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外媒稱,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9日宣布,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憑藉其在行為經濟學上的研究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據德新社斯德哥爾摩10月9日報導,塞勒的貢獻包括將普通人的行為和現有的金融決策模式有機結合起來。
瑞典皇家科學院解釋說:「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以及自制力缺乏所導致的結果,他揭示了這些人類特徵如何系統性地影響個人決定和市場結果。」
報導稱,塞勒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2008年,他與人合著《推力》一書,這本經濟學暢銷書描述了組織如何能鼓勵個人作出理性和積極的決策。
另據美聯社斯德哥爾摩10月9日報導,今年要頒發的最後一項諾貝爾獎是後來才設立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中並沒有要求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許多人對經濟學究竟算不算一門科學存在疑問。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於1969年首次頒獎,比其他獎項的設立和頒發晚了將近70年。儘管這個獎項設立得最晚且名稱拗口,但它普遍被視為和其他諾貝爾獎項擁有同等地位,獲獎者也會出席著名的諾貝爾獎宴會並發表演講。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獲得900萬克朗獎金(約合110萬美元)。不過,即便是知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裡德裡希·哈耶克也對此表示擔憂,並稱這個獎項可能不明智地「增強了少數幾個經濟學家的個人影響力」。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9日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為美國學者、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塞勒,因為其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奧利弗·哈特與芬蘭學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本特·霍爾姆斯特倫,因為他們對「契約理論」的貢獻,並實際應用於企業高管薪資及公共事業民營化等領域,同時為許多領域的政策和制度設計奠定知識基礎,包括破產立法和政治憲制。塞勒曾出演過2015年電影《大空頭》,在其中解說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信用與房市泡沫。
報導稱,數據顯示,從1969年到201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中,僅有一名女性,即2009年獲獎、2012年辭世的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根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從1969年起,諾貝爾經濟學獎已頒發48次。其中,有24次諾貝爾經濟學獎僅頒發給一人。最年輕經濟學獎得主是1972年獲獎的肯尼思·阿羅,當時他51歲。最年長的得主是萊昂尼德·赫維奇,以90歲高齡於2007年獲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平均獲獎年齡是67歲。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