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遭遇「魚蜱蟲」魚蝨 金魚被吸血至脫鱗而亡

2020-11-21 齊魯網

 

  死亡的金魚身上一些魚鱗也掉了。(小圖為寄生在魚身上的魚蝨)

 

蜱蟲,和魚蝨外觀有些相似。

  「真怪了 ,水池內的金魚每天都死四五條。」9月13日上午,黑龍江南路一家工廠的李先生反映,死亡金魚的一些魚鱗都掉了 ,身上還有些穀粒大的小蟲子。對此,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學院的專家介紹,這些小蟲子名叫魚蝨,屬於寄生性的甲殼類動物,能吸取魚類鮮血,大量魚蝨侵襲可以導致金魚死亡。

  金魚每天都死四五條

  9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黑龍江南路雙峰工業園內的這家工廠時,一直看護這些金魚的李先生告訴記者,這個水池內一共養了200餘條金魚,「工人休息的時候,來水池邊坐坐,順便還拿些食來餵養一下,金魚一直比較好。」李先生說,可近期他發現時常有金魚翻著白肚漂到水面上,「每天我都撈出五六條死魚,感覺很可惜。」李先生說。

  「起初,我以為是水池內的水質不好了 。」李先生說,他將水池內的水放掉,接著又鋪了一根自來水管換上新水,可沒想到每天仍然有金魚無緣無故死亡。

  魚身上刮下穀粒般小蟲

  李先生說,9月12日上午,他把水池內死亡的金魚撈出來仔細觀察了一下,「我發現這些死魚滿身是傷,不少金魚連魚鱗都掉了,從魚身上看明顯是被什麼東西咬的。」

  細心的李先生接著用手指甲在魚身上一刮,發現魚身上竟然掉下一些穀子粒大的小蟲子。「一條魚身上怎麼也能刮出七八隻這樣的小蟲子,我們覺得很可能是這些小蟲子導致金魚死亡的。」說著,李先生從水裡撈出了一條金魚來。這時,記者看到 ,這條金魚雖然還活著,可身上卻遍體鱗傷,魚身中間的鱗也掉了很多。隨後,李先生從魚身上找到一個小蟲子,小蟲子非常小 ,全身黑色,頭部還有一對觸角。

  原是魚蝨作怪

  「這些小蟲子不僅咬壞了魚身子,還把魚眼睛也咬壞了。」工廠的一位工人介紹說,可能是之前水慢慢變髒後才生出了這些魚蝨,看著這些金魚頻頻死亡,他們感覺很可惜,但現在又想不出治療的辦法來。

  為此,記者與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學院一位老師取得了聯繫。據他介紹,這些小蟲子名叫魚蝨,是一種寄生性的甲殼類動物,大部分時間寄生在魚身上,只有幼蟲和成蟲產卵期才到水中遊動。此外,這位老師介紹說,魚蝨腹部有兩個吸盤,用來吸附在金魚身上,口部呈針狀,用來刺進魚體,吸取血液。「數量少的魚蝨對金魚危害性不大,但數量大了很可能就會致使金魚死亡。」這位老師介紹,可能是近日往金魚池中投放的東西帶有蟲卵,生出魚蝨。

  對於如何來殺滅這些小蟲子,這位老師表示,目前含有機磷的殺蟲劑是滅魚蝨的特效藥,但對金魚也有害處,因此還是買一些專門滅除魚類寄生蟲的藥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養魚注意事項——金魚掉鱗了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知道,金魚掉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小編總結了一下金魚掉鱗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就是水質不乾淨。特別是水族箱裡面的汙物沒有及時清理,比如飼料沉積、金魚的糞便等,導致水質變得不穩定,過酸或過鹼,都影響著金魚的生活環境。
  • 縮頭魚蝨是怎樣代替魚的舌頭的?
    在生物學分類上,縮頭魚蝨屬於節肢動物門軟甲綱等足目縮頭水蝨科縮頭水蝨屬,是一種甲殼類動物。縮頭魚蝨在幼蟲時進入魚類的口腔內,通過魚的舌頭吸食魚的血液,直到魚的舌頭萎縮。然後將自己的尾部與已經萎縮的魚舌連接起來代替魚舌工作,由寄生轉為共生。縮頭魚蝨的幼體首先附著到魚鰓上,長成雄性個體;成熟之後縮頭魚蝨變成雌性,然後在魚鰓上完成交配。
  • 被縮頭魚蝨寄生後的魚,一旦縮頭魚蝨離開,魚會死嗎?
    雖然縮頭魚蝨是一種特別常見的半寄生蟲性生物,但是它卻並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可以寄生的機會,而且它的寄生高度比較統一,基本全部都是在魚類的身上,當它在完成寄生之後,也會做一個重要的動作,大部分都會挑選一些中等體型的魚類,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表皮,有時候會出現在魚的口腔內,當它還是幼體時,就會在水裡面不斷的隨波逐流
  • 恐怖的寄生蟲,縮頭魚蝨:讓我成為你的舌頭,魚類的夢魘
    今天講的是一種會寄生在魚舌頭上的寄生蟲,它就是縮頭魚蝨,也被稱為魚舌蟲。縮頭魚蝨的寄生很詭異,通常它會先找到一隻魚,用自己的勾狀足狠狠的掐住魚舌,保證自己不會脫落。隨著時間的流逝,魚的舌頭會慢慢萎縮。你以為這時候縮頭魚蝨會尋找下一個宿主嗎?你錯了,這時的它不會離開宿主,而是會繼續附著在原先舌頭的位置。
  • 魚的種類如此之多,最美不過金魚,養眼養心!
    金魚(Carassius auratus),隸屬於鯉形目,鯉科,鯽屬,鯽魚種,金魚亞種。它是由鯽魚改良而成的觀賞魚類的統稱,因此又稱金鯽魚。金魚近似鯉魚(Cyprinus carpio)但它沒有口須,是由鯽魚進化而成的觀賞魚類。金魚的品種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草種、龍種、蛋種四大品系。
  • 被縮頭魚蝨纏住,是魚的噩夢!它吃掉魚的舌頭,再成為「舌頭」
    可等足目中的縮頭魚蝨,它的生存方式不僅猥瑣,而且令人毛骨悚然。縮頭魚蝨在不成熟的階段,寄生在魚的腮部,這裡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營養充足。成年縮頭魚蝨通過腮部來到魚類的口腔內,在被魚咽下去之前,騎上肥美白厚的新鮮魚舌。是的,姿勢就是「騎」。前爪死死勾住舌頭的同時,它的後腿蹬在舌頭後部。騎上之後,它撲在舌頭上,咬破一個口子,大口吮吸起身下這隻「大馬」的養分起來。
  • 地球10大最好養的小型冷水觀賞魚,金魚和錦鯉上榜,你養了嗎?
    1、金魚:金魚是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冷水觀賞魚,這種魚的色彩繽紛品種繁多,適合群養的一種觀賞性很強的魚類,金魚有金玉滿堂的魚類在中國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對水溫適應能力很強。
  •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求助中國吃貨被拒,當地人:金魚比蛇鼠難吃?
    小船行駛在河中隨時都有可能遭遇「飛魚」襲擊。在加拿大同樣可以看到亞洲魚種橫行霸道,不過這個物種來自於中國,它們就是被國內當作觀賞魚的金魚了。金魚也是鯽魚的一種,經過改良後成了觀賞魚,比如常見的有獅頭、水泡,主要顏色以紅橙黑為主,這些魚類的色彩美麗被人們拿來觀賞,當然對外出口中金魚作為觀賞魚也佔據了相當大的分量。
  • 解決龍魚的魚蝨病,老玩家通常這樣做,掌握了這些,新手也能應對
    解決龍魚的魚蝨病,老玩家通常這樣做,掌握了這些,新手也能應對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飼養觀賞魚類,養魚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提高生活的品質。魚的種類非常多,其中龍魚深受水族愛好者們的追捧,它們體型雄壯,氣勢威嚴,體色豔麗,珍貴而稀有,被賦予了無限美好的寓意。但是對於龍魚新手來說,龍魚的常見病常常令他們困擾,其中魚蝨病對龍魚的危害較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龍魚得了這種疾病的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當龍魚得了魚蝨病以後,表皮發炎、變紅,變得好動,無法休息。
  • 胱魚嘴裡吃出"外星蟲" 經鑑定系縮頭魚蝨(圖)
    半島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 景毅 )  9月27日,市民劉先生在早市買了幾條胱魚,結果在魚嘴裡吃出兩隻蟑螂大小的蟲子,一家人看了直犯嘔。經中科院專家鑑定,該蟲子學名為縮頭魚蝨 ,是等足目魚怪屬的一種,其專門寄生在魚類的口腔及鰓部,靠吸收寄主的血液生存繁殖,雖樣貌醜但對人體無害,甚至還可以食用。  「太瘮人了,吃胱魚吃出倆大蟲子。」
  • 南美魚蝨
    根據魚病專家-巴斯利爾博士的描述,這類型長得像大王具足蟲縮小版的魚蝨為Livoneca屬物種,體長約為 0.5 cm,比較常在燈魚、鼠魚或慈鯛身上發現,而且較少群聚出現,通常只會在魚隻身上發現一至兩隻個體,一般用鑷子小心地將魚蝨從魚隻身上拔除即可。
  • 海中狠角色「魚蝨」,假裝舌頭搜刮食物
    前陣子有網友買魚,發現魚肚滿滿的「海獸胃線蟲」,令人作惡。然而,除了檢查魚肚之外,記得扳開魚嘴看看,說不定會發現更恐懼的畫面,一隻「縮頭魚蝨」躲在裡頭。然而,對於魚類來說,縮頭魚蝨可不是什麼善類,它們會利用體型的優勢,巧妙穿過魚鰓鑽進魚體,接著用鋒利爪子鉤住魚舌,全身攀附上去,咬穿宿主舌頭上的血管,開始吮吸血液。不久之後,血流不止的舌頭開始萎縮,最終脫落,縮頭魚蝨藉機取代舌頭的位子。
  • 吃掉你,變成你--魚蝨的恐怖生存法
    但是當你看到可愛的小丑魚嘴裡還有另外一雙眼睛時,一定會深感毛骨悚然,被這樣的景象嚇倒吧。原來,有些小丑魚的嘴裡寄生著另一種生物--魚蝨。但是有時候,這種寄生蟲可能會長得過大,從而堵住魚的食道,導致魚不能進食而逐漸死亡。今年九月份在上海ADEX潛水展上William Tam分享了他拍攝魚蝨的經歷。
  • 無鱗魚為何不宜多吃?科學帶你認知無鱗魚,最後一項很關鍵
    1、什麼是無鱗魚   身體上沒有鱗片或者鱗片很小的魚類,就是無鱗魚海中生活的無鱗魚,大部分都在500米以上的深海中,如我們比較熟悉的魷魚、海鱔、海鮁魚等。有些人可能會說還有鯧魚和帶魚,其實這兩種海魚都是有鱗的,比不過非常小,我們很難發現而已。   2、無鱗魚主要的類型   除了上邊提到海中生活的無鱗魚外,其實在淡水水域也非常常見,如泥鰍、河鱔等,這些魚類都是天生沒有魚鱗或者魚鱗很小的。
  • 縮頭魚蝨到底算不算寄生蟲呢?
    很多朋友說縮頭魚蝨是寄生蟲,其實不然,縮頭魚蝨的偏利共生/偏利寄生Commensalism和廣大盆友說的傳統意義上的寄生Parasitism
  • 金魚的體表形態以及各部位名稱你都知道多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金魚的體表形態與其他魚類的差異較大,而且金魚各 品種間的差異也很明顯,這些差異都是形態上的變異,其 身體各部的組成除個別品種外,大多數品種與一般魚類相 同。金魚的體軀由頭、軀幹、尾三部分組成。頭部的最前端 為口,其後為鼻、眼、鰓蓋;軀幹及尾柄部有鱗片覆蓋;身體 兩側各有一條略彎曲的側線,側線起自鰓蓋後緣向後延伸 至尾柄基部止;胸部有胸鰭1對,背鰭一般位於背中央,腹 部有腹鰭1對,腹鰭之後有臀鰭1對,尾部包括尾柄和尾 鰭。根據魚類分類和金魚的特點,現將金魚體軀各部位名 稱及測量要點分列如下1.全長:從吻端到尾鰭末端的最大長度。
  • 無鱗魚和有鱗魚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正如有人認為食用無鱗魚會讓人舊疾復發。那麼,無鱗魚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它們跟有鱗魚之間最大區別是什麼,而少吃這些魚類動物又有什麼信得過的科學依據嗎?只不過在我的記憶裡,從來沒有把泥鰍和黃鱔這樣的動物當作魚類過,很長時間以來都以為它們是什麼特殊的動物,甚至覺得跟蛇很像,錯誤的以為它們之間可能是什麼親戚關係。之所以說不是所有無鱗魚都真的沒有鱗片,當然是因為此類魚種中存在不少長有細小鱗片的魚類。
  • 無鱗魚、有鱗魚區別不大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些魚是有磷的有些是沒有磷的,那麼究竟是有磷的魚的營養價值高還是沒磷的魚營養價值高呢,大家眾說分雲,下面就由專家告訴我們到底是哪種魚營養在價值高吧。 魚類研究專家說,所謂無鱗魚和有鱗魚,只是魚種不同而已,兩者在營養價值上並沒有很大差別。
  • 志留紀「古魚王國」新成員---身披奇特鱗片的「丁氏甲鱗魚」
    丁氏甲鱗魚(Sparalepis tingi)是繼夢幻鬼魚之後第二種較完整保存的志留紀硬骨魚。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身體覆蓋厚而緊密關節在一起的鱗片,如同身穿盔甲的武士。屬名意指其鱗片類似於古波斯步兵手持的柳條編織而成的矩形盾牌,種名則獻給雲南曲靖志留紀剖面的命名人、中國地質學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先生(1887-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