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2月9日
地點:閱讀區,西草坪
對象:樊宥堯,陳劉其,吳左琰,趙鴻皓等
注意:
閱讀區裡樊宥堯,陳劉其,吳左琰,趙鴻皓幾位小朋友被幾本新繪本吸引住了。「哇,這本不錯」樊宥堯在書架前面來回仔細看了一遍,捧著精心挑選的圖書席地而坐,一頁一頁認認真真的,仔仔細細的欣賞,每翻過一頁嘴巴不停的「自言自語」。一旁看書的陳劉其,趙鴻皓被樊宥堯精彩的描述吸引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吳左琰路過聞聲趕來,樊宥堯,趙鴻皓意猶未盡,趕緊拉住吳左琰做起介紹。「這是什麼蟲子?樹葉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吳左琰看著滿是洞的樹葉,皺起眉頭,不停的提問。「這些洞是蟲子咬的。還有這些這些都是這個蟲子咬的......」樊宥堯用手指著蟲子盡力解釋著,繪本在你問我答中翻了好多遍。
午餐後孩子們在陽光下散步,「快看,快看樹葉。」「怎麼啦,怎麼啦?」「這棵樹的樹葉也被咬了。」「誰咬的呀?」「蟲子!」「好多樹葉都被它咬了呀!看,這裡,還有這裡!」「可是蟲子在哪呢?為什麼看不見蟲子呢?」孩子們嘰嘰喳喳,七嘴八舌討論著圍過來。
「這又是什麼?」吳君瑞指著樹枝上的「不明物」「是蟲子的家嗎?」「不知道呀。」
「快看呀!那棵樹上全都是。」小欣怡的發現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蟲子把大樹的葉子都吃光了,快,快想辦法。」吳君瑞說著抬起腿就要爬上樹,換了幾個方式不行,上不去。立即轉身離開大樹,跑到很遠的地方,「快讓開」一路衝過去,還是不行,不會爬樹怎麼辦?「讓我來」張睿哲抓住樹幹使勁的搖晃,吳左琰,思雨,姚倩都來幫忙。
「掉下來啦,大樹不會被咬啦」「哇,你看,是蟲子的家嗎?」「樣子真奇怪,是用什麼做的呀?」「看!像飛機」「像輪船」「像小馬」「蟲子是在裡面睡覺嗎?」......
「為什麼要吃掉樹葉,在樹上做房子呢」「我要把它放哪好呢?」肖藝茹找到輪胎下面「躲在這裡吧」
張睿哲,樊宥堯把「飛機」「輪船」帶回閱讀區繼續討論。「讓我看看它的嘴巴,確實是它咬的。」「它的腳真多呀,讓我數數」「身上有好多斑紋」「讓我看看,它的家究竟是怎麼做起來的」原來它的家斷枝、殘葉、土粒做的」「老師,它為什麼要咬樹葉做窩呢?它的名字叫什麼呢?它是害蟲還是益蟲呢?......」孩子們的問題接踵而來,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用手機搜索關於這種蟲子的資料及圖片,通過圖片和資料的對比,孩子們了解了蟲子的生活習性,知道了它會吐絲粘附斷枝、殘葉、土粒等,形成了它的窩,幼蟲棲息囊中,行動時伸出頭、胸,負囊移動,它的名字叫蓑蛾。
識別:
1.大班孩子的交往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在閱讀區裡,樊宥堯,陳劉其、趙鴻皓喜歡問東問西關注感興趣的話題,思維非常活躍,他們能夠主動進行表達,溝通,說明物體的特徵,表明自己的見解,也願意聽別人談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中獲得豐富,有趣的經驗。
2.本次活動中,孩子們能將已有的經驗——繪本中吃樹葉的蟲子遷移到現實生活中找吃樹葉的蟲子,從好奇——好問——好探究三個維度展開探究活動,並表現出積極的探究興趣。作為老師,我始終支持孩子的提問,耐心、認真傾聽孩子的提問,引導孩子用適宜的方法解決問題,尋找答案,通過和孩子們查閱資料、思考猜測,篩選驗證,從而得出探究活動的結論!
回應:
1.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把幼兒的語言發展與認知探索活動結合起來,幼兒能夠觀察,比較,分析,發現,描述事物的特徵,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能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和猜測,搜集證據,進行驗證,是學習推理,預測,發現事物和現象因果關係的過程。
2.讓交流變得很精彩,抓住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精心設計語言交流的情境,喚起孩子們聽,說的欲望,通過設置懸念,溝通交流,動靜結合的活動,積極的鼓勵和師幼評價等方式,給孩子們帶來說的樂趣,聽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