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科研成果入選全球30項光學重大進展

2021-01-15 看看新聞Knews

在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實驗室,有兩張實驗常用的高精度隔振平臺,它們一個服務於超快脈衝光領域,一個服務於空間光場調控領域,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中,這是兩個「各自為政」的研究方向。

然而,在莊松林院士的領導下,上理工詹其文教授帶領的納米光子學團隊歷時2年,創造性地將這兩個領域 「合二為一」,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渦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光學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上,並成功入選美國光學學會(OSA)評選的2020年度全球30項光學重大進展。據了解,國內僅有4家單位入選,且上理工為獨立完成單位。

0到1的突破 「試」出光子「颶風」

如果說,目前已經發現的光學角動量運動軌跡是「龍捲風」,那麼詹其文教授團隊的最新發現則是形成類似於快速移動的光子「颶風」,為利用光識別物質提供了全新手段,也為信息傳遞提供更廣的通道,可以說是光學領域0到1的突破。

「一開始我們就好奇是否可以讓光從超快脈衝平臺射向空間光場調控平臺,但是發現這不是簡單的1+1,我們就嘗試對各實驗要素系統集成,把兩個不交融的領域合在一個實驗臺上。」詹其文教授談道。

出於科研敏感,詹其文帶領團隊創造性地利用「空間頻率—頻率面到空間—時間面」的傅立葉變換,成功生成了攜帶橫向光子軌道角動量的超短脈衝光學波包,這一新型光波包在光子能量快速向前傳輸的同時,光子能流圍繞一個隨波包移動的橫向軸旋轉,從而形成光子「颶風」。

「多想一步」 偶然發現實為創新必然

「其實,我們所用的方法是光學人都懂的原理,所形成的裝置也容易普及,而世界範圍內我們可以先做出來,歸根結底在於比別人『多想了一步』,科研的魅力不就在於此嗎?」詹其文教授笑著說道。在他看來,做科研不能囿於教科書,一次偶然的發現可能會對整個領域產生質變,而這也是科研工作者全力以赴、追求卓越的動力。

據了解,這一發現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量子光學、粒子操控、相對論空間物理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研究和應用價值。儘管詹其文教授團隊的研究發現被世界認可,但他們深知,實驗越是容易被模仿重複,未來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他們不能只做「築巢」的人,還要在此基礎上迅速開展系列工作。研究團隊最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新型光場調控物理與應用重大研究計劃」的重點項目支持,將在這一領域進一步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並期待與國內外同行開展廣泛合作。(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雲 編輯:沈佩佩)

相關焦點

  • 上理工科研成果入選全球30項光學重大進展
    上理工科研成果入選全球30項光學重大進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雲  2021-01-1312:38  在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實驗室,有兩張實驗常用的高精度隔振平臺,它們一個服務於超快脈衝光領域,一個服務於空間光場調控領域,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中,這是兩個「各自為政」的研究方向。
  • 在光學領域颳起光子「颶風」 上理工科研成果入選OSA全球30項光學...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3日電 (許婧)在莊松林院士的領導下,上海理工大學詹其文教授帶領的納米光子學團隊歷時2年,創造性地將超快脈衝光領域和空間光場調控領域「合二為一」,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渦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光學頂尖期刊
  • 我校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深晚報導|深大一項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近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了 "2019 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名單,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 20 項重大光學成果獲此殊榮 ( 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 10 項 ) 。其中,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杜路平、袁小聰教授的研究成果 "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 " 入選十大基礎研究類成果。據悉,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 - 軌道耦合產生的 " 光學斯格明子 " 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量子密鑰分發、智能雷射器等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今天,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據悉,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河南大學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新聞作者:中國雷射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河南大學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打開APP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發表於 2020-05-12 17:45:30
  • 哈工大(深圳)科研成果光子晶片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基於「二維碼」結構的片上彎曲波導和交叉器件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20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 通訊員 劉英傑)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獲得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中國科大6項研究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圍繞「三個面向」凝練總結出59項「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我校負責的光量子計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和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譜成像等研究成果以及參與的空間科學前沿探索與月球探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進展等5項成果入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進展。
  • 北大3項成果入選201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Science評述該進展為病毒疫苗領域的革命性突破,Nature稱其為「馴服病毒的新方法」。相關研究進展發表在2016年12月2日Science上。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北京大學集合分子醫學研究所、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多學科交叉研發團隊,在程和平院士的帶領下,在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的支持下,運用微集成、微光學、超快光纖雷射和半導體光電學等技術,在高時空分辨在體成像系統研製方面取得突破性技術革新,成功研製出
  •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研究類)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3-20  瀏覽
  • 這位985教授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引起美國、英國關注!
    王志明教授"因在先進光學材料的開發及其在光電子和光子技術中的應用做出重大貢獻"(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technologies.)而入選OSA Fellow。
  • 這位985教授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引起美國、英國關注!
    王志明教授"因在先進光學材料的開發及其在光電子和光子技術中的應用做出重大貢獻"(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technologies.)而入選OSA Fellow
  • 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在納米催化領域,2011年,大連化物所在國際上首次製備出Pt/FeOx單原子催化劑,並提出了單原子催化新概念,入選美國化學會2016年度十大科研成果。2014年,基於納米限域催化新概念,首創甲烷無氧制烯烴和芳烴催化過程,實現一步高效轉化,獲2015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 2020光學領域30項重大進展梳理
    近日,《光學與光子學新聞》(Optics & Photonics News, OPN)回顧近一年來發表的最有趣的光學和光子學研究,本年度選擇30個「有趣的故事」來反映光學和光子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工作進展。《光電信息簡報》對這30項進展進行了編譯。
  • 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相關研究進展發表在2019年1月18日Science [363(6424):265—270]上。周歡萍,2010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2010—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後。2015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導師,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光電功能材料及新型太陽能電池。
  • 科學網—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在納米催化領域,2011年,大連化物所在國際上首次製備出Pt/FeOx單原子催化劑,並提出了單原子催化新概念,入選美國化學會2016年度十大科研成果。2014年,基於納米限域催化新概念,首創甲烷無氧制烯烴和芳烴催化過程,實現一步高效轉化,獲2015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