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長木丨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20-10-09 長木醫生

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地中海邊的神奇發現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故事還要從一座名為聖波拉(Santa Pola)的地中海小城說起。30年前,一位名為Francisco Mojica的年輕人在當地的一所大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而他的研究對象,就是聖波拉海灘上發現的一種古細菌。

▲CRISPR基因編輯的誕生,離不開Francisco Mojica教授的發現(圖片來源:BBVA Foundation)

在分析這種古細菌的DNA序列時,年輕的Mojica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微生物的基因組裡,存在許多奇怪的「回文」片段。這些片段長30個鹼基,而且會不斷重複。在兩段重複之間,則是長約36個鹼基的間隔。對於這種具有規律性的重複,Mojica後來給它起了一個拗口的名字「常間回文重複序列簇集」(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s)。不過它的縮寫好記多了,它就是本文的主角CRISPR。

事實上,這並不是人類首次發現CRISPR序列。早在1987年,一支日本團隊(石野良純教授為第一作者)就已發表論文,表明大腸桿菌裡也有類似的序列。不少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首次知道CRISPR序列的存在。然而,這支日本團隊當時並沒有對CRISPR序列進行詳細的研究,因此它的功能還不為人所知曉。

▲1987年的這篇論文,可能是人類首次知道CRISPR序列的存在(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Mojica教授推斷說,如果兩種有著巨大差異的微生物裡都有這種奇怪的序列,這就說明它肯定有著某種特殊的功能。在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後,他又發現大約另外20多種微生物裡,同樣具有CRISPR序列。然而,這種奇怪序列的功能,卻遲遲未能得到解答。

微生物的「免疫系統」

為了尋找CRISPR序列的功能,Mojica教授每天都在資料庫裡痛苦地搜索,想要發現這些奇怪序列的意義。2003年,大海撈針般的探索,還真的給他找到了一片新天地!Mojica教授發現,一些大腸桿菌內的CRISPR序列,與一種叫做「P1噬菌體」的病毒的序列高度吻合。顧名思義,噬菌體是一種能夠「吃掉」細菌的病毒,這一種噬菌體也的確能夠攻擊大腸桿菌。但有意思的是,Mojica教授所研究的這批大腸桿菌,竟能完全不受P1噬菌體的感染!

Mojica教授立刻意識到,這與人類的免疫系統何其相似!在人體裡,免疫系統會記住過去遇到過的病原體的模樣。等到病原體入侵時,就會對其發起攻擊。而在大腸桿菌細胞內,CRISPR序列也同樣能讓細菌記住噬菌體的模樣,抵抗病毒的感染。


▲一種微生物體內的CRISPR系統的工作原理(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為了這一刻,Mojica教授已經等待了18個月的漫長時光。興奮的他在2003年向《自然》雜誌投去了他的研究結果。很快,《自然》的編輯以「早就知道了」為由,拒絕發表這項研究。不久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也以「缺乏新穎性和重要性」,同樣予以拒絕。再之後,Molecular MicrobiologyNucleic Acid Research兩本期刊也給Mojica教授發了拒信。萬念俱灰之下,他把論文投給了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一本影響因子不到2分的期刊。即便如此,這篇論文還是經過了長達一年的修改和審核,才最終得以發表。此時,已是2005年2月。

切開DNA的魔剪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科學家們對CRISPR序列的作用做了進一步的完善,並闡明了它的詳細機理。原來在病毒感染細菌後,CRISPR序列會喊來幫手,形成一個具有核酸切割能力的複雜結構,並最終切斷病毒的DNA。對於細菌來說,這是從源頭清除病毒感染的好方法。

但對生物學家來說,這套細菌的「免疫系統」,讓他們看到了精準切割DNA的希望!或許,它能被開發成為一種高效的基因編輯方法。2012年,維也納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Jennifer Doudna教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她們的發現,確認她們所設計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Cas9是一種能切割DNA的內切酶)能在DNA的特定部位「定點」切開口子。在論文中,她們也指出將來有潛力利用這個系統,對基因組進行編輯。


▲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與Jennifer Doudna教授報導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在立陶宛,一名叫做Virginijus Siksnys的科學家也在研究使用CRISPR系統編輯基因的潛力。雖然他的論文投出的時間更早,但不幸被《細胞》雜誌的編輯所拒,只能轉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這也使得他的論文最終要晚上2個月上線。

▲張鋒教授團隊也報導了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重要應用(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2013年新年伊始,《科學》雜誌再度刊登了一篇關於CRISPR系統的重磅文章。這一次,主導這項研究的是Broad研究所的張鋒教授。論文裡,科學家們首次將CRISPR技術應用到了哺乳動物細胞內,並證明它能在短短幾周之內,就建立起小鼠的疾病模型。隨後,這支團隊也首次在人類細胞中成功使用CRISPR-Cas系統完成了基因編輯。

發展與爭議

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誕生以來,科學家們對其進行了大量的優化與改造。一方面,現在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變得更精準,帶來更少的脫靶效應(指修改了不應修改的基因);另一方面,CRISPR系統也已經超越了DNA,能夠對RNA進行有效編輯。

此外,初代的CRISPR技術涉及DNA雙鏈的斷裂,會引起潛在的風險。如今,科學家們基於CRISPR體系,已經開發出了「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能夠對基因進行「微調」。如果說以前的基因編輯,是把書的一頁紙撕下,再粘上一頁新的紙的話,這種「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就好像是把書頁上的錯別字給單獨修改,有著更高的精度。

▲和CRISPR或Cas9有關的論文數近年來呈指數上升(圖片來源:參考資料[7])

當然,圍繞著CRISPR的爭議也不少。自這項技術問世以來,有關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就一直是個熱議的問題,迄今也沒有得到完美解決。此外,人們雖然確信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遲早會得諾獎,但哪幾位科學家能最終獲獎,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在這裡也強調,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科學的突破性進步,往往不再依賴一兩名科學家的「尤裡卡時刻」,而是要靠群體智慧的多年合作。我們祝賀今日斬獲諾獎的這兩名科學家,也同樣感謝其他辛勤工作的科研人員們。沒有所有參與者的加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勢必難以得到如此迅猛的發展。在這裡,我們也向這些科學家們致以崇高敬意!


相關焦點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2020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CRISPR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CRISPR基因編輯作者 | 馮麗妃 梅進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國和日本3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2018年——美國科學家Frances H.
  • 漫畫|2020諾貝爾化學獎:逆天改命的基因編輯工具!
    這麼厲害的基因剪刀,如果能為人類所用,那該多好啊!於是,卡彭蒂耶找到了美國生物學家杜德納,和她一起改造了這種剪刀。從那以後,這種剪刀不只是認識病毒的基因,而是能夠識別任意的DNA片段。這樣一來,生物學家就獲得了一種基因編輯的工具。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過去的3年,我都在期待基因編輯技術能獲得實至名歸的諾貝爾獎,基因編輯技術在過去幾年裡中在多領域的實踐都取得激動人心的成果。今年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已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領域的貢獻。
  • 解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什麼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新媒體專電 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杜德納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研發了一種基因編輯方法」,重寫了「生命密碼」。這種技術工具名為CRISPR/Cas9。但它到底是什麼?有何潛力?是誰為它奠定了基礎?
  • 解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什麼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新媒體專電 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杜德納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 CRISPR基因編輯先驅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CRISPR基因編輯有望徹底改變醫學科學,其兩位先驅者因其努力而獲得了的獎項。Emmanuelle Charpentier(左圖)和Jennifer Doudna(右圖)因發現用於切割DNA的CRISPR / Cas9「遺傳剪刀」的作用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導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兩位女性科學家伊曼紐爾·夏彭蒂埃和珍妮弗·A·杜德娜,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這項被稱為「基因魔剪」的技術,還因其專利紛爭和倫理爭議而引人關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 2名基因編輯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Doudna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化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旨在頒給「做出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轉載)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毫無意外又是理綜獎)個人分類:科研點滴啟發|系統分類:科研筆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獲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為何只用了8年時間...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王湛 通訊員 黃子洋 謝雨晴 柯溢能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首次同時授予2名女性科學家。2020年2月15日,由杜德納實驗室成員成立的診斷公司,在官網發表了一份白皮書,描述了該公司利用CRISPR診斷檢測技術在大約30分鐘內檢測出新冠(SARS-CoV-2)RNA的情況。華裔科學家張峰曾被期望憑藉CRISPR 技術成為諾貝爾得主之一。
  • 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開發了「基因剪刀」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兩名獲獎者均為女性,她們的研究為生命科學創造出革命性影響。這項研究到底是什麼?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基因編輯技術終獲獎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技術」斬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諾貝爾委員會在官方頒獎詞中表示:「藉助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2020諾貝爾化學獎兩名女科學家因「基因剪刀」編輯方法獲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 ,獲獎原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 因基因編輯貢獻,法美兩名女科學家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僑報網綜合訊】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由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卡彭蒂耶1968年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1995年從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她目前擔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