是浙江地區首次進口南美貘。來到杭州的這對南美貘約有1歲大,體長1.7米,體重大約100公斤。
  • 南美短鯛 | 裴莉家族
    南美短鯛 | 熊貓家族南美短鯛 | 三線家族南美短鯛 | 雙帶家族南美短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