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鯨魚被打撈上岸後,在日照市水產研究所保護起來。 王嬌 攝
全長14.1米的鯨魚,看上去非常壯觀。 王嬌 攝
東方網1月22日消息:20日深夜,擱淺日照的鯨魚被打撈上岸,並被連夜送往日照市水產研究所保護起來。21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家趕赴日照。經過專家鑑定,該鯨魚為長鬚鯨,系自然死亡。
漁政部門:鯨魚重達15噸
21日上午,擱淺日照海灘的鯨魚打撈上來後,暫時放置在了水產研究所裡面一片開闊的空地上。
記者注意到,鯨魚的身體上有很多坑坑窪窪的圓形新舊傷痕和線形的寄生蟲。而在魚尾、魚右鰭和魚後腹各有一處很深的、長長的傷口,最深處約有4釐米。鯨魚的頭部佔據了整個身體很大的一部分。在巨大的魚嘴裡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鯨的牙齒———角質須,而鯨口腔中依然還有幾隻小型的水生甲殼類動物。
漁政部門工作人員拿著米尺丈量了鯨魚。整條鯨魚身長14.1米,魚尾長3.3米,從魚身最高處丈量的直徑為2.22米。
日照市漁政處宋處長告訴記者,20日下午,因為諸多原因,打撈作業被迫中斷。在20日晚11時,他們繼續動用兩臺吊車,開始打撈作業,並於晚11時30分,將鯨魚打撈上岸。
「吊車上有電子秤,顯示鯨魚的重量為15噸。」宋處長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照曾經出現了一條鰛鯨,但是長度只有七八米,後來被製作成了標本。而1月19日發現的這條擱淺的鯨魚,是日照市近幾十年來發現的最大的一條鯨魚。
中科院專家:鯨魚系自然死亡
21日下午2時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門研究鯨魚標本製作的專家劉林從青島趕到了日照市水產研究所。
經過對鯨魚一番仔細查看,劉林告訴記者,這是一條成年的長鬚鯨,屬於大型鯨類。近年來,在渤海和黃海曾經發現過兩條長鬚鯨,但是都沒有這條大。而且這條擱淺的鯨魚是我省有記載以來,發現的體型最大、整體保持最完整的鯨魚。
據劉林介紹,在鯨魚的右鰭部位有一條4釐米左右深的大傷口,估計是大型輪船的螺旋槳碰撞造成的。
「鯨魚的死亡原因基本確定為自然死亡,排除了人為可能。」海洋漁業專家劉林說,在日照漁政部門的指導下,當地漁民採取了得當的救援措施,海洋保護部門也盡了最大努力去營救。「這條鯨魚擱淺時間到底有多久誰都不知道,發現它時,就已經奄奄一息了,一些人說漁民救援措施不當造成鯨魚死亡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日照市水產研究所所長孫玉忠告訴記者,這條鯨魚將被製作成標本,但是何時製作,要等省海洋與漁業廳最後的批覆和方案。在得到批覆之前,誰也沒有處置鯨魚的權力。
至於製作成標本後,標本的歸屬問題,劉林說:「最後的歸屬還不能確定,根據常規應該是留在日照。」
救援漁民:沒能救活鯨魚很難受
「心裡很難受,我們盡了最大努力,還是沒有挽救回它的生命。」參與了鯨魚救援和打撈全過程的漁民郭同友很傷感,這幾天他的工作全部圍繞鯨魚進行。
「鯨魚擱淺的地方就在我們村旁邊的海灘,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去營救它。」郭同友告訴記者,為了營救和打撈鯨魚,他已經連續兩個晚上沒有睡好覺了,現在又累又困,嗓子也啞了,很想好好睡一覺,並且希望睡一覺後,能忘掉鯨魚死亡帶來的傷感。
「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這條鯨魚製作成標本之後能留在日照。」郭同友說,這條鯨魚擱淺在了日照,當地很多漁民也都參與了營救,希望能最終留下來。
在鯨魚擱淺的東港區濤雒鎮,很多人目睹了鯨魚營救和打撈的全過程,而在20日下午打撈作業時,圍觀群眾有上千人。
「雖然它死了,但是希望將它做成標本後,長留日照。」濤雒鎮一位馮姓漁民說,鯨魚擱淺在日照,說明它和日照有緣,留下來後可以讓更多人去參觀和學習海洋知識。
「鯨魚標本留在日照對宣傳日照、擴大日照的旅遊經濟有很大作用。」市民齊先生說,通過它可以帶動更多內陸包括沿海的遊客前來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