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細膩的絨毛,閃閃發亮的大眼睛,高高豎起的長耳朵,兔子給人的印象是既呆萌可愛又人畜無害。像這樣:
或是這樣:
這些溫柔羞澀的小動物,讓人不禁想帶回家餵養。
然而,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私自養兔子居然是違法的,違反禁令者可能會面臨罰款甚至是牢獄之災。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兔子這個小可愛在澳大利亞這麼拉仇恨呢?或許看看兔子的澳洲移民史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飄洋過海來定居
兔子最初是怎麼來到澳大利亞的已不可考,據說早在1788年,最早的一批兔子已隨殖民者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但不知為何並沒有泛濫成災。
澳洲大陸的好運氣持續到了1859年。這一年,一位英格蘭農場主為了滿足自己的狩獵愛好,把英國寄過來的20幾隻兔子放養在了自己的農場裡,潘多拉魔盒就此打開。
瘋狂的兔子迅速擴張勢力範圍,很快就遍布澳大利亞。1920年,兔子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00億隻,兔災已然不可避免。
聊到這兒你一定會問,兔子確實適應環境能力良好,蹤跡遍布世界各地,但都不至於泛濫成災,怎麼到了澳大利亞畫風就變了?
這就和兔子自身的特點以及澳大利亞獨有的環境有關了。
>>>>逆天的繁殖能力
兔子的繁殖能力有多強?簡單來說,雌兔每年可生產4-6次,每次6-10隻,平均壽命5-12年。
若不加限制,讓一對健康的兔子和它們的後代自由繁殖,一年內便可擴大到1300隻兔子,可謂驚人。
>>>>缺乏天敵的制約
雖說繁殖力驚人,但從未聽說其他地方發生兔災,這是因為兔子處於食物鏈底端,各種捕食者都會對兔子的生存造成威脅。
一隻小兔想要順利長大實屬不易,強大的繁殖力也不過是幫助兔子維繫種群,想要擴張遠遠不夠。
然而,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卻給兔子助了一臂之力。
這裡幾乎沒有兔子的天敵,食物又很充足,於是兔子繁殖力旺盛的優勢就完全發揮了出來,迅速侵佔了整個澳大利亞,兔災也就在所難免了。
小小兔子破壞力驚人
當人們終於反應過來兔子數量嚴重超標時,泛濫成災的兔子已經給澳大利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生態破壞
數量驚人的兔子需要大量食物,原本豐茂的草原在兔子的啃食下化為荒漠。打洞的惡習加速了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生態環境的惡化給原住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許多澳大利亞獨有的生物因兔子的入侵走向絕境。
>>>>畜牧業損失慘重
兔子的無差別破壞不僅限於生態環境,澳大利亞引以為傲的畜牧業同樣備受打擊。
由於兔子掠奪了羊群的食物,大量綿羊生存艱難,給牧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人兔大戰勝負難定
事態嚴重,滅兔大戰勢在必行。為了解決兔災問題,各種招數輪番上陣。
>>>>物理消滅
人們最先想到的滅兔方法是捕殺。既然兔子引入澳大利亞的目的之一就是滿足人類狩獵的愛好,那鼓勵獵殺兔子,甚至把狩獵野兔發展成一項娛樂產業,控制兔子的數量必定指日可待。
然而,彼時兔子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澳大利亞人口數,獵殺幾隻兔子對整個種群影響甚微。人兔大戰第一回合,人類完敗。
>>>>隔離計劃
既然無法和諧相處,那就各自隔離,互不幹涉,任由兔子自生自滅。受夠了兔子侵擾的澳大利亞政府決定修築柵欄,阻擋野兔。
然而,兔子打洞能力驚人,彈跳技能良好,柵欄尚未建好,已被兔子攻破。人兔大戰第二回合,人類完敗。
>>>>化學武器
既然物理手段無效,嘗試化學攻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投毒滅兔一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兔子數量受到壓制。
然而,投毒的效果是暫時的,兔子強大的繁殖能力很快就能補充損失的種群數。倒是其他動物,在化學毒劑的無差別打擊下無辜受害。人兔大戰第三回合,人類掙扎後宣告失敗。
>>>>生物防治
既然僅靠人的力量無法對抗兔子,那引進兔子的天敵是不是能夠奏效呢?
這個方案聽起來還是很靠譜的,畢竟兔子在澳大利亞之外的地方從未泛濫成災,就是靠這些天敵的壓制。於是,引入狐狸捕殺野兔的構想被寄予厚望。
意外的是,狐狸來到澳大利亞居然口味變了,雖然也捕殺了一些兔子,但似乎更偏愛澳大利亞本土物種。
滅兔是不可能實現了,甚至還得搶救受到狐狸威脅的本土物種。引狐滅兔宣告失敗。
狐狸不願配合滅兔,病毒成為新的選擇。多發性粘液瘤病毒為撲殺兔子帶來了希望,這種病毒專門針對兔子,對其他動物無害。
這一次,大量兔子陸續死亡,種群數量銳減,到1952年,整個澳洲有80%-95%的兔子被消滅,病毒滅兔成效顯著。
然而,倖存的兔子獲得了強大的免疫力,病毒不再奏效,科學家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病毒,應對捲土重來的兔子。
經過幾個回合的你來我往,兔子種群數量逐漸穩定,但想要完全殺滅,幾乎是不可能了。
從最初登陸澳大利亞的寥寥數隻,到最終穩定在2億隻左右,兔子的擴張給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
今天,雖然兔子的數量已經得到控制,但依然是澳大利亞整個生態系統的一大負擔。
生態系統結構複雜,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外來物種的引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
或許,尊重自然規律,不要試圖無所顧忌地改造生態,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災難。