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是中國史前文明中的一枝奇葩,它突然在四川地區出現,又在商周時期神秘消失。因為缺乏考古證據,三星堆文明引發了中外考古學家的許多猜想,甚至被稱為「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而夏朝是中原文明的代表,隨著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考古成果被不斷揭曉,夏朝人生活在山西省和河南省,似乎已經成為定論。
但是近年來,許多國內的考古學家,總喜歡把三星堆與夏朝聯繫在一起,討論誰才是中華史前文明的代表。有的考古愛好者甚至認為,三星堆文明就是《史記》中記載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首先,我們從遺址年代對比。20世紀末,我國啟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夏朝起止年代確定為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根據炭十四測定,三星堆文明的起止年代約為公元前27世紀至公元前13世紀。三星堆文明就是夏朝的說法,似乎在年代上說的過去。
但是三星堆起源早,不代表出現文明的時間早。根據考古發現,公元前21世紀,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夏朝的時候,三星堆文明還處在原始的部落階段,人口非常稀少。三星堆人直到公元前18世紀,才建立第一座城市,而且只有一座。考古學家們普遍認為,一座城市的出現,不足以誕生夏朝這樣的王國。
其次,從文明發達程度分析。國際上有界定文明的三要素:文字、城市和青銅器。因此,青銅器的鑄造水平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造型奇特的青銅器,因此被稱為「史前文明」或「外星文明」。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青銅器的年代大部分是商朝晚期和西周初期。三星堆最早的青銅器,大約是公元前17世紀,而且鑄造工藝十分原始。
同樣是公元前17世紀,被認為是夏朝王都的二里頭遺址,已經能夠熟練地製造青銅器。洛陽博物館收藏的夏代方格紋青銅鼎和青銅爵,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夏代綠松石青銅鉞,都是王朝階段才會出現的祭祀禮器,代表了二里頭遺址的文明發達程度。
其實,就算前推500年到公元前22世紀。山西的陶寺遺址,已經出現了製作精良的青銅齒輪形器。因此,三星堆文明的青銅器是遠遠落後於中原文明的。甚至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贊成,三星堆文明的青銅器是從中原地區傳播過去的。
也許有人不同意,認為三星堆青銅器雖然起源時間晚,但是更發達。其實,所謂的發達只是「造型奇特」,這是文化差異帶來錯覺。如果讓外國人來觀察,他們會覺得三星堆和商朝的青銅器一樣神奇。如果單從鑄造技術來看,三星堆的青銅器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商朝。
最後,我們再來討論下文字。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三星堆遺址和河南二里頭遺址,都沒有發現文字。但許多考古學家認為,中原龍山文化出土的陶器上,已經存在大量刻畫符號。山西的陶寺遺址,已經出現了疑似文字。再考慮到商朝甲骨文已經非常成熟,二里頭遺址存在文字的可能性極高。只是書寫載體和文字使用習慣不同,沒能保存下來而已。
反觀三星堆遺址,基本可以確定不存在文字。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三星堆文明一直延續到西周初期,才突然從四川地區消失。直到消亡前期,都沒有出現文字,文明發展程度反而出現了倒退的跡象。而同時期的西周,已經建立了分封制王朝,同時使用著甲骨文和金文,開始創造中華文明中的禮儀文化。
由此可見,三星堆文明不可能是夏朝,更不是「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它只是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分支。我們之所以要正確認識三星堆文明,是要還中華文明一個正確的脈絡。如果毫無考古證據就胡亂猜測,夏朝就會藏在歷史的迷霧中,永遠無法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