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做焊接,雷射焊接的市場已經足夠我們去鑽研,沒心思忙其他的(細分領域)。」近日,聯贏雷射董事長韓金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說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成立於2005年的聯贏雷射,是國內少數幾家專注精密雷射焊接的規模企業,十五年來一直深耕雷射焊接行業,不斷突破技術門檻、拓展應用場景,成為了雷射焊接領域的細分龍頭。2020年6月22日,聯贏雷射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雷射焊接第一股」。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韓金龍,回顧了深圳製造業和聯贏雷射蓬勃發展的歷程,他告訴記者,「希望聯贏雷射在30年、50年以後可以成為全世界做雷射焊接做得最好的公司,並且希望能推動雷射行業的不斷發展。」
見證深圳製造業發展 十五年只做「雷射焊接」
1991年,從西安理工大學工學專業畢業的韓金龍,進入了老家寶雞一家國企工作,過著安穩平淡的日子,結婚生子。不過,1994年春節,在深圳工作的一位同學向韓金龍提起,他所在的香港公司正在招機械設計的員工,問他「要不要一起去深圳」。
於是,不甘平庸的韓金龍向原單位提出辭職,並且告訴大家「我要去下海了」。韓金龍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一生。原本只想在深圳待幾年就回老家的他,在深圳待了「一輩子」,並且打造出了科創板雷射焊接第一股。
韓金龍向記者回憶道,初到深圳時,商業和交通都不發達,而東門曬布路附近便是較為繁華的區域,不過工業用品商店較為分散,機械設計工作屬性的他,採購零部件時常需要一家一家地尋找所要器材。就這樣,他幾乎用腳丈量了整個東門商業圈。
「我當時都想好了,在深圳幹幾年就回去,沒有想在深圳幹一輩子,那時候根本想像不到深圳會發展到現在這樣好。」當時的深圳對於韓金龍來說,並沒有太大吸引力。不過,到了1998年,韓金龍突然發現深圳是個好地方,市場化的活力促使這裡孕育著各種商機。
那個時候,韓金龍學計算機的高中同學開始開電腦維修公司,還有朋友開建築公司。「我才反應過來,除了賺死工資還可以自己開公司。」韓金龍說。於是,1999年7月,韓金龍和朋友聯合創立了深圳市強華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總工程師;之後分別在2001年和2003年參與創立了深圳市大族數控有限公司、大贏數控設備(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贏數控)等多家公司。
而這些創業經歷,讓韓金龍在光學、機械、電器一體化領域都有深厚的沉澱。2005年9月,韓金龍再次創業,創立聯贏雷射,公司以國內知名的光電專家牛憨笨院士領銜的深圳大學光電子學研究所為技術源泉,建立了以牛增強博士(擁有實時能量負反饋等多項技術發明)為核心的精英技術團隊,專注於精密雷射焊接機及雷射焊接自動化成套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
雷射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雷射束作為熱源的一種高效精密焊接方法,與雷射切割、雷射打標並稱為雷射加工技術的三駕馬車。牛增強博士曾告訴韓金龍,他之前在日本米亞基技術會社做工程師的時候,日本公司只負責將設備賣給企業,並不過問後續操作使用問題。
因為在日本的城市工業體系裡,雷射焊接已經發展很成熟,企業不買雷射設備無法滿足生產效率與品質的需求。而在中國雷射行業起步晚、發展較慢。對於當時的市場情況到底如何,韓金龍一開始也沒有底。於是,在2005年籌辦聯贏有限的時候,韓金龍去北京參加了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以下簡稱埃森展),那次展覽讓他看到未來的一切可能。
「我被震撼到了,唐山開元、日本松下的設備直接佔了一個展館,我參加過很多展會,但是從來沒見過一家公司就佔據一個展館的,大型的機器人把汽車整個吸起來進行焊接的場景太震撼了。」韓金龍告訴記者,當時他就想,即使雷射焊接把傳統焊接替代掉10%,那也會是很大的市場。
不僅如此,韓金龍造訪了多家公司發現,中國市場並沒有真正了解雷射焊接行業。在中國,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許多企業認為傳統的焊接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不需要雷射焊接。「當時我就感覺就很有機會,讓大家了解到雷射焊接的優勢,而且我將來把自動化加入焊接領域,把客戶的使用難度降低。」
技術人員佔比40% 研發非一日之功
在聯贏雷射剛成立那年,韓金龍就在廣深高速往虎門方向打出一個廣告牌,寫著「聯贏雷射,雷射焊接專家」,向外界宣告,雷射行業誕生了這麼一家,只做雷射焊接,致力於成為雷射焊接專家的企業。
「在很多人看來,這完全是吹牛,你剛成立就是焊接專家了?」韓金龍說。不過,韓金龍並不在意,他定下5年成為雷射焊接行業專家的目標,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很多朋友跟他說,做好焊接外還可以做切割、打標等等,但是韓金龍說,雷射焊接領域都有太多技術等待鑽研,在製造業的應用普及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沒心思忙其他的」。
不過,與雷射切割和雷射打標相比,雷射焊接是利用雷射將物質的結構進行加工熔融並重新構築,工藝難度更大,且由於下遊行業的複雜多樣性,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也相應比較高。韓金龍告訴記者,雷射焊接行業的人才較少,當時許多高校都未開設相關專業,所以公司就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並加強校招新人的培養力度,為公司做堅實的技術研發人才儲備。
2005年到2009年間,聯贏雷射以YAG 雷射焊接機為核心發展方向,以波形控制能量負反饋技術為突破口,進行針對性的自主研發,研發完成了5W-300W 的兩個系列(電流負反饋系列和能量負反饋系列)十種機型的 YAG雷射焊接機產品,產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標準,獲得了包括日本廠商在內的客戶的廣泛認可。
到了2010年,韓金龍真的實現了當初吹下的牛——5年內成為雷射焊接專家。但是,聯贏雷射並沒有止步於此。為了更好地滿足雷射精密焊接市場的需求,其加大對YAG雷射器、半導體雷射器和光纖雷射器及各種雷射焊接成套設備研發的投入。
據聯贏雷射招股說明書,2017年~2019年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約為4485萬元、5111萬元和6080萬元,研發費用逐年增長,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保持在6%左右;截至2019年底,研發技術人員數量為672人,佔公司員工總人數的40.6%;研發人員人均薪酬達18.88萬元,遠超同業均值。
在持續地研發投入下,聯贏雷射首先成功破解了鋁合金、鎂合金、銅合金、鎳合金、鈦合金等材料的焊接技術,將雷射焊接應用到電池、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配件、高速列車、珠寶首飾、3C等領域;此後又攻克了雷射錫焊和雷射塑料焊,將雷射焊接的使用場景進一步拓展至通信電子、汽車電子及傳感器、醫療器械等行業。
抓住新能源汽車風口 未來聚焦不同材料的焊接技術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2016年,新能源汽車被國家確定為進一步支持的行業,在同年2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五項措施中,包括「加大對動力電池數位化製造成套裝備的支持」。
在政策的東風下,雷射焊接系統產品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應用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聯贏雷射便迅速地抓住了這個風口。「我們培養這麼多技術研發人員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假如你沒有研發技術支持,體系沒建立起來,當市場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就沒有能力去把握。」韓金龍說。
不僅如此,聯贏雷射憑藉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以及良好的服務,積累了一批優質客戶。韓金龍告訴記者,比亞迪是聯贏雷射最早的客戶之一,那個時候並不是從動力電池做起,而是從諾基亞、摩託羅拉這些手機的硬殼電池做起的,後來發展到動力電池雷射焊接。
此外,聯贏雷射在寧德時代(CATL)成立之初便與之展開業務和技術合作,為其提供動力電池雷射焊接設備,並藉此切入動力電池焊接行業,成為國內較早從事研發、生產動力電池雷射焊接設備的廠商之一。如今,聯贏雷射已收穫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格力智能、富士康、泰科電子、長盈精密、億緯鋰能、松下、三星、中航動力等行業知名企業客戶。
業績方面,在2013年,聯贏雷射營業收入就成功突破億元。加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東風,聯贏雷射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4.1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7.28億元、2018年的9.8億元和2019年的10.1億元,同時淨利潤也取得了良好增長。
不過,受新能源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的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動力電池企業資金及成本壓力有所提高,並通過產業鏈條傳導至動力電池設備供應商,從而對聯贏雷射經營業績、銷售回款情況造成一些影響,2018年~2019年,聯贏雷射淨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變動-5.58%和-13.59%。
對此,韓金龍表示,「目前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只有2.25%,而在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裡,中國計劃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相應地動力電池廠商將新增超過三百億的投資額,所以我們雷射焊接設備作為動力電池的上遊產業未來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韓金龍還提到,為了提高公司競爭力,將來聯贏雷射會把研發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做基礎研究,一部分做應用研究。「我們現在根據下遊應用行業客戶,劃分了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3C等事業部,各事業部專注於其所屬行業的專項研發,深挖行業特性,貼合客戶需求。那麼,基礎研究的人員就負責技術研發,研究各種工藝、各種功率及波長的雷射器等等。」
就這樣,從2005年成立至今,伴隨著深圳的高速發展,聯贏雷射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15年來,韓金龍一直「死磕」雷射焊接,他告訴記者,「希望聯贏雷射在30年、50年以後成為全世界做雷射焊接做得最好的公司,並且希望能推動整個雷射行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