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納米有多小?
相當一根頭髮直徑的6萬分之一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會記得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的故事。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路過火焰山,想借鐵扇公主的扇子扇滅火焰山的烈火。不料鐵扇公主不肯借扇。孫悟空便變成一隻小蟲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大鬧五臟六腑,迫使鐵扇公主就範。
如今,隨著納米武器的出現,這種「小蟲子」鑽進肚皮的神話正逐步成為現實。
納米武器,顧名思義,是指這種武器尺寸很小。納米(1納米=10-9米),這個計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現,因為它太小了。拿「大」東西頭髮比,普通頭髮就有6萬~7萬納米粗;拿小東西原子比,一納米也就五個原子排列起來的長度。因此,肉眼是根本看不見納米級的物體的。研究納米級物質(包括分子、原子、電子)在100皮米(1皮米=10-12米)~100納米空間內的運動規律、內在運動特點,並利用這些特性製造特定功能產品(包括納米武器在內)的高新尖技術,就是現在在科技界耳熟能詳的納米技術。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早就預言:「未來科學的發展無非是繼續向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軍。」當人類轟轟烈烈地飛入太空、登上月球、探索火星之際,人類同時也在靜悄悄地深入物質內部,並在物質微粒間營造出一個嶄新的微觀王國。在這神奇奧妙的納米天地裡,一些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精靈」,如分子開關、原子制動器、單個電子電晶體等相繼誕生了。
如此小而又小的微粒怎樣加工?
科學家自有天斧神工
納米技術從研究走向實用有3大關鍵:一是研製納米材料,二是尋求超精度微加工方法,三是做出微機電系統。
首先是研製納米材料:如今高能量納米材料、納米隱形材料、納米磁性材料已有重大突破。某些納米材料產品已在高技術開發和軍事應用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其次是解決超精度微加工方法:所謂加工技術,在一般人的概念裡,就是由「大到小」,根據設計要求將材料的多餘部分用各種方法去掉製成零部件。這種常規的加工技術一直到加工微米級的零部件都是適用的,無非是隨著物體尺寸縮小,精度要求更高、難度更大而已。
然而當物體尺寸達到納米級,常規的加工技術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怎麼辦?納米技術研究者打破常規,進行反向思維,將常規的「由大到小」的加工方法改變為「由小到大」的加工方法,發明了所謂掃描隧道顯微鏡加工技術。
掃描隧道顯微鏡加工技術的具體步驟是:將掃描隧道顯微鏡極其尖銳的金屬探針,向材料表面不斷逼近,當距離達到一納米時,施加適當電壓,產生隧道電流,這時探針尖端便吸引材料的一個原子過來,然後將探針移至預定位置,去除電壓,使原子從探針上脫落。如此反覆進行,最後便按設計要求「堆砌」出各種微型構件。整個過程就如同用磚頭蓋房子一樣。
再就是製造微機電系統:納米技術的核心技術是微機電技術。微機電技術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簡單的系統小型化,它可以說是製造業原理上的徹底變革。因為當每個部件都小到納米級以後,宏觀的參數如體積、重量等都變得微不足道了,而與物體表面相關的因素如表面張力和摩擦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新的物理特性使納米器件非常堅固耐用,同時也非常可靠。一般納米器件振動2000萬次,也絲毫不會損壞。
近10多年,微機電技術獲得了實質性突破。科學家們成功地制出了納米齒輪、納米彈簧、納米噴嘴、納米軸承等微型構件,並在此基礎上製成了納米發動機。這種微型發動機的直徑只有200微米,一滴油就可以灌滿四五十個這種發動機。與此同時,微型傳感器、微型執行器等也相繼製成。這些基礎單元再加上電路、接口,就可以組成完整的微機電系統了。
納米技術對科學技術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影響。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到集成電路,再到大規模集成電路,微電子技術已發展到了頂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納米技術將取代微電子技術,引發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創造新的奇蹟。
納米技術應用於軍事將有何影響?
千奇百怪「微型武器」鬧沙場
納米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微機電系統的初步成功,為軍事科技工作者研製納米武器奠定了物質基礎。他們盡情發揮想像力,研製出千奇百怪的戰場「精靈」。
「麻雀」衛星。美國於1995年提出了納米衛星的概念。這種衛星比麻雀略大,重量不足10千克,各種部件全部用納米材料製造,採用最先進的微機電一體化集成技術整合,具有可重組性和再生性,成本低,質量好,可靠性強。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發射數百顆納米衛星。若在太陽同步軌道上等間隔地布置648顆功能不同的納米衛星,就可以保證在任何時刻對地球上任何一點進行連續監視,即使少數衛星失靈,整個衛星網絡的工作也不會受影響。
「蚊子」飛彈。由於納米器件比半導體器件工作速度快得多,可以大大提高武器控制系統的信息傳輸、存儲和處理能力,可以製造出全新原理的智能化微型導航系統,使制導武器的隱蔽性、機動性和生存能力發生質的變化。利用納米技術製造的形如蚊子的微型飛彈,可以起到神奇的戰鬥效能。納米飛彈直接受電波遙控,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目標內部,其威力足以炸毀敵方火炮、坦克、飛機、指揮部和彈藥庫。
「蒼蠅」飛機。這是一種如同蒼蠅般大小的袖珍飛行器,可攜帶各種探測設備,具有信息處理、導航和通信能力。其主要功能是秘密部署到敵方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內部或附近,監視敵方情況。這些納米飛機可以懸停、飛行,敵方雷達根本發現不了它們。據說它還適應全天候作戰,可以從數百千米外將其獲得的信息傳回己方飛彈發射基地,直接引導飛彈攻擊目標。
「螞蟻士兵」。這是一種通過聲波控制的微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比螞蟻還要小,但具有驚人的破壞力。它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鑽進敵方武器裝備中,長期潛伏下來。一旦啟用,這些「納米士兵」就會各顯神通:有的專門破壞敵方電子設備,使其短路、毀壞;有的充當爆破手,用特種炸藥引爆目標;有的施放各種化學製劑,使敵方金屬變脆、油料凝結或使敵方人員神經麻痺、失去戰鬥力。
此外,還有被人稱為「間諜草」或「沙粒坐探」的形形色色的微型戰場傳感器等納米武器裝備。所有這些納米武器組配起來,就建成了一支獨具一格的「微型軍」。據美國國防部專家透露,美國第一批「微型軍」將在5年內服役,10年內可大規模部署。
與傳統武器相比,納米武器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人們必須對其「刮目相看」,充分認識其對未來戰爭的影響。
首先,納米武器實現了武器系統超微型化,使目前車載機載的電子戰系統濃縮至可單兵攜帶,隱蔽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其次,納米武器實現了武器系統高智能化,使武器裝備控制系統信息獲取速度大大加快,偵察監視精度大大提高。
再次,納米武器實現了武器系統集成化生產,使武器裝備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同時使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周期縮短。
因此,納米武器的出現和使用,將大大改變人們對戰爭力量對比的看法,使人們重新認識軍事領域數量與質量的關係,產生全新的戰爭理念,使武器裝備的研製與生產更加脫離數量規模的限制,進一步向質量智能的方向發展,從而徹底變革未來戰爭的面貌。未來戰場,巨型武器系統和微型武器系統將同時存在,協同作戰,大有大的作用,小有小的妙處,作戰手段更加機動靈活,戰鬥格局更加詭譎多變。人們更多看到的將是「螞蟻啃大象」、「小鬼擒巨魔」、「以小制大」、「以微勝巨」的奇異戰爭景觀。(作者:樂俊淮/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