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理察·塞勒(Richard H. Thaler)獲獎,與此同時他也獨享了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獎金。理察·塞勒是行為金融學奠基者之一,行為金融領域著名學者。
理察·塞勒研究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以及決策心理學,他調查了放寬標準經濟假設的意義,目前泰勒是決策研究中心的主任,是國家經濟研究局行為經濟學項目的聯合主任。同時他也是全球暢銷書《Nudge》的共同作者之一,書中提出使用行為經濟學的概念來解決許多社會的主要問題。
塞勒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美國金融協會和計量經濟學會會員,並於2015年擔任美國經濟協會主席。在1995年加入芝加哥大學擔任教授之前,泰勒在羅切斯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任教,並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等地方工作。
塞勒1945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曾在凱斯西儲大學工作,1967年獲得學士學位。不久之後,他加入了羅切斯特大學,1970年獲得碩士學位,1974年獲博士學位。
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諾貝爾1895年立下的遺囑,諾貝爾獎項最初只包括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與和平獎,這5大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獎。
1968年,瑞典銀行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了經濟學獎,全稱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該獎項於1969年首次頒獎,比其他獎項的設立和頒發足足晚了半個多世紀。
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委會評定,評委會包括5名到8名成員。每年評委會從世界各地收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有200個到300個。在經過資格確認、初選、複選後,評選結果在10月的某個星期一公布。
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頒發給單個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關人員在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新的經濟分析方法等領域所作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