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鱂魚從以前就備受大眾喜愛,不過,野生的數量不斷地在減少。一提到青鱂魚完全不覺得陌生,所以常會讓人以為它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棲息,其實這點並不正確。受到農藥的濫用,護岸工程等影響,目前青鱂魚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明顯減少的情況,所以如果你的周遭還看得到青鱂魚的話,還是要好好保護它們。
棲息數量減少的種類稱為頻臨絕種野動物,很遺憾的是,有些種類的青鱂魚也被列入了這份名單。另外,透過研究得知生長在各地的青鱂魚,其實都各有不同之處,雖然外表上的差異並不明顯,但基因的等級卻大有不同,如果做更進一步的研究,有時候會發現被視為一種青鱂魚的其實可分為好幾種。基因的差異經過常年的累積而成,可能不是很容易讓人了解,卻非常重要。
飼養數量劇減的魚類,再讓它們回歸自然的河川等活動相當盛行。其中也包括青鱂魚。不過,這樣的活動有一個風險,那就是造成基因的混亂。如果不同的基因混在一起,很難保證是否不會破話原有的環境,為了不讓這樣的遺憾發生,請注意不要把在不同地方抓到的魚隨便放生,並不是只要數量增加就是好事,同一個地方的魚一定要放養在同一個地方。
野生的青鱂魚到底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如何生活呢?飼養之前要先了解喔。
目前我們當做寵物飼養的青鱂魚,幾乎全都是經過人工改良的品種。不過,成為改良原種的魚,至今依然存在與大自然,了解它們的生態,對飼養青鱂魚也非常重要。前面已經提過,小河、池塘、沼澤等都是青鱂魚的棲息場所。不過,水田和流經其周圍的水道才是它們的大本營。
走在田裡時候,為了不使生物們受到驚嚇,最好輕手輕腳的觀察水道中水流緩慢之處,只要靠近水面,就可以發現朝著上遊遊去的成群青鱂魚。幾乎不會單獨存在,最少都是幾十隻,到了秋天等季節,更是多達幾千隻群聚在水路上。像青鱂魚這種沒有任何武器的弱小魚類,如果想保護自己,就只能依靠團結力量大的方法了。
它們群居的模樣,自古就是人們很熟悉的景象,也因此才會衍生出青鱂魚的學校這首歌吧。如果在近距離觀察它們,應該不難發現青鱂魚的嘴巴是朝上的。這是為了便於食用浮在水面上的餌食所進化成的形狀,青鱂魚在大自然中也大多生活在水面附近的地方,它們總是邊遊邊找尋食物。
飼養青鱂魚的魚友對於這些知識都了解嗎?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