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經濟收入的提高,人們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從以前的吃飽,到現在的既要吃飽更要吃好,因此如今餐桌上雞鴨魚肉隨之可見。但日常生活中飲食有很多的講究,如有些蔬菜不能同食,還有的人提出無鱗魚不宜多吃。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無鱗魚的那些事。
魚肉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同時還對人體有滋補的功效。有些魚類還含有硒元素,可以起到預防腫瘤和癌症。除此之外,魚肉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對女性朋友來說,多吃魚還可以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
1、什麼是無鱗魚
身體上沒有鱗片或者鱗片很小的魚類,就是無鱗魚。這兒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指一點魚鱗都沒有。海中生活的無鱗魚,大部分都在500米以上的深海中,如我們比較熟悉的魷魚、海鱔、海鮁魚等。有些人可能會說還有鯧魚和帶魚,其實這兩種海魚都是有鱗的,比不過非常小,我們很難發現而已。
2、無鱗魚主要的類型
除了上邊提到海中生活的無鱗魚外,其實在淡水水域也非常常見,如泥鰍、河鱔等,這些魚類都是天生沒有魚鱗或者魚鱗很小的。我們雖然根據有無魚鱗這一特徵,把魚類分為了「有鱗魚」和「無鱗魚」,但它們對人體的營養是大同小異的。
3、膽固醇含量高
大部分無鱗魚都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如鱔魚、魷魚等。而有些無鱗魚膽固醇的含量並不高,甚至比有鱗魚還要低,如鮐鮁魚。所以,有人提出無鱗魚膽固醇高,應少吃為妙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4、無鱗魚是發物的說法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聽到醫生這樣的醫囑:吃藥期間不要食用海產品。從中醫理論角度出發,認為海鮮是發物,生病期間食用海鮮,會加重病情的惡化,或者導致原有疾病的復發。無鱗魚屬溫性易熱食品,對於熱性體質的人來說,食用過後容易導致上火,因此中醫會叮囑這類體質的病人,少吃無鱗魚。
5、易過敏
大部分無鱗魚死亡後,與空氣接觸易產生組氨酸,這種物質一旦進入人體,會出現中毒的可能,主要表現有皮膚起紅疹、臉紅、心跳加快、噁心嘔吐、頭疼頭暈等。
6、魚類的選擇
從營養角度出發,我們不要過分的去關注有鱗魚好還是無鱗魚好,不管是哪種魚類,都應該選擇營養價值高的,新鮮的,無汙染的。吃魚的時候,為了避免攝入過高的膽固醇,不要食用魚內臟和魚籽,因為魚內臟和魚籽膽的固醇含量是很高的,以多吃肉為好,一定要切記。
7、食用無鱗魚應注意的事項
前面我們有提到,無鱗魚和有鱗魚在營養價值上是大同小異的,而無鱗魚在膽固醇含量方面,確實要高於有鱗魚,所以經常食用無鱗魚,容易誘發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同時,患有高血壓、眼疾、中風和體型肥胖的人是不易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